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让
一
位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区的耶鲁大学老校区一条主干道的路边,竖立着一面醒目的中文招牌:雅礼协会。招牌对面,是雅礼协会的总部。这座房子小巧玲珑,掩映在林荫下,显得非常幽静。正面的墙上也有一面“雅礼协会”的招牌,只是比路旁的招牌略小而已。
“雅礼”是耶鲁大学“耶鲁”两字的音译,中国人如此翻译,正暗合儒家经典《论语·述而》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的词义。雅礼协会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雅礼中学和华中师范大学都有着很深的渊源。雅礼系列的五所学校除上面列举的三所外,还有两所护士学校。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和长沙市第五中学(现长沙市雅礼中学)与美国雅礼协会恢复了合作关系。从1980年开始,雅礼协会就派出五位老师到当时的湖南医学院和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1981年,中方派出了由25名成员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了耶鲁大学和雅礼协会总部,并参加雅礼协会成立八十周年的庆祝活动。1984年,雅礼协会正式恢复与雅礼中学中断了三十多年的关系。
近二十年来,雅礼协会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雅礼中学交流频繁。2001年5月10日,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及夫人和雅礼协会董事长约翰、会长贾兰溪女士等八十多位美国朋友专程来到湘雅医学院和雅礼中学,分别与两校师生一起庆祝雅礼协会成立一百周年。同年,雅礼中学代表,前任校长李支应和时任校长刘维朝等人应邀访问耶鲁大学,并出席耶鲁大学建校三百周年暨雅礼协会成立一百周年庆典。2006年,雅礼中学在建校一百周年的时候,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2014年10月18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百年华诞的时候,湘雅医学院创始人胡美的外孙弗里曼博士,雅礼协会代表、为湘雅献身的美籍湘雅医生裴文坦的夫人Mauds Pettus女士参加了联谊会,弗里曼博士在致辞中回忆他外祖父胡美在西医落户中国、为中国人所接受的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努力,并为他的成就感到骄傲。
二
晚清时期,有大批传教士凭借着狂热的宗教热情和虔诚的宗教信仰来中国传播基督教,同时也将西方的科学文化传播到中国来。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外国传教士受挫,美国的一些宗教团体改变策略,打算通过融入中国社会的方式,重振传教事业。当时美国国内掀起了一场“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为基督征服世界。同时,由于实验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的强势兴起和蓬勃发展,用西医来撬开这个古老国家封闭的大门是当时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的共识。1901年,耶鲁大学的一些毕业生提议到中国兴医办学。此举得到了退休校长狄摩非及其他学校负责人和广大校友的支持。1901年2月10日,在狄摩非的主持下,一批热心人士在康州纽黑文爱伦街73号安生·史克多斯家中召开会议,会议宣布正式成立“雅礼协会”。当时这个组织是利用耶鲁大学的校名,但不接受耶鲁行政管辖和财政管理的民间传教机构,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真正世俗化。其名称还翻译为雅礼差会、雅礼协会、雅礼会、雅礼学会等,现在人们一般称之为“雅礼协会”(Yale-in-China Association)。
1902年10月,雅礼协会决定指派耶鲁大学的1898届毕业生、28岁的德士敦携新婚妻子来华筹办学校。他先落脚北京,然后到山西、陕西考察,最后转道来到湖南长沙,拟定在长沙兴医办学。但是令人遗憾的是,1904年德士敦因肺结核病故。当年雅礼协会成员席比义直赴湖南,对选择长沙作为办学最佳地点做出最后决定。
爱德华·休姆博士来自印度传教士家庭,年纪稍长,便从印度回到美国读完中学,然后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学习,并且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而后,他随其英籍导师欧斯劳进入牛津大学深造,成为一名出色的内科医生。不久,他接受美国公共卫生局的邀请,到印度行医。接到雅礼协会的邀请,他先是婉言谢绝;但是当再次接到席比义信函后,他便欣然接受邀请,席比义邀请他到中国来,是为了创办一所新式医科大学。1905年夏,爱德华·休姆受雅礼协会的派遣,携年轻的妻子贾乐德和出生不久的孩子塔德来到长沙,开始了他的全新的事业。
爱德华·休姆来到中国后,先到庐山延请一位名叫杨熙少的中国人学习了一年汉语,还为自己取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胡美,取湖南和美国合作之意。当时的法律规定,中国的土地和房屋不能够出售给外国人,为了规避法律,他在一位刘先生的帮助下,以刘先生的名义在长沙小西门的西牌楼买下了一位姓罗的老板开设的“中央旅馆”,经过一番整修后,这座房子以刘先生的名义租给胡美开办西医诊所。
1906年“雅礼医院”正式开业。医院开张以后,并没有什么人来看病,当时人们习惯看中医,习惯中医的望闻问切。对于西医,人们还有很多不了解甚至误解,总是以为西医动不动就要拿你的身体开刀,因而老百姓一时难以接受。据说,他的第一例病人是从大街上拉来的。有一次一个姓黄的土匪中了枪,来到雅礼医院治疗。胡美替他打了麻药,然后通过外科手术,将子弹取了出来,最终治好了他的枪伤。消息不胫而走,胡美的医院才终于打开市场。1909年,雅礼协会成员、美国护士妮娜·蓋治护士加盟雅礼医院,在她的帮助下,雅礼医院的妇女和儿童患者越来越多。
上海人颜福庆是接受雅礼协会的资助进入耶鲁医学院学习的,按照双方约定,他毕业后要接受雅礼协会的派遣到中国工作。1910年,他受雅礼协会的派遣到长沙,协助胡美工作,胡美主持内科,颜福庆主持外科,两人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1913年,湖南省都督、民政长谭延发烧,雅礼医生颜福庆被请到谭府,给谭延听诊、量体温、询问病史。颜福庆确诊他患的是大叶性肺炎,并依此诊治。谭延半信半疑,没想到他的病情第二天就大为缓解,几天后便痊愈。他大喜过望,问:“如此先进之医术,何不引进中国来培育年青一代呢?”他们的工作得到了肯定,无疑给胡美以极大的鼓舞,增添了他在湖南长沙兴医办学的信心。后来胡美、颜福庆与谭延成为莫逆之交,三人共同为湖南医学教育事业的创办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1924年,十年合约期满,经北洋政府批准,湖南育群学会和美国雅礼学会续约十年。1925年5月8日,双方签署续约十年的协定。此时,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1926年,随着胡美等外籍教员和医护人员回国,颜福庆也离开湘雅,北上担任协和医学院副院长。湘雅医科大学校长由朱恒璧医师代理,湘雅护士学校校长由曹典球代理。1927年学校停办,高年级学生以借读或转学的方式到上海、北平的医学院校继续自己的学业。
1929年年初,湖南育群学会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复办湘雅医科大学,由王子担任校长和湘雅医院院长。当年招收新生47名,1929年9月14日,学校正式开学。此后,雅礼协会陆续派来一些教师、医生和护士,参与学校和医院的各项工作。1931年,国民政府核准学校董事会和医学校立案,年底校名更改为私立湘雅医学院。1937年,湘雅毕业生、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担任湘雅医学院院长、湘雅医院院长和湘雅护士学校校长。
抗日战争期间,雅礼协会继续资助处在艰难中的湘雅医学院。上海沦陷,武汉、长沙形势危急,院长张孝骞和大家商量,确定将学校迁到西南后方贵阳。1938年10月,全院150多名师生员工全部撤退到了贵阳,他们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在贵阳南郊的一块荒芜之地上修起了几栋两层楼房。这块地盘被人们称为“湘雅村”。鲁思·奥特曼·顾仁夫妇是受雅礼协会的委派于1923年来到湘雅教书的。1940年,他们赶赴贵阳,继续到湘雅工作。1943年,他们回到美国,写成《湘雅记事》一书,用大量的篇幅记叙了他们在贵阳期间的生活。这些美国人在贵阳,不仅要承受艰苦的生活,还要经常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他们坚守自己的教职,为培养中国的医学精英努力工作。
虽然有湖南省财政的支持,还有雅礼协会、中华基金会、罗氏基金会断断续续的资助,但是湘雅医学院仍资金紧缺,入不敷出,产生了11万元之巨的财政赤字。院长张孝骞向国民政府教育部提出湘雅医学院国立申请,以纾解经费短缺之困。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卫生署署长的是曾经担任湘雅校长的颜福庆,他当然乐见其成;同时申请也得到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的支持。1940年6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第469次会议顺利通过湘雅医学院国立案。当年秋天,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湘雅医学院。国民政府每年可以支拨学校20万元经费。
1944年下半年,由于贵阳形势混乱,湘雅医学院师生被迫转移到重庆。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湘雅迁回长沙,开始在废墟上重建湘雅。1947年,雅礼协会和湘雅取得联系,协会募集30多万美元的资金,用于湘雅的校舍修缮和扩建。
1953年,湘雅医学院更名为湖南医学院;1987年,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2004年,和当时的长沙铁道学院和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成中南大学,湖南医科大学成为中南大学的医学院,并恢复原来的名称——湘雅医学院。
五
雅礼大学,虽名为大学预科,其实无论是办学水平还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只相当于中学。雅礼大学和雅礼中学这两所学校同根同源,因此两校建校日是同一天——1906年11月16日。1920年,按照当时的学制要求,雅礼大学增设高中部,形成一校两部的建制。
雅礼协会采用“单身汉”教师聘任制,这些教师从美国来到雅礼中学教书一般一两年,学校不付工资,他们义务教学或由同学资助。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这对于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很有帮助,因此他们也乐于到雅礼中学执教。当时学校开设的课程有物理、化学、数学等,都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授英语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使用的教材是校长盖葆赖编写的《英语直接教学法》,这本教材后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雅礼中学非常重视中国国文的教学,因为国文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学科,这体现了雅礼协会实现办学中国化的既定目标——将传播基督教与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分离。国文课程都是由中国教师担任,这些国文教师大多是清代进士或秀才,国学根底非常深厚,教学上有很好的口碑。
经过两年停办之后,1928年,雅礼中学在原址恢复办学。雅礼协会与在长沙的几个教会组织组成了董事会,确立新的校名为长沙市私立雅礼中学堂,人们习惯上称为“雅礼中学”。雅礼中学在资金方面还有赖于雅礼协会的资助,但是实际控制学校的还是中国人,董事会成员,中国人占多数,校长也由中国人担任。当时校董会主席由蒋峻担任,校长由从雅礼大学毕业的留美博士黄溥担任。虽然管理权已经移交给中国人,但雅礼协会为了缓解雅礼中学师资短缺的困难,制订了相应的人才援助计划,即所谓“学士计划”。这个计划规定,雅礼协会逐年派遣以耶鲁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外籍教师到雅礼中学任教。1929年9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学校定名为长沙私立雅礼中学。1932年耶鲁大学硕士毕业的劳启祥和应开识分别担任校长和教导主任,盛群铎任事务主任。后来,雅礼协会派来的俞道存也曾担任过校长一职。
20世纪30年代末,很多机构和人员都撤退到沅陵。沅陵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雅礼中學也迁移到沅陵地区,高中部设在沅陵溪子口虎溪山,由于校舍紧张,不久初中部迁移到五里外的白田头。1932年,在雅礼中学教授英语的雅礼驻华代表何钦思回国,其职务由俞道存接替。作为雅礼协会在中国的代表,俞道存也搬到了沅陵,他搭建了一个2平方米的房间作为自己的办公室,就在这个非常逼仄简陋的环境中处理有关事务。他是一位神学博士,妻子俞婉瑛是一位音乐家,他们的女儿俞伯琴也跟随来到中国。他的夫人教两个班级的英语课及全校的音乐课。
1943年6月底,耶鲁大学毕业生莫伦德和迪克巽受雅礼协会的委派,来到湖南雅礼中学教授英语。他们辗转十多个国家,历时数月,行程约四万公里,才于当年11月1日到达沅陵——雅礼中学所在地。1944年7月3日俞道存一家回美国休假,雅礼协会派来的老师安立德和英国人谭世安等几位外籍教师因故离开了雅礼,1945年秋季学期,只有莫伦德和迪克巽在雅礼中学教书。
当时沅陵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差。莫伦德、迪克巽、安立德和谭世安这四位年轻人住在教会的一幢破旧房子的一楼,俞道存一家则住在楼上。学生住的房子都是用粗糙的薄木板搭建而成,墙和地板上有许多裂缝。他们经常在空旷的场地上上课,一块黑板用木架支撑在场地上,老师站着讲课,学生则席地而坐。虽然条件艰苦,还经常遭受日军的空中轰炸,但在这段时期,雅礼中学还是培育了不少栋梁之材,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著名报人王若水、著名科学家陈能宽等都是雅礼中学沅陵时期的毕业生。
1945年抗战胜利后,雅礼中学迁回长沙麻园岭原址,劳启祥仍然担任校长。1948年11月,美国大使馆要求美国公民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外,一律离开中国。作为雅礼协会驻中国的代表俞道存仍然留在长沙。1950年,他向雅礼协会申请资金,为雅礼中学修建一座礼堂。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俞道存的夫人在香港和美国分别寄信来,力促他尽快离开,但是礼堂没有完工,他不能离开。经过俞道存的不懈努力,1951年5月,这座礼堂终于落成。1951年5月17日,他从香港出境回国。也在这一天,“雅礼中学”易名为“解放中学”。1952年易名为长沙市第五中学。1985年8月25日,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恢复“雅礼”原名,现在学校的全称是“长沙市雅礼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