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婷
小学作文一直让教师头疼,如果作文教不好,学生的作文能力便无法提高。很多教师反映,在作文教学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让学生进行了大量训练,但一布置作文任务,学生就写得牵强附会,情节颠三倒四,不管写什么题目的作文,总喜欢用一种模式生搬硬套,内容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学生面对作文总有畏难心理,教师束手无策。本文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问题,探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优化作文教学的方法,并分析了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想象能力对提高作文能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最关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非常多的作文技巧,而是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主题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写出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作文时不能仅局限于让学生熟悉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技巧,而应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提高作文能力,这样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意义。
(一)提高想象能力,可以让学生言之有物
通过观察学生作文中普遍的问题能够发现,掌握写作方法固然重要,但很多学生止步于此,掌握了方法后,就用一种方法往所有题材上套,实际上等于把范文变换了一下关键词,再抄写一遍,而没有思考怎样描写对象、安排情节,真正围绕题目写作。这是因为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过度偏重于让学生掌握方法导致的。其实,想象能力对学生写作十分重要,学生只有围绕作文题目发挥想象力,努力思考充实作文内容,才能写出好文章,摆脱用生搬硬套模式写作的弊病,真正做到言之有物。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写作十分关键。
(二)提高想象能力,可以让学生将重心放在作文的内容和主题上
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规定字数的作文,而不教授学生安排内容情节、组织语言的方法。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硬着头皮凑字数,根本不考虑文章质量和内容优劣。这是因为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不注意内容的指导导致的。教师要摒弃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以硬性的字数规定要求学生,而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上,对想象力丰富、言之有物的作文给予高度评价,而对敷衍了事、凑字数交差的作文提出批评,让学生真正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发挥想象力组织语言、丰富内容上,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描写具体物体
很多学生在作文时经常产生畏难情绪,感觉无话可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不当有关。因为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尚不具备主题演绎能力,如果教师在教授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后,命制大而空泛的题目,如“我的家庭”“我的祖国”“我为国旗唱赞歌”等,要求学生写作,还规定了字数,必然导致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和怎么写。教师一味地强迫学生完成这样的作文训练,学生只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拼凑字数。小学作文教学应从训练学生描写具体物体的能力开始,而非让学生冥思苦想较大的写作主题。教师应从能力训练入手开展作文教学,向学生展示可以作为素材的图片或视频,如兔子、轮船、旺仔牛奶等,让学生把它的外观特点描写出来,不超过50個字。学生观察描写对象的外观是怎样的、具有哪些和其他事物不一样的特征、怎样描写才能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通过具体的描写,让学生完成不规定字数的作文训练,学生就不会再出现作文内容空洞、凑字数的问题;学生才能发挥想象力,真正把心思用在思考对象特征、组织语言上,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提高。
(二)让学生叙述具体事件
要让学生打好作文基础,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在事件叙述方面的能力。可以展示具体的事件,学生了解了事件内容后,根据回忆发挥想象力,把事件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和鸭子老爸对话的情节,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这段对话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思考怎样组织语言,让读者一看就知道哪个是阿宝说的,哪个是老爸说的,没有字数要求,但是过程要完整。训练学生叙述具体事件,让其把学习的重心放在怎样发挥想象力组织语言、安排情节上,学生自然可以写出言之有物的作文,并逐渐提高叙述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总之,对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寄希望于短期的强化训练,只有秉持素质教育理念,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