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津门的元升茶楼

2020-06-27 14:11汪洁
寻根 2020年3期
关键词:茶楼老城茶园

汪洁

历史变迁中的“元升茶楼”

天津的茶楼文化是数百年来津门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以历史悠久的元升茶楼最富代表性。百余年来,元升茶楼始终伫立于天津市北门里元升胡同(即旧城内鼓楼北),历经岁月和战火的洗礼而延续至今。早在清同治末年,元升茶楼位列天津茶楼“四大茶园”。著名京剧艺术研究家张伯驹曾在日记中写道:“记余八九岁时,先君任长芦盐运使,使署在鼓楼之东,使署西有金声茶园,距署咫尺,余常往观戏。此虽是一小茶园,而其声誉则不在南市下天仙、丹桂之下也。”张伯驹在日记中记载的“金声茶园”即是现在的元升茶楼。茶园的舞台和后台均比较窄小,楼下正面为散座,楼上两侧为隔断包厢。舞台左右两根台柱有抱柱联:“元气转鸿钧如闻盛世元音,俾孝子忠臣各存元善;升高调风琬自有闲庭升步,合来今古往永庆升平。”

天津诗人崔旭在道光四年(1824年)撰写下《津门百咏》:“戏园七处赛京城,纨绔逢场各有情。若问儿家住何处,家家门外有堂名。”诗文注曰:“戏园起于近年,伶人寓此者五十余家。”据此可以断定,早在清朝嘉庆末年或道光初年,在天津老城至少已有很多演戏、唱曲的固定场所。

余叔岩是“伶界大王”谭鑫培的亲传弟子,年轻时嗓子变声时,常在“雅韵国风社”所在的鼓楼北中舞台(今元升茶楼)玩票。京剧汪派著名老生汪桂芬,著名武生杨小楼,昆曲演员陶显庭、郝振基、侯水奎等都在这座茶楼中演出过。20世纪20年代,到元升茶楼听戏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著名老生安舒元就是在此走红的,曾一度改演河北梆子的金刚钻、筱爱茹、陈艳涛等坤角均在此登台亮相。30年代后,元升茶楼增加了更多的评戏演出,叫好又叫座,李金顺、花莲舫、刘翠霞、白玉霜等众多评剧名家都曾在该园献艺。评剧皇后刘翠霞与后台管事李华山组织的“山霞评剧社”以元升茶楼和南市升平舞台为基地,演出6年之久,成为天津评剧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元升茶楼由“金声茶园”改名“元升茶楼”时,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据传光绪年间正月的某一天晚上,从北京来了一位王爷,慕名来金声茶园听戏。因为是京城来的达官显贵,所以茶园老板不敢怠慢,特意为王爷推荐了《庆赏元宵》这出茶园里最为上座的压轴戏,并让园内最优秀的京剧演员为王爷表演。当晚整个茶楼气氛异常紧张,茶园老板的内心更是七上八下。作为“资深”的京剧爱好者,王爷不止一次看过《庆赏元宵》这出戏,对剧情的设置、演员的唱腔、舞台的设计、伴奏的配合等诸多方面都有所了解,也深知自己今晚欣赏到的《庆赏元宵》演出算得上是最好的表演。王爷于演出结束时在茶园内吟诵出一副对联,上联是“元气转鸿钧如闻盛世元音,俾孝子忠臣各存元善”,下联是“升高调风琬自有闲庭升步,合来今古往永庆升平”。他在吟完对联之后深有感触地说:“还是叫《庆赏元升》好!”在场的金声茶园主人看出了王爷“一语双关”的用意,当即交代茶园管事更改了以后演出报幕的曲牌名,又将“金声茶园”更名为“元升茶楼”,并于次日将王爷所咏对联和所更改后的店名装裱在茶园正门之上。更名后的元升茶楼很快在津门茶园业中独领风骚。可好景不长,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天津城里商户损失惨重,元升茶楼也未能幸免。民国时,茶楼又借助知名老店的声誉再度崛起。总体来看,自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元升茶楼频繁更换股东,每换一次股东便改换一次茶楼名称,所以该茶园历史上曾有过景春、景桂、中天仙、福仙、北中舞台等不同名称,但叫得响的仍是金声茶园和元升茶楼。

元升茶楼中的天津茶楼文化遗韵

天津靠近北京,老城茶楼学习、吸收了北京茶馆文化的精华,并结合当地文化,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具体来说,元升茶楼中就保留了不少老城茶楼文化的本土元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元升茶楼不仅是天津曲艺界和社会各界人士演出、交流的沙龙和文化场所,极富天津特色,而且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晚清时期,元升茶楼就曾以首开男女同台演出之先河而享誉津门。元升茶楼有自己专门演出的戏剧、曲艺节目,分别是京剧、相声、京韵大鼓、评剧、河北梆子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如传统相声《对春联》《文章会》等,均比较符合天津人的欣赏习惯。陈派的评书《胭脂》,把《聊斋志异》里4000字一段的故事改写为30回的评书,故事被演绎得跌宕起伏,背后的叙事技巧够有心人就着茶点咂摸几年。

过去天津茶楼的设施还算完善,环境也比较干净,然而各家的演出氛围有所不同,在小剧场喊什么的都有,有时台底下的观众比台上的演员还要热闹。相对而言,元升茶楼营造出了一个好的环境,老观众多,票价比较低廉,一年四季总有演出,刮风下雨都没有停歇过。著名相声演员马志明也过来“票过”几段,唱的都是他喜爱的白派京韵大鼓。国家级评书表演艺术家刘立福88岁高龄时还在元升茶楼演出。

其次,元升茶楼的日常经营和戏剧、曲艺相结合是老城茶楼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近代天津曲艺兴盛,相声、大鼓、坠子、单弦、评书、时调等或形成于天津,或在天津趋于成熟,并从天津走向全国。专业艺术院团众多,擅长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天津时调、京东大鼓、津味相声、骆派京韵大鼓、李派快板书、雷琴拉戏等的演员也很多,元升茶楼在丰富天津老城和周边地区游客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成为艺术人才锻炼、成长的一片沃土,为天津艺术市场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因为如此,元升茶楼的演出才异彩纷呈,既有本地初出茅庐的青年戏剧、曲艺演员的精心之作,也常有北京的演员应邀登台献艺。戏剧、曲艺的发展更是薪火相传,曲艺团退休的老演员、北方曲艺学校刚毕业的青年学生,自由搭帮,老少配合,组成“哈哈笑”“众友”等众多的民间团体。这些民间演出團体撑起天津市演出百分之七八十的份额。

和元升茶楼一样,天津的茶园都植根于丰沛的文化艺术的土壤之中。而多种类型且形式多样的戏剧、曲艺表演也极大地丰富了天津的茶楼文化。随着茶楼文化的日渐兴盛,人们纷纷走进茶楼,节假日里去茶楼听相声、喝茶,在年轻人中间,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还有许多曲艺爱好者不远百里、千里来此一聚,只为欣赏正宗的天津相声,足见天津茶楼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元升茶楼的文化价值

元升茶楼是开放的文化空间,是充分体现以天津为代表的天津“戏曲之乡”的重要窗口。天津茶楼文化经历了繁荣、衰落、再发展的过程。社会各界人士对这种大众休闲娱乐场所情有独钟,十分喜爱,原因在于现在的茶楼仍然保留着天津旧时的传统,是戏园子和茶园的结合体。天津茶楼的另一特别之处在于茶楼里的茶“只赠不卖”。以元升茶楼为例,因为来茶园的顾客并非专门来品茶的,而主要是为看戏、听相声,他们在观看戏剧、曲艺表演时也只是顺便饮用些茶水,茶楼“只赠茶不卖茶”,靠高水平的曲艺表演来吸引顾客。多数茶楼的卖票点设在茶楼的门口或者茶楼内的柜台,茶水由茶楼免费提供,但点心等吃食要顾客自己购买,价格比外面稍微贵一些。茶楼内演出的曲艺节目往往能够做到常演常新。元升茶楼,早晨是工匠喝茶找事做的时间,中午则添唱评书、大鼓并与票友联谊清唱,晚上则是相声专场。曲艺演出一直是元升茶楼的主营业务。当然,也有一些茶艺爱好者和品茶爱好者为了品茗论道而至。因而,元升茶楼也为这些顾客提供品茗专区。清幽茶社,品茶论道,置身于此,仿佛时光流转。人们在茶香氤氲间细听锣鼓声声,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元升茶楼不仅是南开区,更是天津市仅存的一处在原清末茶园旧址上复建的仿古茶园,是天津戏曲发展史的见证者。元升茶楼东侧靠近城厢中路,西接鼓楼北街,西南侧临近鼓楼,是古文化街连接鼓楼旅游区的重要景点,附近有天津广东会馆(戏剧博物馆)、老城博物馆、天津文庙等多处人文景观,向北不远处即是著名的估衣街。鼓楼一带交通便利,公交车、地铁四通八达,每天到此观光、旅游的人群川流不息。其中,老城博物馆收藏着茶楼拆迁改造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大量砖雕。这些砖雕工艺精湛,雕工精美,对研究天津民俗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元升茶楼也展出有部分砖雕精品,使砖雕艺术与茶艺文化、戏曲文化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元升茶楼是天津老城风俗遗存的活化石,更是中华曲艺文化的重要佐证。历史上,老城茶园为培育独具地域特色的天津戏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百多年来,在皮黄和梆子腔上卓有成就的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响九霄、龚云甫和杨小楼等名家都曾在元升茶楼演出过。时下,为了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戏曲艺术拥有更适宜的演出场所,同时也为了培养更多年轻观众,以元升茶楼为代表的很多知名茶社邀请国内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前来演出,以全面展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精华。元升茶楼还在茶馆内部恢复了传统的舞台设计式样,使得观众与演员可以近距离交流互动。这对天津戏剧、曲艺文化的弘扬和天津茶楼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元升茶楼是研究天津民众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场域,对社会文化心理、消费心理的研究极富价值。天津素有戏曲“南北交汇的大码头”“北方曲艺之乡”“歌手摇篮”之称。无论是外来文化元素,还是本土的民俗民风,时常在人头攒动的老城茶楼中汇聚。以天津元升茶楼为代表的津门茶楼所上演的戏剧、曲艺早已渗入津门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成为天津戏剧、曲艺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元升茶樓的存续与传承

元升茶楼建于晚清时期,在清末民初迎来最为鼎盛的“黄金时代”,后来受国内外政局形势的影响,尽管茶楼地址未曾变更,但茶楼却几易其主,几度更名,曾于1931年倒闭。此后茶楼场地改为他用,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市南开区房管局接手倒闭后的元升茶楼旧址,并于2001年对元升茶楼旧址进行修缮后重新营业,由此,元升茶楼也成为天津市南开区房管局管辖下的附属单位。修复后的元升茶楼,致力于传承天津茶楼文化,以京韵大鼓、评书、相声等曲艺表演为主要经营业务,集曲艺演出、品茗、交流、餐饮于一体,采取的是将休闲、娱乐、文化鉴赏融为一体的经营理念,使客人体验到茶馆文化的丰富多彩。

2009年,“天津茶楼文化”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元升茶楼作为天津茶楼文化的代表,也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单位。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茶楼老城茶园
漂洋过海
春回老城
茶楼包厢外为什么排起长龙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老城之梦
茶园观色
丰硕茶楼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任素梅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