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瑜
【摘要】期末复习阶段,借助写作地图复习作文,让习作思维可视化,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绘制指路牌,帮助学生紧扣习作主题;借助环绕圈,整理归纳平时习作素材;凭借提纲表,丰富习作重要环节;制作名片图,牢记特殊文体的格式。在复习阶段运用写作地图这一“利器”,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将发挥事半功倍、以一当十的神奇作用。
【关键词】写作地图 作文复习
每到期末,教师们的复习方法通常是单元复习、归类复习,中间穿插练习检测,最后模拟热身做综合卷。可是这么多的复习板块中,作为考试重头戏的作文往往被忽略。试卷中的作文部分,占分多,题型活,要怎么复习呢?很多教师要么认为作文功在平时,无须复习;要么认为作文复习千头万绪,无从下手。
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让学生天天写作文,根本不可能,教师也无暇批改。笔者认为,如果借助写作地图复习作文,训练审题能力,梳理平时的习作素材,丰富作文中的细节,让习作思维可视化,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绘指路牌,扣紧主题
很多学生在考试时作文会跑题偏题,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平时的习作练习依赖教师的指导,作文要求是什么?根据要求可以写些什么?交流讨论有了大方向之后学生才开始动笔,写出来的作文自然问题不大。然而到了考试,需要学生“单打独斗”。那么学生如何在考试中把握作文要求,学会精准审题?不妨用绘制指路牌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师可以整理若干作文要求,逐一出示,教给学生圈画关键词的方法,将关键词逐一排列,以此为线索,定下写作方向和主题。
比如,作文题:_____________影响了我,提示: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甚至是一句名言、一首歌、一个眼神、一抹微笑……都有可能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请围绕“影响”写一篇作文。读过之后,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成长”“影响”“刻骨铭心”“记忆”,画成一张“指路牌”。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关键词自主思考箭头框中可以填写的内容,比如有学生就回忆起了曾经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好朋友用眼神鼓励他上台演讲竞选,于是他就把指路牌补充为:
从作文题中摘选出关键词,罗列排放,抽象繁杂的习作要求被具体化、直观化。思维导图就如同清晰的路标,帮助学生在茫然中指明方向,纷繁中学会选择,找到“目标所在”——正确的习作主题。用“指路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完成考场作文时紧扣主题。
二、画环绕圈,锁定材料
平时的习作练习,学生写得挺多,教师改得很认真很辛苦。但是到了考试,很多学生却仿佛患了“失忆症”,找不到写的题材,寻不到创作的灵感,绞尽脑汁寻找写作素材,仓促之中要么胡编乱造,要么草草了事。“练文千日”却不能“用文一时”,实在是可惜。之前的训练得不到体现,是学生还没有学会整理平时的练笔,把写过的好的材料作为储备,将它们服务于考试作文。在复习阶段,教师不妨用思维导图将学生平时的练笔做个整理。
1.素材归类
考试作文虽然要求千变万化,但是究其核心,与平时的练笔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很多时候,考试作文会要求写一件事,但它的表述方法灵活多變。学生平时练了不少写事的习作,但一时之间找不到考试作文和平时习作两者之间的关联,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阶段为学生搭建桥梁,通畅考试作文与平时练笔之间的“道路”。教师可以辅导学生根据平时的练笔,将所写材料进行归类,便于学生在考试中将老材料新运用。
具体做法可以为:出示一个学期以来学生的习作练笔内容:“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第一次走夜路”“番茄炒鸡蛋”“考砸之后”“夏日里的冰西瓜”“那一杯暖暖的牛奶”……请学生进行归类汇总,将表述同一主题的素材集中起来,归纳至同一个关键词。学生利用环绕圈,将材料进行分类(见环绕圈一)。
经过回忆分析,学生能发现这些习作内容都记叙了一件事,都是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于是在环绕圈的中心圈里添上自己的概括(见环绕圈二)。
其中“红领巾义卖”“第一次走夜路”“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番茄炒鸡蛋”还有共同的特点:记叙了一次成功。所以还可以将这些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归纳。学生平时所练整理成了直观的序列,作文素材、写作经验就为考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充分的准备,如果考试时要求写“一次难忘的体验”或者“我成功啦!”,学生就有话可说,信手拈来了。
2.换题训练
同一个素材可以为不同的作文题服务,比如,在学过了《水》这篇课文,学生写过小片段“夏日里的冰西瓜”“那一杯暖暖的牛奶”,在练笔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细腻生动地描绘冰西瓜(热牛奶)带来的舒适感受,而站在一旁微笑不语的母亲更是全文的情深之处。这样的内容是许多作文题的好材料。请学生想一想,有哪些作文题与之相匹配,学生开始绘制思维导图(见环绕圈三)。
这一杯暖暖的牛奶可以用在哪些主题之下呢?由内容发散至主题,学生的答案非常丰富(见环绕圈四)。
这样的思维训练,激活习作素材,使得一种材料多种用法,充分服务考试作文,更灵活,更巧妙。
这两种环绕圈的训练方法,意在用平时累积之“米”解决考试之“炊”,将平时练笔中的典型材料归纳整理,活用于考试作文中,临考作文可在原有作文材料上加工运用,考试作文不再“零基础”,习作质量自然有所提高。
三、借提纲表,丰富描写
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教师常常会发现学生“避重就轻”,该重点讲述的内容三言两语、一带而过,无关紧要的却洋洋洒洒、长篇累述,作文没有侧重,整篇文章呈现“头重脚轻”的情况。考试作文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也是失分最关键的原因所在。
在复习阶段,可借助提纲表让学生掌握“锁定重点进行写作”的方法。如教师出示作文《学骑自行车》的写作提纲,请学生用五角星标注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描写。学生很快有了答案。标注之后再请学生将需要重点描写的环节进行丰富润色,可以添加关键词,也可以添加修辞方法。于是提纲表上有了这样的改变:
很明显,学生观照了全局,在重点部分有了浓墨重彩的落笔,有了这样的习作训练,“凤头、猪肚、豹尾”的完美习作结构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用提纲表训练学生把握作文重点的能力,用时少,效果好。有了这样的写作提纲,如同拥有了一张建筑图纸,学生在写作时能“按序搭建”,既把控整体,又关注细节。写作地图能理性地帮助学生认清写作的重点,细化语言的表达,提高作文的质量。
四、制名片图,正确格式
在小学阶段习作练习中有一些特殊的文体,它们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例如三年级上册要求写留言条、请假条,三年级下册要求写日记,五年级下册学写新闻报道,四年级上册和六年级的下册都有写一封信的要求……在考试中如果考查这些文体,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写了内容忘了格式,或者把某些特殊文体的格式混淆,比如留言条和请假条。笔者尝试用“名片图”的方法解决这个难题,把这些特殊文体的格式要求罗列在卡片上,如同一张定制的“名片”,一目了然。到小学毕业考试复习阶段,这些“名片”也是形象具体的作文复习资料,过目难忘,效果显著。
如书信的名片:
学生兴趣盎然制作“名片”,对特殊文体的格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将这样小巧、直观的“名片”随身携带,时时可观,其特殊的格式要求也就铭刻在心。
读读画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的把握、素材的归类、情节的丰富有利于学生习作思维的训练。写作地图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优秀的写作品质、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运用丰富多样的写作地图复习作文,用时少、着力点小、效果好,可谓是学生应对考试作文的“利器”。教师在复习阶段运用这一“利器”,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将发挥事半功倍、以一当十的神奇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金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
[2]李维勇,张晨.开启语文灵性学习之窗——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应用研究 [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