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敞视”视阈下独立学院的网格化科研管理体制研究

2020-06-27 18:42钱苏蕾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4期
关键词:凝视科研管理网格化

钱苏蕾

摘要:独立学院本身作为一种创新体制革新的存在,其科研管理体制的模式也必然会附带创新的意味。将“全景敞视”创新性纳入科研管理的范式下去解读,同时也是将科研管理的技术手段上升到一个社会学的理论视阈下进行操作,这样的一种新式“融合”下,最为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对科研管理体制的科学化更新。

关键词:全景敞视;凝视;科研管理;网格化

随着独立学院办学建制的日趋完善,在夯实“教学”旨归的基础上,对于“科研”的必然诉求也被更为具体的标识出来。这缘于作为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最给力的“两翼”推动器——“教学”和“科研”,其数据化的表征已经成为当下评估高校实力最有效的依据。特别是科研立项数和科研到账经费的罗列,这不仅是对学校实力系数的认证,同时也是对教职人员职业能力的认可。

然而科研事务的具体操作,不单只涉及科研人员自身的能力素养,同时也关联着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事务的整体统筹与规划。因为科学的管理体系可以塑造全局的协同合作,能够加速期待目标与预定结果的最终契合。那么如何正确释放科研管理效能,我们不妨借助米歇尔·福柯“全景敞视”的视角去解读一下[1]。

1 “全景敞视”下的科研职能身份界定

高校科研的实际操作者为高校教职人员,这种固相逻辑造就的结果即教职人员就是科研事务“单一主体”的本位考量,当然这一定位并没有决策上的失误,但是却过于囿于一种思维的“狭隘”了。事实上随着学院发展建设的需求对整体科研水准的考量,各种类别、各种层级的项目集合,包含母项目下子项目的衍生等,都体现着一种前瞻性的高层建构,而这种综合交错的网格化项目的铺陈,也极大地符合了各种科研水平的需求。因此就把控全局的整体规划而言,身为项目依托单位的科研主管部门就是第一主体;而相对于个别项目而言,课题的实际负责人即为第一主体,在这种互为主体的交叉组合效益越发明显的格局下,如何在二者之间协调好相互的权益和职责,就是我们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1科研人员的第一主体性

科研人员作为科研项目实际操作者,其第一主体性便是“项目负责人”,同时他是相对于整个课题组而言,在他的网格下所要主导的是协调好课题组每一个成员的功能化指向,同时在职能流程上涉及有:接受项目申报相关信息→提交项目申请→确定项目被立项→按相应的研究周期进行并完成研究任务→提交项目结题申请→获取最终评审结果。

1.2 科研管理人员的第一主体性

科研管理人员的第一主体性则是“项目依托单位”所转赋予的,同样他也要积极启动相应的网格效能,即下属各分院及部门中的科研秘书所连带的职能,令其有效协同局部范围内的科研事务。这里所涉及的常规性职责在于:下发项目申报通知→组织并提交项目申报→接收立项通知→下拨项目经费并赋予相应的配套支助→项目过程管理→项目结题或清项。

从上述的主体来看每一个主体都是一个单一的闭环,同时上下关联又互为主体形成网格式交叉闭环,“下达→执行→反馈”,每个环节都是主体相互作用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也更进一步要求我们对这种“全景敞视”视域下规训权利的自觉践行,同时依托网格化的现实关系来互为管理和执行,从而为项目最终且完美收官奠定基础。在这里我们所要坚持和强调的一点就是这种规训权利一定是相互的,因为只有这样各自的效能才能发挥最大化,使得“全景敞视”成为一种事实。

2 “全景敞视”下的科研环境设置

在“全景敞视”视域下,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科研环境进行特指和剥离,这里的“环境”是一个概念上的氛围体现,营造出一个“相对绝对”的科研“场域”,进而使得主体的科研职能界定得以清晰的被认领,在这样的定义之下,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以一种默认的方式相互“凝视”也变相体现了一种文明社会的“契约精神”,权力的规劝从一种对抗、对立的姿态转向认可、服从,从而使得他者外部监督转向自我规劝,这种看似“不自由”的现实实为最“自由”的真实,因为各尽其职的按既定原则行进,赋予对方的将是更高层次上的“再信任”——支配权上的“松绑”,乃至“彻底的自由”,进而对科研态势的敏锐度、对科研体制的了解度、对科研模式的熟识度等等都将有效的得以学习和提升,最终达成的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科研人员获得了真知和荣誉、管理人员获得了业绩和经验,而所有的成果和收获都将成为学校综合素质被考量的依据。

而这些科研资源的整合与融汇并非是一次性的知识消费,它的储备扩容犹如一种智库的存在,形成一个科研资源的网格,可以在相应需求下进行自由的选择摘取,以期最大限度的满足科研人员的项目需求。不仅如此,这种“全景敞视”视域下所交汇成的网格化科研环境的设置,也会吸引乃至反哺更多、更优质的科研资源。

3 “全景敞视”下的科研辅助因素的匹配

科研事务的进展必然关联着相应制度、机制、职能部门协同等因素的支撑。针对于每个独立学院自身预设的定位、未来发展的规划、现有的实力水平不同,其相应的内涵也各具特色,但总归于一点,皆是为学院和教职人员的“双赢”发展服务。而且伴随着评定考核的数据化,各个因素的联动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事实证明科研工作的布局是一项整体性事务,而非科研人员单打独斗的个人行为。辅助因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必然会被搁置在一个“全景敞视”的视阈下被佐证和推行。而且这些科研辅助因素的匹配也同样是架设在整体的科研管理网格化的运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固守各自的功能点上,进行纵横连线,使得效能交叉叠加[2]。

3.1科研政策的制定、解读和执行

在“全景敞视”的视阈下,科研相关政策的制定不再是一种“复制张贴”式的照抄照搬。这里的外单位“借鉴”效能显得相对“弱化”,真正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则在于“从自身实际出发的细化”,根据项目门类不同、项目等级不同、人员科研能力不同来进行区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范式”标准和“个案”依据都有所出。同时对于成形的制度进行准确解读,也是能够有效培养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处理科研事务敏锐性的方法之一。

3.2科研机制的保障、激励及制约

为了更好地推动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科研主管部门也会推出相应的机制协同。如最基础的保障机制:提供相应的科研场所(如实验室)、科研设备(如科学研究相关的器材)、科研辅助机构(如经费审计机构)等。但是单单只有保障机制并不能很好地为科研实绩的整体提升、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提供最佳的支持,我们还需要定制以特定的激励机制,这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主动性,如科研奖励办法、科研配套机制等出台。同时还要辅以相应的制约机制。因为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是有其相应的研究周期及经费下拨,而制约机制的实施则能更有效地保障了立项单位(甲方)的权益,也理清了执行方(乙方)的义务。

总而言之,科研管理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套路模式,特别是独立学院,它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创新体制的实施,因此它更适宜在一种“全景敞视”的视域下去践行“科研自觉”,这种自觉渗透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对精神的监督,并以一种压迫性的姿态引申成一种无形的法则。同时它又附带着自身的灵动,在特定前提要求下,将相关联因子进行点面重组显示网格化所释放的高效。因此科研管理体制的创新和践行一直是我们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立足基准、融合变数、革新模式,走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科研之路。

參考文献:

[1]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2]高亚春.数据库:信息方式下的“超级全景监狱”——一种新的主体之自我构建方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01):83-86.

猜你喜欢
凝视科研管理网格化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论《天地玄黄》背后的眼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高分四号,从3.6万公里外“凝视”中国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