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斌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中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显得活泼有趣。教师可以从单元整体目标、课后练习、课文模糊点等方面设计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中活动;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65-02
所谓“课中活动”,就是指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中适当穿插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中活动的穿插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语言,发展智能,训练思维。那么,课中活动如何设计才更有效呢?
一、依托单元目标设计活动
统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要能够从单元目标出发,准确解读文本,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课中活动的稳步开展。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有《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等,这几篇课文体裁相同,都属于识字儿歌,基于单元整体目标,教师就可以从四篇课文共有的“歌”字出发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活动1:看图猜字。教师首先出示( ),让学生猜猜这个人在做什么(打哈欠);然后教师出示( ) ,让学生猜猜小朋友在做什么(唱歌);紧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观察“歌”字的组成,认识“歌”字。
活动2:观察比较,说发现。在学生认识“歌”字以后,教师让学生就“欠”字和“歌”字进行观察比较,并说说唱歌和打哈欠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是什么(张大嘴巴),然后教师再指导“歌”字的规范书写,并让学生明白它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音,右边表义。
活动3:拍手读文,感受儿歌的韵律特点。教师从这个单元的课文题目出发,以“歌”字展开提问:“歌”在这几篇课文中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儿歌”的意思)之后,教师以《拍手歌》一课为例子,以同桌互读、自由读、展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儿歌的韵律。
在这单元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从“歌”字人手引领学生进行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在看图猜字中不仅突破了“歌”字的学习难点,而且还与单元语文要素“有节奏地朗读、背诵儿歌,初步感受儿歌那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这一整体教学目标相呼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依据课后练习设计活动
统编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指向性非常明确,或是指向文本的语文要素,或是指向课文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进行课中活动设计时就可以紧扣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突破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
以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的课后习题为例:
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
片写下来。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研讀这些习题要求,就会发现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在对句子的品味中学习迁移运用,并仿照着文本的样式进行写话练习。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活动1:看图猜奇石。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你都知道了哪些黄山奇石?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来玩一个看图猜石头名称的游戏活动。(教师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图片)
在学生猜石头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猜石头的依据说一说。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学习兴趣盎然。
活动2:演奇石,同学猜。首先,教师让学生把描写自己所要扮演的奇石的句子多读几遍,找准这些奇石的特点,然后进行动作表演。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抱、蹲、望、站、伸、指、啼叫”等动词来演,以促进学生对动词的内化。
活动3:看图说发现。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在介绍这些奇石的时候分别是从奇石的哪些方面进行介绍的?(奇石名称、位置、样子)
活动4:看图起名称。黄山的奇石还有许多,你们瞧(课件出示图片),观察这些石头都有哪些特点,想象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再仿照着课文中的样子给这些石头起个名字。
这样教学,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活动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围绕课后习题的特点,教师设计了“猜奇石、演奇石、说奇石、给奇石起名称”等几个活动。这样教学,有效避免了单一枯燥提问现象的产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猜得有滋有味,演得人木三分,说得头头是道,起得新颖别致,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以理解模糊点设计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模糊点处巧妙地进行课中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屏障,从而达到拨开迷雾见青天的教学效果。
如在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课的教学中,“街道”这个词语中的“街”字学生不仅在字形的记忆上觉得有难度,而且在字义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定困难。据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比较辨析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字形,了解字义。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街道”的“街”和《寒号鸟》一课中的“衔”字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之处。经过对比,学生发现这两个生字都是左中右结构的生字,并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只有中间部分不一样。那么,怎样的道路才能称之为街道呢?街道与普通道路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让学生说说这几幅图中哪些道路可称之为街道,理由是什么。经过观察,学生发现上面的两幅图可以用“道路”来表述,下面的两幅图需要用“街道”来行表述,并且懂得了“道路两旁有许多建筑物的路叫作街道”。这样教学,变传统的机械灌输为学生的自主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中活动的设计路径有很多,教师要能够认真研读教材,并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接受事物的特点,巧妙地进行活动设计,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