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課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部分的“前言”中也有明确的表述:“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初中作为小学与高中衔接的重要纽带,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到高中语文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作为学生较为困惑的写作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瓶颈。为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只有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角度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知识框架和能力支撑点,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下面,我就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理论和一线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新中考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吉林省长春市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启动新一轮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2020年中考开始,语文学科中考命题将进一步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转变,考查形成能力的方法和过程,减少机械记忆的试题比例,增加理解分析的考查,增强探究意识。试卷整体强调对信息的提取、整合,学生要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强调读懂命题语料,倡导自然流畅、言之有物的写作。未来中考语文试卷将纳入对口语交际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考查语言表达的恰切得体和口语语体的特征;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内部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实践的整合,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作文主要考查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的能力。写作考查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关注。因此,在课内语文教学和课外积累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语言建构与运用是破解城区初中写作教学难题的重要载体
(一)查摆城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有关“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现实问题。一是传统作文教学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教而不问”“问而不研”“研而不深”等问题。二是写作教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只重校内训练,忽视校外积累”“只重大作文训练,忽视每天点滴积累”“只重应试文章训练,忽视多种文体训练”等写作教学方面存在的难题。三是基层初中学生存在的学习困惑。例如:学生在作文学习中存在“畏惧作文”“逃避作文”“忽视生活感受”“忽视点滴积累”“习作照猫画虎,盲目模仿”“习作华而不实”“习作无真情实感,空洞无物”“习作应试感强,忽视生活感受”等问题。
(二)明确城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需要探索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涵。通过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为: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与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在初中阶段,初步理解为“语言(口语和书面语)的积累”和“(口语和书面语)语言的训练”。
(三)探讨城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方向与策略。一是依托“一科多模”“一模多法”的课改实践,构建具有校际课改特色的“导入”——“感知”——“探究”——“交流”——“拓展”——“总结”的作文常规课“六步”教学模式,打造“自主乐学”高效作文课堂。二是通过课内作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尝试课外学生“摘抄+原创”的双线积累方式,增强学生课外摘抄优美语句的能力,通过开展3分钟课前演讲、中华传统文化知识问答、课本剧表演、校园心理剧表演、古诗词诵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与建构的核心素养。三是依托学生课外积累,尝试课外学生“摘抄+原创”的双线积累方式,通过学生互批互改,互评,增强学生课外摘抄优美语句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的积累能力。
★ 基金项目:本文系穆洪良主持的长春市双阳区“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写作教学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SYZ201908)课题组的论文类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