陈菊 吴海燕 张丽丽
备考指导
一般把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以外的各种诗体统称为古体诗,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创作的拟乐府诗等。近体诗形成以后,诗人模仿古体诗写法创作的诗歌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一般不讲究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句数也不限。
高考考查古体诗的题型主要有选择和简答。
客观题常见“陷阱”有:诗句解说曲解原意、基础知识错误、意象意境分析不当、主旨和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解题时,应在读懂诗歌后逐一比对和综合分析。
主观题解题方法:①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②从诗歌的类别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③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并推断作答的切入点。④从表现手法着手,分析其含意,探究其作用。⑤从诗歌意象着手,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要注意综合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结合注释、题干信息,仔细品味,在比较、辨析的基础上作答。
备考训练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杂诗二首(其二)
[三国魏]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句换韵,戛然而止,渲染烘托了客子痛苦压抑的心情。
B.本诗层次、脉络清晰: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抒情。
C.诗中借飘荡的浮云比喻征夫,表现对战乱的厌倦。
D.结尾点明客子身份,抒发其不得回归的抑郁痛苦之情。
2.“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两句与李白《送友人》中的哪一句表意接近?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代北风凉行
[南朝宋]鲍 照
北风凉,雨雪雾①。京洛女儿多严妆。
遥艳②帷中自悲伤,沉吟不语若为忘。
问君何行何当归,苦使妾坐自伤悲。
虑年至,虑颜衰。情易复,恨难追。
【注】①雱(pang):雨雪下得很大。②遥艳:艳丽美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描绘了一位艳丽可爱而独自悲伤的闺中少妇。
B.开头两句描写狂风雨雪,构成凄冷迷茫的背景。
C.诗中的女主人公对青春已逝再难复返伤悲不已。
D.本诗俊逸奔放、奇峭跌宕,体现了鲍照乐府诗的特色。
2.诗歌是如何展现女主人公内心的情致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唐]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日本朋友深挚的情谊。
B.诗歌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寄寓着诗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C.诗中第五句的“日”字一语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
D.诗人通过正面实写海上的险恶景象,表达对朋友的忧虑。
2.历代的诗评家们公认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幽居值春
[北周]庾信①
山人久陆沉②,幽径忽春临。
决渠移水碓,开园扫竹林。
欹桥久半断,崩岸始邪侵。
短歌吹细笛,低声泛古琴。
钱刀不相及,耕种且须深。
长门一纸赋,何处觅黄金③?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文学家。初仕梁,后出使西魏,值西魏灭梁,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居官显贵,然心向南朝,不以富贵为意。②陆沉:陆地无水而沉,比喻隐居。③“长门”二句:据司马相如《长门赋序》,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居长门宫,曾花大量金钱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以打动武帝,后“复得亲幸”。本诗中反用典故,言自己虽有相如之才,却在此幽居,无人以黄金相求,实际是表示自己不愿与贵戚交游。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隐士的心境抒写在春天来临之时的愉悦自得之情。
B.“钱刀”,这里泛指钱币、金钱,指贪图利禄而招致灾难。
C.诗中漫笔勾勒出小园荒芜失修的状况,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意趣。
D.第七、八句表现诗人幽居此地无人领会自己心境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的幽居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胡无人行
[南朝梁]吴 均[注]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注】吴均: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为人志向高远,有建功立业之心,而出身寒微,仕途上很不得意。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反映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
B.作者写作此诗,主要是由于其出身和志向间的矛盾。
C.从诗歌的体例来看,本诗已初具律诗的体貌。
D.“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两句,正面展示战争之残酷。
2.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合本诗的一项是( )
A.含蓄委婉
B.沉郁顿挫
C.气势雄壮
D.悲壮苍凉
3.阅读本诗,你会体悟到怎样的情感贯穿其中?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和秦太虚梅花①
[宋]苏轼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②处,点缀裙腰③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④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⑤。
[注】①本诗作于元丰七年(1084)正月,时作者被贬黄州,故诗中自称“逐客”。②醉眠:苏轼曾于熙宁四年(1071)六月至熙宁七年(1074)九月做杭州通判,故有此语。下文说“十年”指作者离开杭州至写此诗之时间。③裙腰:借喻山间小路。④佳人:美好之人,指贤人君子。此处为作者称自己。⑤畀昊:交给上天。
l.本诗可分为四层,首层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第三层回忆旧游,末层抒发今日之慨。
2.本诗描写梅花,语言平实,然而颇得梅花幽独闲静之趣。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夜梦故人
[南朝梁]何逊①
客心惊夜魂,言与故人同。
开帘觉水动,映竹见床空。
浦口望斜月,洲外闻长风。
九秋时未晚,千里路难穷。
已如臃肿木②,复似飘摇蓬。
相思不可寄,直在寸心中。
【注】①何逊:青年时即以文学著称,但仕宦不顺,多为幕僚小职。②臃肿木:《庄子·逍遥游》说有一棵大树,主干臃肿不中绳墨,小枝卷曲不中规矩,因而“匠人不顾”。此处喻指自己不合世用。
1.下列诗歌的题材与本诗最相近的一项是( )
A.孟浩然《过故人庄》
B.杜甫《旅夜书怀》
C.王维《鸟鸣涧》
D.陈陶《陇西行》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項是( )
A.整首诗歌紧紧围绕“惊”字展开,首句交代了作者身份。
B.“飘摇蓬”运用比喻,将漂泊无依的自己比作蓬草。
C.“千里路”指归途,形象表现作者离家路途之远。
D.本诗语言清新,抒情写物,显现出清秀雅致的风格。
3.请赏析“开帘觉水动,映竹见床空。浦口望斜月,洲外闻长风”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彭蠡湖中望庐山①
[唐]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②候明发③,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④,势压九江雄。
腌黮⑤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⑥,况兹怀远公⑦。
我来限于役⑧,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即“彭蠡湖”)时。②席:此处指船帆。③明发:天明。④匡阜:庐山的别称。⑤腌黠(yandan):黑暗的样子。⑥尚子:名尚长,东汉时人,隐居不仕。儿女婚嫁事毕,吩咐家人说家中事务与他再不相关,就当他已死了。遂与好友同游名山,不知所终。⑦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隐居庐山三十多年。⑧于役:在外远行。
1.“腌黮凝黛色”中的“黛”字极具韵味,试简要赏析。
答:_ ___
2.秀丽的景色会让人流连忘返,在诗中却引起了作者矛盾的心理,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边户
[宋]欧阳修
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
儿童习鞍马,妇女能弯弧。
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
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言边户家里世世代代都在边地居住,可见居住时间之长。
B.第五句中“朝夕”有早晚、时时之意,表明辽军攻扰之频繁。
C.此诗与杜甫的“三别”一样,都采用了诗中人自叙的口吻,更具真实感。
D.整首詩讲述了残酷的斗争、惨重的伤亡,基调显得悲伤而沉痛。
2.“儿童习鞍马,妇女能弯弧”,这样的细节描写有何深意?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唐]李 白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日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标题及诗歌的内容可以判断出,本诗题材属于咏史怀古类。
B.本诗盛赞张良,叙事时穿插丰富的想象,一气呵成,风格豪放飘逸。
C.“破产不为家”点出了张良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之人。
D.“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两句,刻画出具有英雄胆略的张良形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选取张良不少典型事迹,但只写到他“潜匿游下邳”为止,表现出剪裁的洗练。
B.诗歌前八句夹叙夹议,主写张良,诗人并未现身。第九、十两句则将今人古人结合起来。
C.“岂日非智勇”句不以陈述句正叙,而以反问之笔出之,顿时使诗歌文气跌宕有致。
D,诗歌最后点明作者创作意图,感叹世上再无张良那样具有英风的人才,情感低沉深挚。
3.全诗叙述了张良的哪些典型历史事件?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公子行
[唐]顾况
轻薄儿,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
双镫悬金缕鹘飞,长衫刺雪生犀束。
绿槐夹道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
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注】行。
朝游咚咚鼓声发,暮游咚咚鼓声绝。
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注】金吾:官名,负责皇帝、大臣的警卫及京城治安等。 1.全诗以__________始,以____结,通过记叙公子一天内的所作所为,集中反映了这一阶层声色犬马的腐朽生活。
2.“绿槐夹道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写了哪两个典型细节?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夏日临江
[隋]杨广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1.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第三句中“静”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咏田家
[唐]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瘡,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1.某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诗余辑选》 B.《乐府诗选》
C.《律诗集萃》 D.《古诗菁华》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答案
一、1.【解析】本诗是羁旅诗,以浮云比游子,写漂泊不定、客居异乡的抑郁之情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对象征手法的理解。赏析时,要抓住关键词“浮云”的特征(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以及所赋予的情感。
【参考答案】(1)这两句与李白诗中“浮云游子意”一句表意接近。
(2)①这两句是诗歌的开篇,表面写浮云,实际是以浮云比游子。②“亭亭”描绘浮云孤立而无所依靠,暗示游子的孤独无依。③抒发了游子漂泊不定、客居他乡的抑郁痛苦之情和强烈的思乡之情。④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为下文的“东南行”埋下伏笔。
二、1.【解析】本篇在长短间错的杂言形式中,创造出极富民歌韵味的清新活泼的节奏美。俚而不俗、质中见丽的清新风格是本诗的重要特色。
【参考答案】D
2.【解析】首先,要明白题意。“女主人公内心的情致”即女主人公的情感、心理,本题实际上是问诗歌如何表现人物情感,即如何抒情的。
其次,要弄清答题角度。分析诗歌抒情方式,可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个角度考虑。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用典抒怀、托物言志、咏史抒怀、缘事抒情等。
本诗中,女主人公一再感叹,悲伤忧虑。分析她精神生活的深层,可知她“沉吟不语”,实因触景生情,北风劲吹、雨雪纷飞不能不引起她思想感情的波动。而诗中“问君何行何当归”“自伤悲”“虑颜衰”直接流露出女主人公的痛苦之情。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前半部分,以风雨雪交加的自然环境渲染凄冷迷茫的氛围,烘托女主人公寂寞凄伤的心境。②从“问君”起,以女主人公的口气直接抒怀,表达女主人公对时光易逝、红颜不再的悲伤和忧虑,以及对幸福家庭生活的渴望。
三、1,【解析】D项,错在“正面实写”。诗中写海上景象(“向国”几句),是通过联想和想象表现的,属于侧面虚写。
【参考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查对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的理解,应围绕以下几点思考:①哪些诗句有这个特点?②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象(写景角度)?创设了怎样的环境氛围?③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①“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两句,写想象友人渡海的情景,描绘两种怪异的景物,色彩鲜明,有很强的画面感。②鳌身的黑、鱼眼的红、大海的碧蓝,色彩浓重,对比鲜明,构成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图画,给人一种神秘、奇诡、恐怖的感觉。③诗人借此画面表达出对友人归国行程的忧虑和依依难舍的深情。
四、1.【解析】D项,错在“无人领会自己心境的孤独寂寞之情”。应联系作者经历、思想情感及全诗内容理解诗中的感情倾向。开头两句,“忽”对应“久”,表达出一种惊喜之情。诗人在幽居中,小园里春天来临,也使他的心田滋生春意。末尾说不愿与贵戚交游,可见幽居是自己的主动选择。因此,在这里吹细笛、弹古琴,表现的是一种幽雅古朴之趣,表达诗人幽居于此内心的悠闲和淡淡的喜悦。
【参考答案】D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中间八句叙述诗人的幽居生活。诗人忽然惊喜地发现,春天已降临在园中深幽的小径上,于是他开始整治自己的小园:挖开水渠,移动水碓,准备迎接降雨;打开园门,清扫竹林,以便理出小径。小桥久已欹斜,而且已断了半边;崩塌的河岸开始被水侵蚀。如此清寒的野趣,使诗人渴求离世远遁的心灵得到慰藉。在小园中吹笛弹琴,钱刀之祸不能相及,可以深自耕种,与世事无涉。
【参考答案】①整治小园。②吹笛弹琴。③躬耕田园。
五、1.【解析】D项,错在“正面展示”。这两句虽直接写到“胡地”,但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场面,写的是季节和气候,是通过环境的肃杀渲染战争的残酷,属于侧面描写。
【参考答案】D
2.【解析】本诗作者志向高远,有建功立业之心,只是出身寒微,仕途不得意。他在本诗中给读者呈现了一个英姿勃勃、豪气逼人的血性男儿的形象。
【参考答案】C
3.【解析】抓住诗歌内容和主要意象,可以体会出诗歌中洋溢着慷慨激昂的情感。应结合诗句分析情感,不能只概括而忽略了分析。第一、二句刻画“宝剑”的形象,象征着诗人锐意进取、为国建功的雄心壮志;第三、四句写铁骑奔驰、穷追敌寇,展现勇士的英姿和战争的激烈;第五、六句写边塞的气候,从侧面展现战争的残酷;第七、八句则直言自己不惜身死,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参考答案】慷慨激昂之情。①第一、二句借“宝剑”的形象展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②第三、四句写驰骋沙场的画面,展现诗人英勇杀敌的豪情和一往无前的精神。③后四句写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要杀敌报国,抒发诗人对国家的忠贞之情。
六、1.【解析】本诗篇幅较长,作者于赏诗、咏梅之中,流露出自己的深沉感喟。全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每四句为一层。可根据题干来推断如何划分层次,再根据每层内容归纳、概括层意,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赞美秦诗 赏看梅花
2.【解析】诗中描写梅花的是第五至八句。“残雪消迟月出早”,营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来作为梅的背景,映衬得梅花更加高洁。“江头干树春欲喑”,江头梅花盛开,使得明媚的春光也相形暗淡了。“竹外一枝斜更好”,诗人真正推崇的斜开的梅花出场,侧重刻画其斜倚修竹的幽独闲雅之神韵,大约这样的梅花正暗合他自己的落寞情怀,所以深得倾赏。作者用先衬托后对比的手法来写梅花。
【参考答案】①“残雪消迟月出早”,为衬托梅的高洁品质营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环境。②“江头”两句,江头的大片梅花和“竹外一枚”构成对比,侧重勾画梅花斜倚修竹的幽独闲雅之神韵,暗写诗人自己的落寞情怀。
七、1.【解析】本诗写客居情怀,选项几首诗中,只有B项是羁旅诗,与本诗题材相近。A项是田园诗,C项是山水诗,D项是边塞诗。
【参考答案】B
2.【解析】C项,对“千里路”的理解片面。“千里路难穷”既是写友情,说自己与故人相聚遥遥无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仕途遭遇不顺的失望。“千里路”除了指归途,还指仕途。
【参考答案】C
3.【解析】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要做到以下三点:①指出诗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②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如动静结合,须点明何为动景,何为静景。③简析该表达技巧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空间角度转换)。这几句写作者梦中惊醒后起身外出的所见所闻所感,空间的转换使人物的行踪和情绪清晰可感。②动作描写。通过“觉”“见”“望”“闻”等动作,表现诗人内心的凄凉、惆怅。③寓情于景。写所见之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绪,有孤独、失意、怅惘、相思等。④象征。以“床空”象征自己内心的空寂。⑤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水动”“长风”为动景,“床空”“斜月”为静景;“水动”“床空”“斜月”为视觉感受,“长风”为听觉感受。动静结合和视听融合,为抒发诗人内心情感服务。
八、1.【解析】解答炼字类题目,既要写出关键字的意思,还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黛”是青黑色,结合诗句“黯黮凝黛色”及上下文,可知其凸显出当时的时间和天气特点。
【参考答案】“黛”为青黑色。诗人乘船经过庐山而“望”,时间是夜晚至天明。“黛”字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时的昏暗天气,描绘出了庐山的苍茫雄浑。
2.【解析】本诗可分为两层:前十句为一层,主要写景;后八句为一层,主要抒情。在船上看到的庐山的秀丽景色,却引起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久欲”两句,表达了对两位隐士的敬仰和爱戴,表明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同时也含蓄地表达出他既想到各地漫游又想在庐山居留的矛盾心理。他想在此停留,但因还要漫游,而且时间紧迫,一年将要过去了,行程还不到一半,因此作者“寄言”给那些隐士,自己行程结束后,将与他们一同归隐。在隐逸与漫游的矛盾中,在诗意的转折中,作者表达了对庐山的热爱和神往之情。
【参考答案】作者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为隐逸和漫游的矛盾:因敬仰超脱世俗的隐士、高僧,产生了在庐山归隐的念头,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矛盾,产生急迫漫游的心理。这种矛盾心理由看到庐山的秀丽景色而起,表达了对庐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九、1.【解析】D项,有两处错。一是错在“整首诗”讲“残酷的斗争、惨重的伤亡”,二是错在“悲伤而沉痛”。本诗分为两层,前八句写“澶州盟”之前的边地情形。讲到残酷的战争,有惨重的伤亡,但“虏骑蔑如无”,边民对入侵者毫不畏惧,因而基调是高昂的,表现了边民为保卫国土、保卫和平生活而英勇斗争的精神。后八句写“澶州盟”之后的情形。“南北结欢娱”,不再打仗了,但“两地供赋租”,边民的负担却更重了。而且由于“庙堂”的妥协,边地“将吏”更加胆小怕事,时时“戒生事”,边民“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表达出一种屈辱和不满,也是对“庙堂”统治者的讽刺。
【参考答案】lD
2.【解析】此题考查细节的深意,思考时一定要结合细节产生的背景。北宋从建国开始,就受到辽(契丹)的严重威胁,辽“朝夕”南攻,频繁骚扰,“边户”只好“年年常备胡”。此地经常发生战事,自然尚武之风盛行。这两句从“儿童”和“妇女”着眼,突出了边民的尚武之风。另一方面,“儿童”和“妇女”都要参战,可见战争的残酷。边民对入侵者毫不畏惧,“庙堂”高层却采取妥協屈服的方针,朝廷的妥协与边民的骁勇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答案】①表明此处是常年有战事的地方,人人尚武,刻画出边民的骁勇。②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③边民的骁勇与下文所写“庙堂”的妥协形成对比,抨击了朝廷的无能和政策的失当,表达了作者对边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十、1.【解析】B项,错在“穿插丰富的想象”。本诗所叙之事,皆有史书所本。
【参考答案】B
2.【解析】D项,对诗歌末尾的理解较片面。末两句表面上是叹息再也没有张良那样的人才,实际上是以曲笔自抒抱负。
【参考答案】D
3.【解析】题干要求概括事件。做题时,应关注叙事诗句,抓住“破产不为家”“椎秦博浪沙”“潜匿游下邳”,并结合学过的《留侯论》,不难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①散尽家财为韩复仇。②招募壮士,行刺秦始皇。③受黄石公书。
十一、1.【解析】本诗首四句点出人物,主要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公子的豪奢,中间四句主要是动作行为描写,揭露公子的骄横。最后四句总结概括,进一步写公子恣意冶游、夜以继日的浪荡生活。全诗以出游始,以归家结。通过公子一天内的所作所为,集中表现了这一阶层声色犬马的腐朽生活。
【参考答案】出游 归家
2.【解析】这四句刻画了两个典型细节:一是“轻薄儿”在绿荫覆盖的大道上纵马驰骋,缀着珊瑚的马鞭当空挥舞,光彩四溢,比流星飞过夜空还要灿烂夺目,表现其飞扬跋扈;二是“背拉金吾”,写公子倚仗权势,当众拉扯维持治安的官吏金吾,表现其骄横放纵、目无法纪。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的重要方法。“用意”可联系诗歌主旨考虑。
【参考答案】(1)前两句写“策马挥鞭”的细节,表现公子的豪奢和飞扬跋扈;后两句写“背拉金吾”的细节,表现公子的骄横放纵、目无法纪。
(2)通过细节描写批判了王孙公子的飞扬跋扈、荒淫豪奢,也从侧面揭露了中唐时期上层社会的腐败。
十二、1.【解析】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应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竹树森茂、生机勃勃的江滨夏景:茂密的竹林荫蔽江边平地,高大的枫树耸立在江岸上。
2.【解析】解答炼字类题目时,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意思,接着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然后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静”字既写江流平稳得犹如静止,悄无声响,又表明江上过往船只稀少,江面安静,从声响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日落之际的江面静谧、宽阔的特点。
十三、1.【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分类。按照体裁,诗歌分为古体诗(包括乐府)、近体诗(绝句、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曲等。本诗虽为五言八句,但不讲平仄、粘对,当属古体诗。
【参考答案】D
2.【解析】‘‘表达技巧”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思考。
【參考答案】①比喻。“眼前疮”比喻眼前急难,“心头肉”比喻丝、谷等,是农家赖以为生之物,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当时广大农民生活濒临绝境的现状。②对比。“绮罗筵”和“逃亡屋”的对比,把“君王”的阶级立场突出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揭示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