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苔藓植物

2020-06-27 14:12黄翠香
考试周刊 2020年52期
关键词:建议

摘 要:本文针对中学自然学科教材《苔藓——你所不知道的高等植物》一书,从利于教师教学方面入手,对框架层次、语言表述和版面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生认识;苔藓植物;利用教学;建议

《苔藓——你所不知道的高等植物》属于深圳自然学校系列教材中的一本,初次“碰面”让学生有眼前清新一亮的感觉,能激发学生快速读完全书的急切情绪。出于对“苔藓植物”科普作品的好奇,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更多苔藓植物的丰富多彩和进化历程,浅谈几点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 整体设计新颖,师生易于接受

(一)装帧设计清新自然

与其他植物类群相比,苔藓植物个体微小,往往很不起眼。苔藓植物与被子植物鲜明的器官分化相比,很难辨识单株植株的形状。大家印象中的苔藓大多是不经意间看到的林边、坡边、大石上一抹薄薄的“绿纱”,触感柔软,沁出清新的味道。苔藓植株矮小,喜欢阴湿的生长环境。如何向学生呈现这样矮小而不起眼的类群?这的确需要作为图书设计者的编辑和作者们花一番心思的。

《苔藓——你所不知道的高等植物》作为一套自然教材中的一本,不仅要赢得学生的关注,更要突出苔藓植物的特点,而这首先要从图书整体装帧设计来思考。本书整体设计清新自然,符合“自然系列”主题,开本大小适合学生阅读,版式新颖,图文并茂。内文50余幅图片呈现得都清晰精美,色彩斑斓;文字表述生动活泼,这与一般科普读物的生硬古板的内容表述方式相比较是一大亮点,完全可以吸引一众“苔藓学生”。

(二)书名突显了苔藓属于“高等植物”的地位

苔藓作为先锋植物,在进化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而本书名则恰到好处地突显了苔藓植物的植物地位。因为苔藓植物的矮小往往让学生错认为是“低等植物”,其实苔藓植物已经具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属于真真切切的“高等植物”。此书名是本书带给学生的第一冲击力,准确而鲜明,体现了科普著作的科學性、导向性。笔者认为书名中“你所不知道的”限定了学生受众群体,其实学生都是想知道想了解苔藓的人。如果书名改为“苔藓——你想知道的高等植物”也许可以对学生受众更有吸引力和代入感,书名的引导性和指向性更强,学生受众也会更广泛。

(三)整体框架结构层次清晰明了

纵观全书,结构框架层次鲜明,脉络清晰,很容易让学生抓住主线,全方位、有重点的带领学生认识苔藓植物。全书带领“苔藓学生”认识苔藓植物的逻辑顺序作为主线,分别介绍了苔藓植物的结构和生活史、类别区分、生态地位、用途、特征及其分布,特别指出了苔藓植物的生存危机和“之最”,并在后文具体呈现了19种中国的苔藓植物。每种苔藓植物都以图文并茂方式进行介绍,在传递科普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四)语言简洁、生动、有趣

作为一部科普著作,对描述对象的特点能否表达得清晰明了,让学生看了能够在脑中正确“画像”是作者语言功底的考验。特别是对于学生无法用肉眼具体分辨的“苔藓植物”,语言表述得清晰明了,就更加重要了。能否将苔藓植物的特点描述得形象具体,又不能名词术语“满篇飞”,生物学科普的初衷就是让不明白的学生大众更加科学地了解认识生命世界。以本书“前言”为例,简洁、生动、有趣的语言,从可视、可触、可嗅的角度带学生进入“苔藓”的世界,概述了苔藓植物的分类、分布和生存环境,并对进化起源和在植物类群中的地位做了简单介绍。作为一本书的“门面”与一般科普书的“刻板”“难懂”的表述风格相异,新颖而极具吸引力,代入感强,为学生留下了“亲民”的印象。同时也为全书的语言风格定下生动有趣、去专业化的基调,吸引学生往下读。

(五)图片精美,版面设计简洁

本书从封面到整体版面设计都秉持清新自然风格,这与自然系列教材的主题内容相契合,每个和合面的设计又形成一种整体,精美的苔藓图片均以大图的形式呈现,图片清晰,质量高,简洁大气、色彩丰富,带给学生一种直观且有冲击力的视觉感受。当你读完此书,清晨走近自然,看到片片沐浴朝阳,顶着晶莹露珠的苔藓,你是否联想到本书中呈现的图片,对苔藓植物也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六)问题式引入“自然课堂”

因本书属于自然学校系列教材之一,如何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关于自然界中的问题,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走近自然,观察、探究,揭开自然的神秘面纱,是科普教材的重要方面。本书开篇采取问题式引入,答案以“倒写文”的形式隐藏起来,这一引文设计新颖直接,又是本书设计的一个亮点,让学生真实地进入了“自然课堂”。

二、 教学内容的细节呈现建议

科普著作呈现给学生的应该是准确严谨的科学知识,内容的表述必须经过多次斟酌细细打磨,才能真正做到科学无误,才能传递给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避免误导学生。《苔藓——你所不知道的高等植物》在科学性和知识性上都体现了著作者作为苔藓学者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是我们值得学习的科普人。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笔者对书中细节处需要再斟酌处一一指出。

(一)图文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需再打磨

1. 图片细节处需科学、严谨

例如,“前言”中呈现了一幅某一种苔藓植物的植株和孢蒴、假根、茎和叶的结构图,没有具体给出苔藓植物的中文名称,科学性不足。图注给出的是“一种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线条图”,建议给出中文名称。图中缺乏明确的指示线,如叶可以从整株植物叶画出指示线连接。

2. 内容表述也需要科学、严谨

例如,《前言》中对于苔藓植物的分布表述:“它们遍布世界各地,在除温泉和海洋外的大多数的陆生和淡水生环境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影……”对此处表述,“苔藓学生”会有疑问:温泉周围没有苔藓生存吗?建议修改表述,做到严谨科学。又如,第一节开篇第一句话用到了“输导系统”,属于科学性错误,无此术语(可查“术语在线”App),准确的说法是“输导组织”。

(二)栏目内容上需再设计

第1~7节内容的呈现优点不再赘述,此处以第1节内容为例,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做细节上的修改说明,提出栏目内容修订建议。

本节重点呈现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史。个人认为,图和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的两种有效解决方法,本书图文并茂,恰好符合这一问题解决需求。

1. “图—规律”从使用教材的学生出发,对于苔藓植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建议从生物学现象入手,让“苔藓小白”们观察苔藓图片,总结现象,归纳规律。自然教材内容的呈现,应遵从学生“生物学现象—生物学特征—生物学规律”的认知规律,符合生物学教学探究活动过程(现象—规律),以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例如,本节以清晰的图片呈现了日本网藓的不同状态(干燥和湿润),这可以说明苔藓植物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即“特征3”。

2. “讨论或问题—规律”对使用教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能夠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分析苔藓植物的生物学现象,总结生命活动规律。如果可以,建议提出与苔藓植物生物学三个特征紧密相关的问题,结合问题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总结规律。故从教学角度出发,建议本节内容增加“问题或讨论”栏目,把p.7的规律呈现放到p.9生活史的后面。

3. 内容呈现有先后,建议“图和问题”在前,“规律”在后。建议本节内容开篇不直接给出苔藓植物的构造和主要特征,而先以图片的形式给出现象,让学生带着“讨论或问题”思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完成规律总结。多呈现单株苔藓植物的图片(可把p.8图移前),以说明特征1,并给出茎、叶和假根的指示图;而特征2后面有世代图,建议给出链接说明。

(三)文还需图来阐释(第8节中国苔藓植物修订建议)

第8节内容以17个图文并茂的和合面的形式来呈现19种在中国分布的常见的苔藓植物,标题新颖,突显该种苔藓植物的鲜明生物学特征。语言表述上需注意严谨科学,修订时需要图文一一核对,尽量对难懂的专业术语,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语言描述呈现,或者附图呈现,帮助学生理解。例如,pp.38/39“细叶小羽藓”中涉及分枝方式的表述——“羽状分枝”这类专业术语的表述,建议在前文中应做统一图文说明,在这里无法呈现细节图,让“苔藓小白”有些云里雾里,难以准确理解苔藓植物的“分枝”特征。

三、 结语

与其他植物类群相比,苔藓植物是它们中的小矮人。它们个体微小,往往很不起眼。但如果贴近它们,您肯定会为它们精巧的结构、美丽的外形和神奇的功能惊叹。总之,《苔藓——你所不知道的高等植物》为学生呈现了一幅真切的“苔藓植物”画像,也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作者简介:黄翠香,江苏省南京市,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开好首次家长会的几点建议
建议答复应该
“有联大家改”第十九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四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二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
『有联大家改』第十期联作修改建议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