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明 蔡志鹏
1缂丝机架好经线,上方挂着小梭子。王铭伟摄 2清代作品所缂的和合二仙。郭群摄 3缂丝名家蔡霞明独创的缂丝宫扇系列,闪耀巴黎时装周。
4错综复杂的底稿。 5梭子所引的纬线按色块缂织。图4&5均由温伟盛摄
由于使用“通经断纬”织法,缂丝作品的正反面图案相同,色块之间会出现一些竖排的直线断痕。如果背光观察,会看见类似刀刻效果的缝隙,因而也叫“刻丝”。
缂丝质地坚韧,色泽鲜艳,属于装饰性丝织品。其工艺使用平纹木机,织时先架好以生丝制成的素色经线,并在线下衬底稿,接着按照底稿在经线描绘文字或山水、花鸟等图案轮廓,再对照底稿色彩,用小梭子引着各色纬线缂织,最后用拨子把纬线排紧。
和一般锦的“通经通纬”織法不同,缂丝的独特之处在于“通经断纬”,即纬线并不贯通全幅,而是根据底稿颜色的变化,断断续续按轮廓分块缂织。由于灵活“机动”,缂丝很适合处理用色复杂的图画,因而能“以梭代笔”,摹缂出更胜书画原作的缂丝作品。
这门工艺已有4,500年历史,早期仅作为丝带或书画包首等生活用品,北宋时因受到宋徽宗喜爱及宫廷院画的影响,实现了艺术审美的飞跃。南宋定都杭州,缂丝业中心也从北方的定州(位于今河北省)转移至江南地区。朱克柔和沈子蕃是这一时期摹缂名人书画的大师,作品生动传神,工丽巧绝,堪称缂丝艺术巅峰。
宋代以后,在缂丝作品中使用纯金线、孔雀羽毛等名贵材质渐成风尚。从明万历年间(16世纪末)到清乾隆时期(18世纪末),缂丝被宫廷垄断,用以缂织龙袍、官补、宫闱用品等,成为皇权象征。随着晚清国势颓靡,这门没落的皇家工艺已罕见精品。
解放后,中国将大批苏绣、缂丝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苏州刺绣研究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对和服腰带需求大增,带动了苏州缂丝业发展。当地妇女纷纷投身缂丝业,形成“户户有缂丝机,村村有缂丝厂”的繁荣景象。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缂丝,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1蔡霞明最喜欢的作品《阿弥陀佛》。
2中法第四届文化论坛会期间,蔡霞明向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讲解她所缂制的龙袍。 3在新加坡出席活动期间,蔡霞明向现场观众示范如何操作缂丝机。
对现年51岁的蔡霞明而言,以缂丝为业完全出于偶然。上世纪80年代未刚进苏州长桥缂丝厂时,她的工作并非制作和服腰带。由于当时在车间里学缂丝的工人文化程度不高,且没有美术基础,难以和日本客户沟通设计,从小学过画画的她便协助双方表达想法。她因此受到厂长赏识,开启了长达30年的缂丝生涯。
此后的从业过程中,蔡霞明曾向莫中瑛、李才福、王金山等老前辈学艺。1993年,随着和服腰带需求下降,产品过剩,不少缂丝厂关闭,多数人选择转业,倒是她因为掌握日本的本缂丝技术而坚持了下来。直到2008年和服腰带完全停产后,她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却发现许多人对这门古老的工艺非常陌生。
“我当时去参加一些展会,现场没有人懂缂丝。有人甚至持怀疑态度,认为‘不就是块布,有这么贵吗。之后每次去推广缂丝的时候,我都会把缂丝机带到现场,展示给大家看看什么是‘通经断纬,小小的作品需用多少种渐变色,如何一步做错就要拆掉重来。很多人看过之后都会感到震撼,觉得这门工艺实在太繁琐了,真的不贵。”
4蔡霞明和法国收藏家协会主席弗朗索瓦·高利昂,于罗浮宫举行的第24届世界非遗展现场交流。
5外国模特儿在巴黎时装周舞台上展示缂丝华服和宫扇。
蔡霞明也表示,作为一门纯粹的工艺,缂丝的传承并不容易。“现在做缂丝的都是和我差不多年龄的人。来学习的大部分是大学生,但学苏绣的多,缂丝的少。缂丝入门太慢了,比起苏绣,需要投入太长时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这些大学生多数是念服装设计的,来学习不同的织法,看看所产生的效果可以运用到什么地方去。”
为了让缂丝更贴近现代生活,她尝试将这门传统工艺和时尚元素相结合。在2018年的法国卢浮宫非遗展上,她以缂丝创作四幅玛丽莲·梦露肖像,其中一幅获主办方永久收藏。去年10月,她与笠轩华服品牌设计师孙笠轩联手设计的缂丝华服,以及个人独创的缂丝“时尚女包”与“宫扇”系列,在巴黎时装周大放异彩,让东方优雅华贵之美传扬时尚之都。
尽管扬名海外,但蔡霞明最喜欢的作品,仍是她所作的第一幅人物肖像《阿弥陀佛》。“缂丝需一次定型,织的过程是看不到正面的。完工后从木机剪下一看,菩萨是安详的、慈爱的,我当时感到很欣慰。”工艺复杂的缂丝,考验的不只是耐性,更需要一颗初心。无论未来走到哪里,相信那份最初的感动将永远相伴前行。
苏州蔡霞明缂丝艺术馆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田上江路105号苏家文化创意园
+86 512 6708 4263
@cail 381 2779536
陈列明清龙袍、和服腰带、字画及各类缂丝文创产品,车间内也有两台机器供体验缂丝。有兴趣者还能通过课程学习缂丝的历史与工艺,或制作旅游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