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忠孝
◆编者按◆
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广义的学习。本期“主题”就选取了三位老师在“广义学习”方面的积极拓展和实践:为各年级学生设计与防疫、抗疫相关的应用文课程,引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战“疫”;基于学生宅家不能外出的现实,延伸学习的触角,带领他们开展美食作文实践;研发适合网课使用的“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希望他们的这些网课教学也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应用文”有如下阐述:“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收据等。”由此可见,应用文习作追求实用性、生活化,将习作与生活对接,以用促学,是应用文习作教学的唯一途径。
2020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如何引领小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参与战“疫”,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摆在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以“应用文”为切入口,通过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应用文知识点与生活联结,开发了“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
一、架构“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的意义探寻
(一)直面疫情,缓解焦虑
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让每个人都感到惶恐无力。正常生活被打乱,家庭旅行被取消,还要被逼着洗手、戴口罩……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给学生带来了紧张、恐慌的心理。应用文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之一。借助应用文,直面疫情,通过文字表达对疫情、对生活的所思所想。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进行应用文写作,真切感受到应用文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缓解疫情给学生带来的不良情绪。
(二)正面网络,智能生慧
疫情面前,各地纷纷延迟开学,各中小学也开始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开展远程教育,使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接受教育的形式都发生了改变。但是,电脑、手机、iPad等的大量使用,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开始沉迷手机游戏和网络电视。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每一个教育人都应思考的问题。“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借助“互联网+”,开展线上的教学和分享,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游戏转移到学习应用中来。
(三)以笔作枪,以文战“疫”
疫情期间,学生长期宅家,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交往范围极窄、交往能力下降等问题。而面对“停课不停学”产生的众多网课学习,基本指向“书本知识”的传授。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习作进行一定的人际交往,培养社会参与意识。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开发了“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本课程从学生当前面临的疫情问题出发,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习作,创设丰富的课程内容,是单一的“书本学习”向“体验学习”的转轨,是从“封闭学习”向“开放学习”的迈进,是从“学知识”向“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提升。將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动力去探索语文知识和疫情问题的奥秘,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和借助电子产品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情绪状态,扎实提升综合素养。
二、开发“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的现实路径
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发,以核心素养为基点制定目标,从目标出发设计课程内容、开展课程实施和科学评价,最后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系统。
(一)“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的目标制定
1.价值体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性看待“新冠病毒”,树立正确的抗疫观和生活观。
2.责任担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搜集学习身边的抗疫“人”和“事”,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3.问题解决:结合“疫情”现象,培养应用文习作的兴趣,感受应用文在生活中的作用。
4.创意物化:通过写作实践,设计制作有创意的作品,用于防疫宣传;开展应用文写作,服务于防疫需要。
(二)构建“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的内容体系
1. 梳理统编教材应用文内容体系
统编教材3—6年级应用文编排体系,梳理如下:(见表1)
关于应用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第二学段“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第三学段“能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统编教材为落实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安排了20次不等的练习,除了常规的习作训练外,还通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进行安排。从应用文类型来看,教材中涉及通知、书信、梗概、读后感、研究报告、演讲稿、倡议书、策划书、辩论稿、推荐书等生活中常用的应用文。应用文是统编教材习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教材中的应用文,才能准确解读编排意图,捋清训练的重点和着力点,做到与教材协同发展。
2.联系“疫情”开发应用文习作课程内容
潘新和教授说:“应用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在于重心错置,即把训练的重心放在‘文上,而不是落在‘应用上。”从潘教授的话语中,我们不难明白,应用文写作的重心是应用,教师应创设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习作能力。针对本次疫情,笔者结合统编教材应用文编排体系,开发相应的课程内容(见表2)。
2.我们家的“防疫”日记
四年级 防控疫情我感恩 给病毒的一封信、给逆行者的一封信、给吹哨人的一封信、给武汉小朋友的一封信(自选一个主题进行习作)
五年级 防控疫情我实践 1.新冠病毒讲解稿
2.“众志成城抗疫情”创意海报设计
3.为电影《流感》写推荐语
六年级 防控疫情我献计 1.“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倡议书
2.“共抗疫情,我们在行动”策划书
3.“我身边的抗疫英雄”演讲比赛
(三)创生“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的操作策略
教师在进行应用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应用文特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可尝试采用以下模式:(见表3)
1.微课导学,明晰方法
微课主要是指应用文课程中涉及的应用文文体学法指导的视频。教师通过分析、讲解和回顾统编教材中的应用文知识点,进行微课制作。例如,四年级的课程内容是《给 的一封信》,书信写作学生已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中进行过学习,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回顾格式的形式帮助学生重温要点。
教师将微课上传到腾讯视频网站,然后将其链接至公众号中,形成一篇完整的推送信息。学生接收到公众号信息,点击打开即可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观看微课,完成线上学习,在公众号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体会到的心得等即时回复,与教师沟通交流。这样的线上交互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对学习情况的反馈、交流更即时,更便捷。
2.情境创设,任务驱动
应用文既然是生活应用之文,教学中自然应创设相对真实的语用交际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以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通过钉钉直播,带领学生开展互动与交流,同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习作热情。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我身边的抗疫英雄”演讲稿》时,教师先通过视频播放“抗疫英雄”钟南山先生的事迹——钟南山是84岁的老院士,一生兢兢业业成就医界泰斗之名,他是无畏勇士,国难当头临危受命,星夜逆行驰援武汉。这样的介绍,为接下来的授课铺垫了情感基调。再让学生交流分享前期收集的“抗疫英雄”的故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因为这些默默无闻的医务工作者,因为这些坚守在卡口的志愿者,我们的家园才得到守候。这些英雄,或许是家里的爸爸妈妈,他们坚守在医院有家不能回;这些英雄,或许是身边的亲人,他们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对“抗疫英雄”的事迹有了很多的了解,也深深地被感动着。有了这些了解,本次习作的情景创设就顺理成章——我们要写封信,表达对这些英雄的敬畏之情。这一情境触发了学生的习作动机,使他们觉得写作不是单纯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有其用武之地。
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写一篇研究论文等,是各行各业的人要做的事。”应用文写作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写作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
我校604班学生孙若彬这样写道: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和温暖。不会用导航的武汉菜农秦师傅,在寒风中用电瓶车装了24箱蔬菜,一直问路到酒店送给前线医疗队;农民郝进看到因为疫情物资短缺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将之前老板当作2万块钱抵给他的18000只口罩,送到了村委会,还谢绝了奖励和表彰;餐厅老板李博虽然欠着外债,但当他看到医护人员连一口热饭也吃不上时,毅然免费为他们送餐。像这样的爱心人士还有许多许多……
通过情境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将应用文习作與疫情相结合,将生活中的问题显化,引发学生的关注,就是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良好契机。
3.智慧分享,交际提升
基于“互联网+”,我们的分享体系完全走向多元、互动、开放。通过公众号展示、生活运用、表演等方式,习得习作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植入班级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班级是他们最主要的交际范围。虽然疫情隔离了他们彼此见面,不能参加线下的各种活动,但是教师可以以“应用文”的名义,开展多形式的线上交流。例如,六年级的《“共抗疫情,我们在行动”策划书写作》,教师可借助微信群或者钉钉直播,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策划书方案,同时进行交流互动,评一评“我最喜欢的策划书”,并且承诺班级在线上开展一次“共抗疫情,我们在行动”的班会课。
渗透校园生活。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可疫情的到来,让往日的校园变得安静。教师可让学生从线下的校园转移到线上的校园,激发习作兴趣。如五年级“新冠疫情讲解稿”的应用文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以“疫情宣讲员”的身份进行讲解,并且录制语音或视频,教师选择优秀的作品将其刊登于学校的公众号。从撰写讲解稿再到讲解活动的设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仅加深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感受着应用文习作的快乐,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应用文的了解和运用。
融入社会家庭。应用文习作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更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实战演练。例如三年级的“我帮物业拟通知”,学生完成的通知通过童心加工,趣味十足。这些通知在征得物业的同意后,由家长帮忙张贴于小区楼道等场地,真正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参与了社会生活,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
(四)“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的评价措施
1.多彩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
根据课程内容和小学生身心特点,采用成果展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展示评价。本课程具有从校内向校外的特点,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以及家长等多元主体的评价相结合。
2.过程评价和应用评价相结合
加强过程性评价,重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习作课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价是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注重应用文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程度,使学生处于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习得应用文习作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对话新型冠状病毒”应用文习作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是一项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又紧跟生活步伐的教学体系。立足生活,开发与统编教材应用文体系同步的“疫情习作内容”,借助“互联网+”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应用文习作和实践分享,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习作能力、语文综合能力,更是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社会参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