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越
摘 要:大学生就业涉及国计民生,历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不仅是个人成长需要也是家庭的期盼。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主体,应该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就业技能,最终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上,2020年再创新高,达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40万人,可以说近几年每一个毕业季都是史上最难的毕业季。高等教育普及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转型升级等各种因素叠加背景下,更加客观的认识就业形势、更加深入了解就业政策、更加积极谋划就业方向,是大学生应该做好的事情。同时,高校也要发挥教育责任主体作用,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提供帮助。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既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最大需求。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既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解决个人成长需求,也是以就业为目标导向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开展个人大学学业学习,并注重加强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最终激发学生成长内动力,健康成长成才。就业指导通过开展一系列就业指导培训、教育、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就业目标、提升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具有就业竞争力,最终顺利就业。同时,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學生能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建设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成才报国的信念。也让学生能够更早确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并更早的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积蓄力量,最终获得长久的职业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就业意识尚有欠缺
当前大学生就业意识普遍不足,一方面受学生主观影响,特别是许多大学生只对完成学业任务有预期,对走出校门进入职场没有思想准备和认知;另一方面受家庭客观环境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多家庭不急于学生毕业即刻就业,未能给学生就业营造积极氛围。大学生受个人就业认知不足、就业技能欠缺、家庭对学生就业不急迫等多方影响,不能在大学期间对个人就业进行整体规划,使个人职业发展受滞。
2.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去往何种岗位、去往何处地域都与学生就业观有较大关系。部分大学生能够将个人专业、兴趣、特长与所选工作相结合,从个人成长实际出发去进行就业选择。但同时,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出现看重薪酬待遇、工作舒适度等因素的现象,不能做到真正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对基层岗位、国家重大工程、边疆地区岗位等存在就业选择抵触,不能对国家选才用才提供支持。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过多考虑岗位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而弱化了岗位对个人成长历练度、能力提升度,不利于个人长远成长发展。
3.就业技能存在不足
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多是满足于专业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对个人成长的整体规划,致使个人缺乏实践能力。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发展指导,且个人也不具有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能力,学生主动提升个人就业技能的意识有较大欠缺,主动进行就业技能提升的行动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学生就业技能出现较大欠缺。同时,高校缺乏对学生进行就业技能提升的辅导体系,就业指导大多停留在课堂讲授,带领学生从实践层面例如简历制作、面试等方面进行提升的途径和工作触角深度不宽、不深。这些都对学生就业技能提升起到负向作用。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1.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不健全
当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主体分为两个途径,一是第一课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二是第二课堂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一课堂就业指导课程一般开设一个学期,授课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大部分授课教师是跨专业讲授。二课程就业指导活动一般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和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开展,活动指导教师一般以就业中心教师和辅导员为主。可以看出,大部分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都不具备专业背景,接受过系统培训的人员也不在多数。而且,辅导员队伍具有一定流动性,很多刚刚接受过系统培训具有了就业指导专业能力的人员岗位变化后,出现岗位的人员欠缺,直接造成工作阶段空白期。这些都造成就业工作队伍的不连续不稳定,直接影响就业指导效果。
2.就业指导人员业务能力有欠缺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以辅导员为主,辅导员专业背景较为宽泛,就业指导工作不是对应某一个专业背景,更多需要从事这个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引导、职业发展分析、心理辅导、生涯发展指导、行业企业发展认知等多方知识储备,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目前,高校辅导员岗位人员大多工作年限较短,很多是从学校门进学校门,对社会行业职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缺乏认知,往往是从个人专业背景出发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发展认知分析,将书本上的知识硬搬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指导效果不明显。个别没有经过任何相关知识学习培训的人员,更多是从个人成长经历出发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容易出现以偏概全问题,不利于学生进行科学判断。
3.就业指导工作开展途径有局限
当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以第一课堂课程讲授和第二课堂相关活动为主。第一课堂就业指导课程基本授课一个学期,第二课堂相关活动基本以学校就业指导部门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开展的各类活动为主。面对学生以上述形式开展的就业指导相关工作在时间、空间上存在较大空白,难以对学生形成系统深入的指导,指导效果不理想。学生就业时应充分了解国家人才需求,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了解职业发展程度,这些内容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应能有获取途径,目前,高校专业课程中对这部分内容讲授不多,而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途径尚不畅通。就业指导单纯局限于就业指导课程或二课堂的一些不成体系的活动,会使就业指导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路径
1.提升就业指导课程质量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当前学生接受就业指导的重要阵地,其课程讲授质量直接关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目前,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大多为通用教材课程,基本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观树立、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为学生进行课程讲授。使用通用教材讲授能够对学生就业意识启发、职业发展认知、就业通用能力提升等起到一定的引导提升作用。但同时,不同专业学生其职业发展路径可能有较大差异,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需要更多的根据个人专业所对接行业企业发展情况,来进行综合的判断选择。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在对学生进行通用能力指导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实际,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实际,进行课程讲授准备和编排,提升课程效果针对性。
2.开展有效就业指导活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活动举办主体基本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学院学生工作部门。活动形式和内容大多以就业能力提升为目标,活动对象大多为进入毕业年级的学生。这种指导活动往往缺乏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容易出现“就事论事”的现象,只是解决了学生求职过程中“技术”层面的问题,比如简历撰写、面试应对等,而缺乏对如何写出一份内容充实简历的指导,也就是缺乏指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系统规划大学生活的指导活动。高校就业部门和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将就业指导重心下移,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开始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活动,并且注重指导活动的内在联系,使活动成系统、出效果。例如在低年级可以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够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做好大学期间学业安排,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在高年级已开开展就业指导系列活动,让学生能够明确企业用人实际,有针对性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就业技能。
3.深入行业企业提升认知
大学生在校期间以书本知识学习为主,缺少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能力的平台和途径。大学生求职就业中,单位除去对学生专业知识考核外,更多会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岗位认知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高校要创造条件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对行业发展、崗位能力需求等内容的认识。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例如邀请行业企业人员进校与大学生开展有效的交流,帮助学生认识企业行业。可以开展企业实践行,带领学生实地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建设发展情况,对行业发展有更加客观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程秀霞.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