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智江
摘 要: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寻求改变。目前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探索科学真谛的方式。它通过一些列的合理的、科学的过程帮助人们认识一个现象或者事物的真相。而作为教师,通过探究式的教学,帮助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
1 创造环境,启发学生
创造一个教学情境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一个合适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打开学生的思路。例如“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师在讲授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唱歌,让学生倾听自己美妙的歌声。然后问“学生歌声好听吗?”学生会被好听的歌声所吸引。然后教师再次提问这样的好听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课程的学习。通过不同章节的学习,去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让学生对课堂更加感兴趣。普通的声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但是美妙的歌声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产生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去课本中寻求答案。这样的效果远比一上来就让学生去翻课本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 大胆猜测,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人类在认识一个事物或者现象时,总会根据原有的经验,规律,经过一定的思维过程,给予一种假设或者猜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利用人们的这种认知过程,大胆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猜测。例如:在讲述“我们周围的空气”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个杯子,在向学生提问“杯子里有东西吗?”让学生去回答,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不同的,有的认为有空气,有的认为没有。让学生自己去说,不要去干涉学生。等学生都阐述完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做一个实验,让学生拿着杯子头朝下放进盛水的水盆,让学生去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会观察到水并没有进入到水杯里。那么紧接着提问“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也会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说明杯子里是有空气存在,正因为有空气所以杯子里没有进水。从而也让学生明白空气,看不见,摸不到但却真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3 操作实验,大胆探索
探究最终是要用实践来证明的。因此实验就是必不可少的检验证明猜测是否正确的唯一方式。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算的上探究。例如在讲述“物体的运动中”有一个小单元讲述的是“摆”。设计实验去记录不同长度下摆的摆动次数,通过增减摆的长度,看会不会影响摆动次数。学生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的会得出正确结果,有的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误差,这时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完成实验,并且让学生找出实验失败的问题所在,使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结论,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也告诉学生科学就要实事求是,不能有一丝弄虚作假。这样的实验过程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帮住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4 分析交流
分析交流是让学生大胆发言,分享对知识的理解。也许有时学生的发现会与教师有些许不同,或者存在一定的误差,这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的结果,而不是把自己的知识强加给自己的学生。因为学生自己亲手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才是学生的胜利果实。例如:养蚕这个单元,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蚕,让学生拿回家去养,让学生观察蚕的活动,以及蚕的特点,然后记录下来,最后让学生在班级上讲述自己的养蚕经历,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学生没有养成功,也肯定会有学生养的很好,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畅所欲言,应该让学生明白,养的好与不好都是正常的,让他们充分讨论,养不好是什么原因,养的好又是什么原因。这样充分交流经验,帮助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养好蚕。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加有趣,也更能激发学生去汲取知识的兴趣。
5 养成探究的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以外,更应该去研究学生课外在干什么。帮助学生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不要只将目光盯在课本上。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也学会获得知识,这样有助于让孩子更加热爱学习,让孩子在生活中汲取知识和营养。例如:“冷与热”这节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观察温度计,温度计是几乎家家都有的。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验将温度计放到自己口中和腋下后观察温度计的度数,然后可以把它放到凉水里再观察它的度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用品,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温度计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而作为科学教师,身上的担子也会越来越重。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各种方式,改进原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能够更多的学习科学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加善于学习。
参考文献:
[1] 孙振明.关于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科学结论问题的教学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443(17):106-107.
[2] 梁思燕.小學科学实验教学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