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在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20-06-27 10:0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死亡率

蔡 正

(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6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肺损伤,病死率高达35%-45%,由重症肺炎引起的ARDS占50%以上,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是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重症病患死亡的一大因素[1]。对于此类患者,一旦确诊,需尽早对症治疗,旨在降低死亡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是一种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完成液体复苏操作的技术,研究证实,该技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而关于其在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报道较少[2]。本文笔者为了探究PICCO在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选择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包括男15例,女10例,年龄42~74岁,平均(56.92±5.18)岁。研究组25例患者中包括男13例,女12例,年龄41~78岁,平均(55.13±4.8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显示,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针对液体管理,研究组患者根据PICCO检测指标参考经典决策树进行补液治疗,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照组,根据中心静脉压(CVP)变化,给予补液治疗,保持CVP于8~12 mmHg,如果CVP<8 mmHg则补液,如果CVP>12 mmHg则控制补液量,给予利尿剂,在此基础上,配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等,保持MAP>65 mmHg。另外,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如抗炎、抗感染、有创机械通气等,积极治疗原发性,必要时,配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1.2.2 PICCO监测

研究组25例患者采用脉搏曲线分析和动脉热稀释法,实时监测患者心排血量,并且连接压力换能器,监测有创动脉压。经由深静脉导管,快速(<5 s)注入15~20 mL冰生理盐水(0℃),输入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高、年龄、体质量以及性别等,校对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氧动力学参数。动静脉置管后,休息30 min~1 h,随后,开始监测,详细记录入院时(0 h)和24 h后的血管外肺水指数(W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以及心脏指数(CI)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RICU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30d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均数加减标准差(±s)和例(n)、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将相关数据录入SPSS 20.00软件中进行分析,予以t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机械通气时间和RICU住院时间

关于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RICU住院时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RICU住院时间[n=25, ±s,d]

表1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RICU住院时间[n=25, ±s,d]

注:与对照组比较,*表示P<0.05.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 RICU 住院时间研究组 8.81±1.23* 10.17±2.38*对照组 13.28±3.17 14.58±3.28

2.2 30d死亡率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30d死亡率更低,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30d死亡率[n(%)]

3 讨 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肺泡上皮细胞遭到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与肺泡水肿的临床综合征,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与呼吸窘迫为显著特征[3]。肺部感染及脓毒症等是引起ARDS的常见病因。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学者研究发现,对于ARDS病人,保持出入量负平衡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针对合并有感染性休克的病人而言,为了维持组织灌注压,需大量补液,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可能加重肺水肿,治疗方面存在矛盾之处。传统治疗中,根据CVP水平变化,指导补液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但存在局限性,无法精准估计病人的容量状态[4]。PICCO系统,能够实时监测EVLWI、PVPI以及CI等指标,精准判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指导临床治疗,而且不受呼吸运动及心肌顺应性的干扰[5]。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RICU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而30d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通过PICCO技术监测指导临床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RICU住院时间,降低30d死亡率。当然,本次研究的样本例数少,缺乏代表性,因此,关于PICCO在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还需临床进一步探讨分析。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死亡率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