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国珍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5次会议提出,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为推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正式成立了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在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课题研究、交流互动等方面开展持续深入的探索与实践。从本期开始,本刊联合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宣教处、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共同推出“深化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的实践研究”专栏,就北京市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建设方面的探索,交流观点,分享经验。
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是正确处理不同学段德育工作系統性和针对性、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关键一招,是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合力的必要一步。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深化学习研讨,开展理论研究,推动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一些理论认识、实践成果和工作思路。
1.准确把握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三个维度
一体化德育问题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也为深入推进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机遇。立足新时代,抓好抓实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应从时代维度审视、从价值维度谋划、从治理维度推进。
第一,从时代维度看,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要大力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5次会议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均提出要将“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作为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的重要内容。这标志着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历史性地纳入了国家教育意志,成为事关人才接续和民族复兴的全局性重大工程。剖析这一工程的建设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就教育机制而言,要打破固有的观念藩篱,实现不同学段的有机衔接、整体联动;二是就教育主体而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解决好目标统一性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正是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两大关键性课题。
第二,从价值维度看,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是一个科学性、针对性命题。有专家表示,当前学校德育在协调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价值预设与价值实现中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要破解这一矛盾,就必须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在于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德育的根本职能就是为教育活动提供支撑。因此,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际的科学探索,其重要价值在于为“全生命周期”的学校教育保驾护航,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联系教育实际,在于逐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不能泛化,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要义,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推动思想一体化、目标一体化、过程一体化、环境一体化、路径一体化、手段一体化、评价一体化、师资一体化、资源一体化等。
第三,从治理维度看,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是一次群体性、创造性实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显著优势。学校德育就是这一优势在育人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也是教育系统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宏观上讲,是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战略行动;中观上讲,是在社会中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群体性实践;微观上讲,是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创造性探索。
2.积极推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在首都形成生动实践
首都教育历来在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在推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方面,应遵循教育规律,立足首都实际,坚持首善标准,突出北京特色,持之以恒地聚焦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健全体系,不断形成生动实践。
一是坚持学深悟透,深化对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前提。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就是解决好方向和动力问题。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成立后,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引领,举办首届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研究专题研修班,组织70余名一体化德育研究骨干开展学习研究,通过专题报告、交流、研讨等形式,不断提升骨干队伍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组织研究会专家深入各区教育部门和大中小幼学校开展系列实践调研,把握当前德育实践“脉动”。编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系列讲话文件汇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不断提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对一体化德育理念的认识,形成“一盘棋”思想,为工作开展凝聚强大动力。
二是坚持理论先行,强化对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研究阐释。理论工作是做好探索实践工作的基础。研究会坚持以政策需求、德育课程建设、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等为重点,扎实有效地推进服务政策需求和服务学校实践需求成果的研究。联合发布《北京市大中小幼学校一体化德育研究项目指南》,聘请陶西平、高洪、杨银付、方中雄、吴潜涛、曾天山、檀传宝等组建首批咨询专家库,加强对一体化德育研究工作的指导。建立四个德育研究专题组,深入开展《北京市大中小幼學校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研制工作,为一体化德育探索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方向指导。
三是坚持共建共享,深入开展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探索实践。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各系统的协同联动是保障,各学段的沟通交流是基础。研究会围绕横向联动,以会员单位的方式,协同首都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研究力量,凝聚工作合力。围绕纵向衔接,深入开展落实机制建设的方式探索和案例研究,举办“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征文演讲活动,组织全市大中小幼学段校长、教师同台讲述育人故事,同台分享育人经验,征集育人文章260余篇,推选出一批育人案例,引导各学段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问题上形成共识,形成大中小幼各学段同参与、共分享、齐推动的工作局面。
四是坚持规范高效,加强研究会组织体系和队伍结构建设。研究会坚持将自身建设作为推进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不断健全内部管理和运行体制,推动研究会工作健康发展。在依托57个德育研究基地的基础上,针对幼教少、农村少、社会资源单位少三个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学校结构,推动建设协同育人社会资源理事单位。加强宣传工作,在《北京教育》杂志开设“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专栏,推广课题成果,不断扩大研究会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3.持续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走深走实
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任务,需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未来,研究会将进一步找准德育政策“思想库”、德育工作“资源库”、德育研究“专家库”、德育实践“项目库”的功能定位,坚持不懈,绵绵用力,在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方面不断作出新贡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勤学善学,进一步学深悟透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用中央和市委关于教育的最新指示精神作为行动指南,指导工作实践,以理论学习引领一体化德育实践研究。坚持围绕市教育“两委”中心工作开展德育研究实践,助力首都教育事业发展。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固化推广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优秀成果。进一步巩固一体化育人故事同台分享活动、一体化德育骨干队伍培训、一体化德育专家库及项目数据库三个德育研究品牌建设,推动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分层递进”的德育资源共享格局。
三是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研究会的服务水平。建立开放的德育研究机制,突出横向建设,协同社会资源,落实一体化德育研究。积极承担重大课题项目,以德育目标内容的研究、德育课程的研究、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研究为重点,提升一体化德育研究的学术话语权,强化研究会的政策支撑和实践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