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芳
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该文分析了文化自信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提出了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具备英语交流沟通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必要技能,这也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来自于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当前我国思想精神领域重点推崇的一个理念,而这种理念也正在逐步影响和改变着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将传统文化引入到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当中,让大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知识、感受英语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时刻关注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无形当中对英语文化和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对比,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优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树立起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增强自豪感。
2 文化自信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2.1 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融入纵观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对文化自信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学英语授课教师更多的关注跨文化交际,引导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礼仪,目的在于避免文化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讲解主要以西方文化为主体,指出其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合理得当交际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和支持,英语教育界开始重视亚非国家的跨文化交际,也开始重视我国文化的对外输出教育,但整体上对我国文化自信重视还不够,教师的灌输和讲解较少 这导致大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知识时,认为西方文化先进,甚至表现出盲目崇拜,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威胁我国文化安全。
2.2 文化自信的教学全过程融入不到位
文化自信的培养和融入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覆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大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方方面面当前有部分英语授课教师意识到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性,也进行适当的融入如部分英语授课教师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要进行双向交际,我们在熟悉其他国家文化时不要忘记自己国家文化的传播,要坚持求同存异,坚持文化创新但是这些文化自信的融入和培养只集中在某节课,虽然英语授课教师会重点讲解,但是学生消化和吸收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我国文化不够理解,缺乏全方位系统性的认识,无法真正树立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2.3 中国文化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不全面
文化自信的融入最直观的是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对中国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当前高校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并没有单独设置中华文化课程,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和翻译接触不多学生并不具备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能力,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难以准确的表达中国文化内容中国文化教学并没有在通用大学英语教材里体现,很少有英语教材融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文化,缺乏用英语表达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精髓没有向学生全面呈现,只有部分有识之士通过专题教学进行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偏少,不能弥补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教学效果有限。
2.4 学生课外学习中国文化不到位,教学考核衔接不理想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博大精深,流派众多,思想极其丰富虽然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开始学习中国文化知识,但在文化自信上达到新高度,与阅历成熟与理论学习深度息息相关大学生只有一边学习文化自信理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经典论述,一边加强学习中国文化,才能有新的感悟当前大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国文化并不到位,既对书籍性文化典籍缺乏深度研读,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由于文言文水平不高,对文化典籍原文不够熟悉,理解存在偏差这些制约着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将课外中国文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的衔接没有做好,没有通过课堂考核来检验学生课外学习的效果,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懒惰,进取心不强,中国文化基本功不扎实。
3 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3.1 加深传统文化理解,提高文化鉴别能力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我国与各个具有英语背景的国家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大学生是社会栋梁之材,他们在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必然会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与合作,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流畅的英语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大学生群体让他们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尊重与敬畏之情。
3.2 拓展课外知识,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政治历史、人文地理、汉字汉语、传统节日、琴棋书画和社交礼仪等诸多方面。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激活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潜能,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变为拓展知识的过程,在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增长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3 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高职英语课堂中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的灌输不可或缺,但同样重要的还有本土文化的输入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的过程,通常强势文化所代表的语言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交际时的目的语但这并不意味着另一方所代表的文化完全退出交际舞台,恰恰相反,母语文化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石,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做主心骨,我们的模仿将是盲目的被动的肤浅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必须提高用目的语表达本土文化内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有效克服交际障碍,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4 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新时代新要求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为中华民族中国梦实现凝聚着强大的向心力,坚定文化自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大学生对本族文化缺乏自信和对外来文化盲目膜拜的现实状况,加强大学生民族文化情感,需要樹立文化自信意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纽带,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情结。
4 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學的原则
4.1 平衡性原则
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可占用学生过多时间,制定合理地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重心,平衡好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导入、介绍,避免盲目和混乱的讲解。
4.2 适用性原则
在课堂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可接受程度,不可一味灌输。
4.3 相关性原则
教师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时,尽量与本周教学内容相关,可以对比,也可以拓展。在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 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5.1 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出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重视母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正迁移作用,消除固有的中西方壁垒,增强文化自信。
5.2 丰富英语教学内容,融入更多传统文化因素
教师要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并且拓展补充教材,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最佳切入点,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也可以在中国传统节日引入节日风俗习惯的英文介绍。也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俗语、诗词,成语和典故等的翻译和讲解。学校也可自主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增加传统文化的介绍。
5.3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5.3.1 中外文化比较法
在讲到西方的万圣节Halloween时,可以联系到中国的清明节,因为两个节日带有有缅怀逝去的亲人的因素。教师在介绍万圣节习俗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英文词汇、短语和简单的语句来介绍清明节,让大家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进一步的了解。
5.3.2 传统文化导入法
过中秋节时,可以在课堂导入这句英文,“May we all be blessed with longevity Though far apart, we are still able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e moon together.‘”,让学生尝试翻译,最后可以补充,其实这句话还可以引申翻译为我们常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3.3 开展课外活动,促进中外文化融合
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学生了解中外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可以举办以“中国传统美食”“中国民俗”等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分组收集材料准备,最后以英语演讲比赛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1)借助新媒体力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查找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有目的地搜集教学资料,有节奏的开展教学活动。新媒体技术,应用于英文教学中,不仅给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巨大便利,还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带来了无限可能。比如一些关于中国典故的英文视频介绍,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观看,课上展开讨论。
2)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
英语教学中绝不仅仅是英语知识、语法的教学,作为一门公共课,也承载着思政育人的作用。从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师要将中国文化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比如,可以定期让学生进行学校史馆、艺术馆的参观教育,英语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室外教学,将学校的发展,环境以中英文对学生进行讲解,并且可以让学生作为主讲人。
(作者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