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林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但是针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依然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待完善,从而严重阻碍着学生阅读创造力的显著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落实提升学生的阅读创造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的了解一下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存在的各种问题,再提出有利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可行性对策。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众所周知,小学语文主要学习阅读,识字和写作等,但是对于阅读来说也是小学语文所掌握知识最为基本的,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能力,并且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和方法。首先我们要分析目前学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创新能力相结合,旨在实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1 针对于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存在各种问题的分析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但是不可否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待完善。虽然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对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远,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上还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未能重视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是注重字词用法以及写法的讲解,却忽略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真情流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注重传授解题思路,而不是帮助学生真正的深入理解文章本身的内容,这种教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学生阅读创造力的进步。除此之外,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在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上还存在着观点落后的问题。部分教师认为如果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将会影响学习质量,并且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所以就不提倡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者大范围的阅读课外文章,种种不良问题的存在,都在阻碍着学生阅读创造力的提升。
2 针对于有利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可行性对策的分析
2.1 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首先,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创造力。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正在广泛地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当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出其应用价值。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将会显著的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们营造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氛围。在多媒体技术并未完全普及的时代,学生阅读的途径较少,所以阅读能力提升较为困难,但是在当前多媒体时代下,学生阅读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应当合理地采用现代化技术来为学生们开展现代化教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阅读创造力的教学目的。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制作课件和视频,并且教师也要积极地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和全过程,实现为学生们构建一种生本课堂,让学生和小蝌蚪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有着深远影响。
2.2 激发学生自身学习潜能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只有为学生们营造一种相对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才会让学生的精神放松,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状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合理的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学习过程过于枯燥和乏味,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突破思维局限,提升自身的阅读品质。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就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感怀和认同,从而获得阅读激情,主动的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表现自己,提升自身的价值,这就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有着深远影响。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女娲补天》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和这篇文章相关的动画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和见解,也可以为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进行研究讨论观看动画片的感受,发展自身的发散思维以及辩证思维,为促进学生创造性阅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3 适当开展课外拓展阅读
最后,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们开展课外拓展阅读来培养学生阅读创造力。本身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来说,就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单纯的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注重为学生们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来落实提升学生的阅读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自身的业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并且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来选择合理的课外阅读素材。只有选择合理的阅读素材,才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和规划。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完《坐井观天》这一篇文章后,教师会发现学生对这种类型的文章具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希望能够再阅读同类型的文章,所以教师就可以再为学生的推荐《伊索寓言》,让学生们进行阅读,实现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寓言故事的特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够根据阅读经验自主创编寓言,教师要鼓励和认同学生,尽管学生所编写的故事较为简单和片面,但是只要学生创编的故事能够说明一些道理,那么都應当受到教师的认可,通过这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信心,提升自身的阅读创造力。
2.4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我们教师要科学的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要及时进行指导,对于学生做的好的方面适时进行表扬,对于学生做的不足的地方,教师也要及时的进行更正。众所周知小学生年龄较小,不能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所以在阅读一定的时间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当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文章的理解是有限的,有时候需要教师耐心的讲解,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让学生把技巧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自己慢慢的探索经验,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当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文章深层次内涵的时候,其自身的阅读能力也将得到很大的发展,这对于其阅读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也将是很有裨益的。
3 总结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阅读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要迎合新课。提出的各项要求,顺应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提升自身教学的专业性和先进性,注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和优化,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阻碍学生形成良好阅读创造力的原因,实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以及适当的开展课外拓展阅读,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创造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东乡县胡麻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