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 鹏
(1.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2.泰州妇产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的发展,不同部位的泌尿系结石往往治疗手段不尽相同,为了更好的提高输尿管上段非梗阻性结石患者的疗效,明确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本文以我院收治的48例输尿管上段非梗阻性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CT值范围728~1475 Hu的单侧输尿管上段非梗阻性结石患者,入选标准:结石直径≤1.5cm,CT未见积水或轻度积水。排除标准:输尿管走形迂曲或其他不适合腔内镜手术的情况。按照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24例(男16,女8),年龄34~68岁,平均(52.47±4.82)岁,结石直径0.6~1.4 cm,平均(0.95±0.31)cm。观察组:24例(男17,女7),年龄32~70岁,平均(52.51±4.79)岁,结石直径0.7~1.5 cm,平均(0.96±0.33)cm。所有患者均通过CT平扫明确诊断,术后随访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资料满足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德国Wolf F8/9.8型输尿管硬镜及STORZ腹腔镜系统、大华钬激光治疗机(额定功率30 W,频率50 Hz,波长2.1 μm,脉冲宽度300 μs/600 μs,200 μm光纤。)以及国产灌注泵。
对照组:患者全麻后取健侧卧位,常规穿刺建立操作孔,于肾下极背侧深面找到输尿管结石段位置,纵行切开输尿管取出结石,置入双J管。
观察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取截石位,尿道置入输尿管镜至膀胱,在斑马导丝引导下借助灌注泵冲水扩张患侧输尿管开口,进镜至结石下方置入光纤轰击,使之成为直径<2 mm的碎石,术后放置双J管。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感染及常规护理。
观察指标:(1)清石率;(2)并发症发生情况;(3)手术及住院时间。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表示为百分率、平均值±标准差,差异性分别用x2、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23例结石清除95.83%,1例结石移位,术后通过ESWL治疗。对照组中21例结石清除87.50%,3例结石部分残留,残石<4 mm。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结石清除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清石率对比[n(%)]
观察组中1例术后腰痛,3天后好转。对照组中2例术后发热,1例术后血尿4天,1例术后腰痛,经对症治疗均痊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2.48±16.4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74.45±21.84)min,差异性对比t=3.936,P=0.042,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4.38±0.35)d,对照组住院时间(6.84±0.68)d,t=15.757,P=0.015,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2 并发症发生对比[n(%)]
输尿管结石发病后会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增加患者痛苦,随着病情发展,结石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进而出现肾积水,影响到肾功能[1]。具体到输尿管上段结石,除了经皮肾镜碎石这种损伤和并发症相对较多的方法外,临床使用更为广泛的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二者避免了对肾脏的直接损伤,更符合安全、微创的要求,尤其适用于非梗阻性结石的治疗,如何选择往往直接关系到疗效。本文对此展开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钬激光具有较强的碎石能力,通过一种“钻孔效应”汽化结石,使得大块结石破碎为小块结石,减少尿结石对尿路的影响,与此同时,文献指出钬激光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因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本研究中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研究显示观察组95.83%结石清除率大于对照组87.50%结石清除率,并以4.17%并发症小于对照组16.67%并发症。虽然从数据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也可能因为样本总量偏小,代表性有待其他学者进一步佐证。而在手术操作方面,观察组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操作,避免了破坏皮肤、输尿管等组织来建立操作通道的步骤,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残石、感染和血尿等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治疗安全性,减轻了患者痛苦。
施东辉等学者在文献中报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碎石有效率为95.95%,术后血尿、感染等并发症经有效治疗后症状消失[2]。和军等学者对比了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对小儿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研究显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3]。上述研究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输尿管上段非梗阻性结石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相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时间短,且能够兼顾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