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来袭,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实行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中式共餐”习惯,关键要转变观念和认识,要积极践行,更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变成代代相传的健康生活方式。
实行分餐使用公筷公勺,不能再说说而已
文/赵文华(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的亲情与人情,某种程度上在餐桌上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在一起吃饭的场景我们每个人都经常遇到,一盘盘美食,你给我夹、我给你夹、大家一起夹,欢声笑语、频频举杯,“中式共餐”确实体现亲情友情、热闹非凡、温馨无比。然而,殊不知,这亲情、热闹、温馨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风险。因为,每个人的唾液就随着筷子、勺子,随着亲密交谈进入了食物、交流到每个人的身体里了,这也给细菌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带来了极好的机会。
关于分餐、公筷公勺的使用,以往说的多、做的少,在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肆虐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大声疾呼,更要付诸行动,不能再说说而已。如何做到?有以下几点建议:
在家吃饭时
固定餐具: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公筷公勺: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嘗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餐馆就餐时
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使用餐馆的餐具,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戒除“舌尖任性”的惯性
图片来源/网络
1922年11月13日和12月29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访问日本时两次途径上海。本来对东方古国充满了好奇的他,看到的不仅是饥寒交迫的中国百姓,还有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中餐桌子,人们竟然用自己的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夹菜。他在远东之行的日记中,用很多贬义词记录了当时对中国的印象。
作为中国人,对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饮食习惯不以为然。100多年前,当中国人还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国家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也许很多人认为外国人也是这样吃饭的,像我们一样用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夹菜,用勺子在一个碗里喝汤。
可是当知道西餐的分餐方式时,就会发现中餐的有些习惯是很不卫生的。
说起来都不陌生。一桌人吃饭,每人手里拿一双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总有一些人喜欢用筷子把盘子里的菜翻来翻去,挑三拣四,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还有一些汤汤水水的菜,比如猪肉炖粉条,要用筷子把粉条挑起来,很多双筷子在一个大碗里捞来捞去,就等于把含有自己口水的筷子在汤里反复洗了好几遍。还有人用自己的勺子直接从汤碗里一勺一勺地舀汤喝……这样的就餐方式,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口头禅完全错了,不干净的东西,吃了确实会生病。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中餐的就餐方式不符合卫生要求,于是在稍微像样一点的场合开始使用公筷,在有汤的碗里放一个勺子。但仍会发现有些人根本不用公筷,还是用自己的筷子,虽然看不惯,却也不好当面说。
比起很多年前,应该说现在还是有了一些进步,在一些大的场合,经常会采取分餐的方式,一盘菜端上来之后,服务员马上就给分成每人一份。只是这.样的分餐方式还不多,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很多双筷子伸进一个盘子里夹菜,.这种行为与方式不能再继续下去。
推行分餐制既是一种饮食习惯的改变,更是健康理念的改变,虽然不能用法律来规定,但是可以通过倡导来引领、督促人们改变不卫生习惯,进而逐渐改变自我就餐习惯。防止疾病在餐桌上的传播。
染病的教训:中餐必须改变不分餐的陋习
来源/鹿鸣溪畔
说到中餐,很多人都会觉得很自豪。中餐历史悠久,食材运用广泛,烹饪手法多样,调味丰富,菜系众多,涵盖粵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赣菜、徽菜、东北菜等多个特色菜系,多样性与养生性俱佳,是世界三大烹饪体系之一。
自从《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中餐引起的民族自豪感更是爆棚。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笔者从小就吃着妈妈用柴火灶炒的菜长大,对中式菜肴的美好记忆是刻骨铭心的。
但有一点不足之处,那就是中餐的用餐形式。不同于西餐每人一盘、各吃各的,中餐是合餐制,多人围坐一桌,同吃一份菜。这种吃法虽然更有利于融洽气氛、更便于情感交流,但卫生情况却令人担忧。想想,一桌人吃饭,每人手里拿一双筷子,每双筷子都携带着每个人的口水,频繁地在每个盘子里夹来夹去。
也许咱们中国人对这种沿袭了千百年的饮食方式习以为常,认为它是我们优秀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早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但事实上,这真的是一种非常不卫生的用餐习惯。众所周知,不少传染病是通过饮食传播的,如乙肝、霍乱、痢疾、伤寒等。中国是一个流行疾病多发国家,而民众们习以为常的合餐制无疑正在加重传染病的传播。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世界3.5亿至4亿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中国。目前,我国有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慢性乙肝病人约3000万人,10个中国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携带着乙肝病毒。另外,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肝癌例数占全球的54%,肝癌患者群体中有近80%是由乙肝引起。我国也是一个胃癌高发国家,每年有近20万人死于胃癌,胃癌的的元凶是幽门螺杆菌。而聚餐中互相夹菜形成的唾液传播便是幽门螺杆菌喜欢的一种传播方式。包括这次的新冠肺炎病毒,也可以通过聚餐传播。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已经发生了很多起聚餐导致的集体感染。
最让人痛心的是,在防控疫情的紧要关头,“武汉百步亭万家宴”如期举行,最终导致了更多的人被传染,血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短短20年内发生了“非典”和“新冠肺炎”两次致命的疫情,无疑会促使我们对于早已习惯了的用餐方式进行整体性的反思。
分餐是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交叉感染机会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关部门制定强制性标准,我们真的不能再对“分餐制”抱有任何偏见了,大力提倡“分餐制”应当势在必行。
请戒除“舌尖任性”的惯性,丢掉“万筷齐发”的习惯,改良“热闹聚餐”的方式,力所能及地使用公勺公筷。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同胞负责,对人类负责!
疫情过后,餐桌文明這块短板必须补上
图文来源/网络
随着“一级响应”降为“二级”,广州餐饮行业恢复堂食是迟早的事,但真正的拐点尚未到来,风险依然存在。开了堂食后,怎样才能按照要求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非典”过后,广州整个餐饮行业的环境、卫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比如使用公筷公勺越来越普遍,有些餐厅,甚至还会当着客人的面,用滚烫的开水为餐具消毒。因为不这么做,就没有客人帮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餐厅逐渐放松了卫生要求,不要说摆位的时候不设公筷(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筷子)公勺,甚至客人提出要求使用公筷,服务员都感觉厌烦。
其实,说到餐桌文明,提供公筷公勺,香港一直做得比较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已经提倡使用公筷了。白天鹅宾馆开业时,曾经专门从香港采购了一批银质餐具,其中每一个筷子托,都包括自用筷和公用勺。据观察,非典至今,香港的中餐厅坚持使用公筷公勺非常普遍。
中餐讲究镬气,喜欢热闹,习惯用大盘子上菜,但每个人直接用筷子夹菜,的确是不太卫生。个人以为,除了要坚持使用公筷和公勺外,有条件的餐厅在服务中,可以分餐的应尽量分餐,可以位上的尽量采用位上。当然,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一个过程,餐厅酒楼与客人都要共同努力。
人类的进步,往往伴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多年前,白天鹅宾馆向西餐学习,除了坚持提供公筷公勺以外,在婚宴的菜式里通常都会要求有三道位上菜肴。虽然这样会无形中增加厨房与楼面的工作压力,但从实际的效果看,不仅让客人觉得更有档次,也吃得更踏实。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要正视中餐自身的短板,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大力推行分菜制,增加每位上菜式,补得越快,自我抗风险能力就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