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团辅对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干预研究

2020-06-24 03:02谭俊铭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8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谭俊铭

【摘要】为了明确了解当前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的状况,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针对现实情况,选择广州市某中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实施干预策略进行辅导实践。对47名初中生进行为期6周的心理团辅,干预前后对学生进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的评估判断心理团辅的效果。学生接受心理团辅后,学习倦怠心理现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表现在低自我效能感上,本次心理团辅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学习倦怠心理;自我效能感;心理团辅

中学生一直都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他们普遍感受到一种学业情绪,即学习倦怠感。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缺乏必要的放松休息时间、精神长时间处在过度紧张的高压状态。长期的焦虑体验使学生身心俱疲,出现各类学习问题。Pines (1980) 和 Meier (1985) 对学习倦怠下了如下定义: 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 学习倦怠的症状会表现在人的行为和心理上, 典型症状有:情绪衰竭,指处于学习倦怠状态下的学生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耗尽,缺乏学习热情, 对学习冷漠、悲观。玩世不恭:指刻意与学习以及其他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对学习不热心、不投入,对学习的意义表示怀疑。低自我效能感:主要有两种表现; 一是觉得学习的课程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常有空虚无聊感;另一种是学生感到他们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更大进步, 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收效甚微时, 很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感。当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前两种症状结合在一起时, 学生就会丧失理想和学习动机, 通过减少心理上的投入来抗拒改变, 这时失败就会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习得性无助。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中学初三1个班,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人。进行心理团辅干预前施测《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考察实验对象情况。心理团辅干预后再次施测《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共回收问卷47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2.研究工具

选用刑强、陈丹丹 2011年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问卷共有15道选择题,内容分别为情绪衰竭、讥诮(玩笑不恭)、低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其中情绪衰竭有5道题:第1、4、7、10、13;讥诮(玩世不恭)有4道题:第2、5、11、14;低自我效能感有6道题:第3、 6、 8、9、12、15。该问卷总的科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为 0.844,各维度的同质性系数介0.72-0.88,问卷信度良好,符合心里测量学指标。问卷采用七级计分法,“从不”得1分,“极少”得2分,“偶尔”得3分,“经常”得4分,“频繁”得5分,“非常频繁”得6分,“每天”得7分。高于3.5分表示存在学习倦怠现象。

3.心理团辅方案

心理团辅方案设计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三生教育基金会联合编制的心理教材《我的影像成长日记》作为参考书,设计了6个班级团体辅导主题方案。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周主题是乐对变化。从初二迈入初三,学生普遍会出现学业适应不良的现象,引发困惑和焦虑。通过梳理学生在不同状态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希望他们在心态上能够积极面对变化。辅导活动包括:鸟蛋变凤凰、分享与讨论、总结“积极适应”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周主题是相信自己,尽己所能。本次辅导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通过尝试、通过找方法、通过坚持变成一种可能,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辅导活动包括:快速报数、水中放回形针、手指抬人、视频感悟。

第三、四周主题是认识你的消极标签。当个体给自己或别人贴上某些消极标签时,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失去信息,最后因无法克服焦虑、痛苦的压力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本次辅导拟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消极的自我标签,去发现更好的自己。课时1的辅导活动包括:故事引入,写下消极标签,了解消极标签来源,撕下消极标签,总结升华;课时2的辅导活动包括:人物的烦恼我来猜,解决方法我来找,内心感悟我来写。

第五周主题是团队融炼与社会责任。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团队意識和培养团结合作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去发挥团结合作的意识,不忘团队精神;同时,也让学生感悟自身社会责任感,能够切身帮关注他人,希望同学们都把社会责任携带在人生的道路上。辅导活动包括:松树和大树、诺亚方舟、你说我猜。

第六周是总结,让学生回顾参加团体辅导的收获,教师评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辅导活动包括:心有千千结、最诚挚的祝福、制定目标。

二、结果

1.中学生学业倦怠

在开展心理团辅前,对实验对象进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调查,实验对象的学习倦怠总分为3.67,高于3.5分,特别是低效能感维度均分达到3.89。该数据表示中学生的总体学习倦怠水平一般,而且学习倦怠重点集中于低自我效能感上。从测量低自我效能感维度高低的六个条目(“我能有效地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相信我能为我的班集体作出有效”“我觉得我是个好学生”“目前的学业和课程让我学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当我达成我的学习目标时,我很受鼓舞”“我自信自己能有效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中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任务而已,很难从学习中获得尊重和自我满足,学习成就感低,缺乏自信。

2.心理团辅效果

在团体辅导结束后一周,对参与团体辅导的实验对象进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测评,对前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以探讨团体辅导对中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改善效果。

表 1 实施干预前后的学习倦怠差异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干预策略前和实施干预策略后学生的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及总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变化值最大的维度是低自我效能感,变化值最小的维度是情绪衰竭。

三、讨论

关于心理团辅效果的讨论,首先,实验对象在进行心理团辅后学习倦怠程度有所减轻,说明该团辅设计是具有效果的。此外,测量的三个维度中,低自我效能感维度在团辅后改善效果明显,说明通过该团辅学生能够把重点更多地放到发掘自身的积极力量与自己的内在优势,用积极的心态应对问题。

通过每周一次的心理团辅,班级的学风、班风在慢慢的改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在改变。学生开始意识到了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天的事情的重要性;从无目标到学会设立了自己当前的目标、中期的目标、还有长期目标;开始慢慢认识到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学会悦纳自己,增强自信;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主动沟通,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但是,团体辅导的设计还需要再度完善。整个团辅活动更侧重于对学生自身优势的发掘,增强其自我成就感,如,“相信自己、尽己所能”和“认识你的消极标签”等活动都是对学生个人的自我认识的探讨,忽视了对外部因素的探索,比如缺乏学生与家长或老师之间的互动。如果能让老师和家长能一同参与到团辅活动中,相信辅导效果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Pines. A, Kafry. D.Tedium in Colle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Meeting, Honolulu, Hawaii,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92210.

[2]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 2005(1).

[3]胡俏,戴春林.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1): 162-164.

[4]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 632—636.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
我国研究型高校图书情报院系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财会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