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敏
最近聆听了市青优吴春晓老师的一节三年级作文课,引发笔者深度思考——怎样才能找到农村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带着农村孩子越过作文那道“坎”?首先要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其次是例文引路,让学生由仿到创;最后是减少束缚,让学生自由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难题,是教学中的盲点,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尤其是农村学生,学习条件有限,阅读量少,视野不开阔,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公开课很少涉及作文教學,即使大师也不敢轻易尝试,可见作文教学有多难!那天,听了市优秀青年教师吴春晓的一节三年级作文指导课,其中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可以从别人的作文中学习如何写作文,我任教的班上有一位同学,叫吴一凡,特别会观察别人,还很爱写日记。前些日子,他在我们区的作文比赛中获奖了,把自己的心情写了下来,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生读。
师:边听边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的心情?
生:“如果有可能,我真想变成大喇叭,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从他的想法中可以看出高兴的心情。
生:“我的眼睛一亮,笑容飞上了脸颊”,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来。
师:我们四年(2)班的同学真会评价,还有吗?
生:“太好了。太好了”,从他的语言中可以看出来。
师:真好,其实从标点符号中也可以看出来。
生:两个感叹号。
师:真好,我还觉得有个词用得很好,很传神。
生:……
师:对,就是“飞”,可以看出小作者兴奋的心情。有哪些同学注意到了?这都要归功于小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刚才学生也说了自己的心情,下面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的心情写下来。
下面谈谈我的思考:
一、要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吴老师把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樱桃小丸子”形象引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4幅画面,猜猜“小丸子”的心情如何,是怎么看出来的。这种设计可谓别具匠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也由沉闷变得活跃起来。这主要归功于吴老师创设的话题情境贴近儿童的生活,是他们感兴趣的,让他们有话可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出示一组表示不同心情的词语后,吴老师顺势说:“这些表示心情的词语一定勾起了你许多回忆,哪种心情让你最难忘?哪件事让你最难忘?”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每个学生都产生过不同心情的体验,只需要从记忆的仓库中调出来稍加润色即可。学生的发言非常积极,表达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说的都是真话、实话、心里话,没有假话、空话、套话,非常有特色。
二、例文引路,由仿到创
指导学生写片段作文前,吴老师先给他们看一位学生写的作文片段——“那次,我真开心”,引导学生品读范文,寻找哪些词语、句子、标点用得好,好在哪里。同时,结合范文教授写作技巧,即可以从表情、语言、动作、想法等几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心情,让学生在学习范文的基础上掌握这些技巧,逐渐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事实证明,例文确实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极佳的学习写作路径,学生在后面的写作中基本上都能从这几个方面表现自己的心情。其中一位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体现了“由仿到创,由说到写”的作文教学规律。因此,模仿范文是学生在作文起步阶段的必由之路。
三、减少束缚,自由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其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吴老师把命题权交还学生,设置“我真 ”的文题,让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对作文的篇幅长短也没有限制,让学生“有话必说,无话不说”“多有多说,少则少说”,能写多长就写多长。作文话题的内容宽泛,又是孩子切身的体验,作文的神秘感消除了,学生处于放松的状态,才能做到“我手写我口”,自由地表达。
吴春晓老师说:“教师要明确孩子的作文在什么水平,然后引导他再上一个台阶。”通过这堂公开课,我听到了农村孩子心灵在拔节成长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作文能力获得了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作文的快乐,作文对他们来说不再是难事。我想,正是吴老师的正确引领,才让这群原本作文水平不高的农村孩子越过了写作的那道“坎”,这也是农村作文教学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