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数学情境课堂

2020-06-27 13:11洪莉莉
家长·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情境课堂核心要素小学数学

洪莉莉

摘要:小学阶段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通过数学教学开发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对核心素养教育方针所指导的科学精神发展、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具体要求的落实与执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的情境化课堂这种创新模式,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发挥着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课堂;核心要素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基础内容,但是数学培养的核心能力却是哲学思考能力,体现为推理、推论、辩证分析、实践检验、对比论证等各个方面。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思维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训练,帮助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出认知世界的方法论。

一、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分类

(一)按照是否显现问题分类

按照是否显现问题分类分为:问题显现性数学情境、 问题隐含性数学情境。问题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常用情境,通过问题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连接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绪,在应答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笼统的问题情境分类下的两种情境分类,主要侧重于问题的互动中,呈现的重点内容是不是以数学相关知识作为主要提问内容。

(二)按照教学目的倾向性分类

所有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内容设计都应该是为关键能力的培养来服务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确实存在更为倾向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情境。当然,更为主要的是以数学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情境。其中,故事导向型情境、游戏导向型情境等都属于兴趣导向型情境下的具体应用情境。

(三)按照教学行为模式进行分类

按照教学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包括侧重思想启发的情境,例如:用1、2、3三个数字,可以写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侧重动手实践的情境,例如:用一根28厘米的铁丝和一根32厘米的铁丝分别围一个长方形,哪一根铁丝围出来的面积更大?侧重数据整理的情境,例如: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

二、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与原则

(一)小学数学情境课堂中情境创设的误区

1.对学生注意力的引导误区。小学阶段的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注意力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需要靠环境中的色彩、图形、声音、动画等要素做吸引点,高年级学生则在长期的纪律训练中形成较持久的注意力。但是,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还是会出现因为教学目标受干扰导致信息分散,从而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关注点引导到教师自己身上、游戏环节上、工具上等情况。

2.虚有其表,偏离重点。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存在一些为了显得像情境教学的“情境课堂”。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为了抓形式而忽略实质。于是出现在一堂课中拼凑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的现象,从而偏离教学重点,无法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

3.使用单一情境。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问答情境进行教学,就一直以问答的形式互动,不对情境中的环节做细致的逻辑引导设计。有可能前后两个问题根本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因此也无从谈起这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的教学。

(二)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核心

小学的每一堂数学课,都不能止于让学生感兴趣就好,必须以能力培养、思维训练、掌握方法为教学目标。可以针对不同的要点做能力训练的具体计划,兴趣导向的情境只能作为教学实质的辅助与烘托。

(三)情境课堂的评估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需要遵循这几个原则:

1.具有合理性。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待开发能力为出发点,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计划。面对学生基础能力与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问题,教师还是要兼顾全班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待提高的能力,在现有水平与可提升水平中间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潜能激发的机会,让他们找到学习成就感。

2.具有问题导向性。通过问题互动检验学生的思维水平、反应能力、记忆水平、逻辑分析水平等数学能力的水平,从询问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以便对应用模式进行优化。

3.具有有效性。从情境应用的投入产出比角度进行评估,去除那些繁琐却没有意义的情境设计,应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数学情境要一直保持与数学的本质紧密相关,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发联想、想象。

三、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具体情境应用

(一)提问情境和猜想情境的应用

例如,在课堂发起以下这个问题的情境——通过提问学生:用一根28厘米的铁丝和一根24厘米的铁丝分别围一个长方形,哪一根铁丝围出来的面积更大?可能会得到来自学生的第一個回应是:32厘米的铁丝围出来的长方形面积更大。这个回答是根据人对数字大小的直观反应,是基于从过往学习中得到的经验形成的判断。那么,接下来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得出这个结论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能给出的解释无非就是上面的两种可能。

(二)动手实验情境和数据整理情境的应用

在准备铁丝作为教具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下数据。在这一个教学环节的情境中,首先对不同情境能发挥的作用进行应用。其次,学生通过实验与数据整理,学生之前的猜想就被打破了,在他们思想中开始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结论概念。说32厘米的铁丝围出来的正方形面积更大,好像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个直观的判断前提就在实验情境中得到了——在一边变长等于同一个数值时,周长更长的铁丝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更大。同时,学生也能再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把铁丝围成正方形时,会分别得到所用铁丝能够围成的最大面积。还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并不是32厘米的铁丝围出来的长方形面积一定比28厘米的铁丝围出来的大。

经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头脑中也就经历一遍猜想——验证——思辨——总结的过程。甚至教师还能够继续对学生的思考发起挑战,引导他们进入“是不是所有周长更长的铁丝围出来的正方形面积都不一定比周长较短的铁丝围出来的面积大?”

整个教学过程使用的教具极其简单,方式也不复杂,但是可以将学生引入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深层思考的情境层面。

四、结语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探究数学规律、建立数学逻辑思维的学科,重点在于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探究规律、大胆猜想假设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无论情境教学形式上看起来多么活跃精彩,都要以落脚到数学能力培养的实处为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徐萍霞.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19(20).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情境课堂核心要素小学数学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课堂的路径
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特色彰显 品在其中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
角色扮演在初中音乐情境课堂中的研究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情境课堂创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