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贤娟
(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心内科,江苏 常州 213300)
本文将通过来我院医治的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护理,对产生的影响以及结果进行探讨与分析,经过科学严谨的数据比对,得出如下研究报告。
在我院2017年1月~2019年2月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老年患者当中,分别选取30例进行普通的医学护理与心理干预护理,对产生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选取老年患者总人数为60人,60例患者进行等比划分,即30人为实验Ⅰ组,剩余30人为实验Ⅱ组,年龄60~80周岁。其中,实验Ⅰ组中男女比例为15:15,实验Ⅱ组中男女比例为1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来我院治疗的30例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老年患者应满足如下条件:(1)神志都较为清醒,无精神病史。(2)自愿进行看护工作,行为举止正常,无过激性行为,价值观念良好正确,并且均积极配合,无排斥心理。三是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积极听取医师指导,无盲目行为。四是避免不适人群以及对药物过敏人群参与其中。
1.2.1 实验Ⅰ组
实验Ⅰ组进行正常的医院护理工作,保证老年患者正常休息、饮食以及药物的按时按量服用,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以及问题解答工作,保持病房环境的卫生整洁。
1.2.2 实验Ⅱ组
实验Ⅱ组是在正常的医院护理工作上增加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2.2.1 教育宣传
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知识宣传教育,可以使用ppt、书本以及教育讲解的形式使老年患者慢性心衰病情能够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充分认识到心理状态健康对病情恢复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引导老年心衰患者保持心胸开阔、心情愉悦,以此来提升心功能状态,加快自身病情恢复。
1.2.2.2 心理疏导
开展有效的心理疏通工作,对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以此来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提高老年患者的自信心和治疗积极性。帮助老年患者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正确积极的面对生活,使老年患者心理健康能够得到保障。可以通过对心力衰竭病情的全面讲解、如何治疗与缓解以及病情危害性,让患者了解到自身的病情状况,避免患者猜忌、担心以及过度紧张引起的心理疾病以及心功能负荷危害。
1.2.2.3 健康引导
由于患者在进入医院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例如:对医院环境陌生、对病情状况担心、对医治结果焦虑,加之自身病痛所带来的影响,患者心理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郁闷、甚至抑郁的心态。健康引导可以快速的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处理医患管理以及让患者了解到自身病情状况,解除患者心理压力。并且还要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护、康复训练以及集体活动等等,以此来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病痛。对于减轻患者负性心理的加重以及恢复心脏功能效果显著。
利用计算机统计分析技术,对老年患者的负性心理程度以及心功能恢复两个方面进行评测。
借助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结果使用[n(%)]显示,进行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Ⅰ组负性心理减轻人数为12人,实验Ⅱ组为26人,实验Ⅰ组人数远远低于实验Ⅱ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实验Ⅰ组心功能恢复较好的人数占比率为36.7%,实验Ⅱ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1 两组患者负性心里程度比较(n,%)
表2 两组心功能恢复比较(n,%)
现阶段,我国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数量正在急剧增加,其病发率也在不断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1]。心理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晚期症状,发病群体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具有危害性强、难以根治以及病发率高的特点。除此之外,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时还常常伴有较多的并发症,如心律异常、呼吸困难、晕厥,严重者还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猝死,危机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加之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个器官的退化,身体机能也逐渐丧失。因此,积极预防与治疗慢性心衰对于老年人而意义重大。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种心脏机能丧失以及心血管受创较为严重的疾病,作为当今医学届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具有长期性以及致命性的特点。如果慢性心力衰竭不及时控制与治疗,会伴有较多的并发症产生,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2]。慢性心力衰竭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脏功能异常、血液流通发生阻塞,出现短暂性或者持续性心脏供血不足,造成心肌坏死现象,常见症状有: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异常,高血压等等[3]。人体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有许多,例如:先天遗传、精神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以及身体机能的病变。因此,科学、合理的对慢性心力衰竭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提高心理健康状态、降低死亡率以及改善心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院60例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比对,经过为期一年的跟踪观察以及护理治疗,实验Ⅰ组负性心理减轻人数为12人,实验Ⅱ组为26人。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实验Ⅰ组人数远远低于实验Ⅱ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Ⅰ组心功能恢复较好的人数占比率为36.7%,实验Ⅱ组则高达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减轻负性心理以及促进心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对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帮助其排解自身压抑、焦虑以及郁闷等负性心理,对于减轻病情加重,恢复心功能作用,提升康复率以及改善我院老年心衰治疗现状意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全面推行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