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国卿
庚子二月初一,李正中先生逝世,距其百岁生日不足百天。闻知神伤,感念哭之。
举国克时艰,仙翁自 然。
江城苦雾绕,塞北久阴寒。
初惊泛沈水,旋骇诗书坛。
无奈禁足日,挽歌诉笔端。
三岁诵唐诗,七龄翰墨缘。
慈母笠翁对,恩师增广贤。
当季松花畔, ①曼妙间。
公符承晓野②,一鸣获金冠③。
春城履术业,抵抗凯风④旋。
义士自相救,黎民得保全⑤。
家亡写母语,国破守尊严。
书名留日月,文字壮山川。
光复名东北,文学新主编⑥。
底事谣传死,从戎戍表辕⑦。
卧雪下临江,新闻火线传。
刀光掠耳过,硝烟致胃残⑧。
和平建大业,寂寞委石棉⑨。
戴月建昌府,躬耕整十年⑩。
重归反正日,花甲桑榆天。
艺舟双荡楫,文翰两扬帆。
冲澹人书老,苍华气等闲。
笔退盈筐外,砚穿墨渖干。
操觚钟汉魏,元 列前龛。
北 寓风骨,飘纵胜悲 。
燕居近蒲水,年届期颐欢。
寂寞雄文在,浮华过眼前。
接人低调事,弄物自非凡。
谦谦称老朽,胸自蕴齐 。
遽然登彼岸,幽思植墓田。
钟仪归楚 ,落月沉江潭。
犹泣羊 永,西洲路涅 。
闻 期有赋,云水缈湖山。
注:①李正中与夫人朱 为东北沦陷时期“四大知名夫妇作家”之一。朱 原名张杏娟,朱 之名为李正中于吉林读书亦即二人初恋时为其所起的笔名。“ ”取自《诗经·魏风》:“好人 。”晋傅玄《艳歌行·有女篇》云:“有女怀芬芳, 步东厢。”
②著名考古学家李文信,字公符;著名学者孙常叙,字晓野。二人为李正中在吉林读书时的老师。
③1939年,李正中18岁,获东北地区书法展金奖。
④1940年,李正中在长春法正大学创办校刊《凯风》,其名出自《诗经》“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月余,校刊因此名遭日伪当局禁办。
⑤1943年,李正中任长春高等法院法官。其间曾成功营救被日本人逮捕的时任国民党长春地下党部书记、同学梁肃戎。之后又秘密放走因打死乡下抢粮日伪军而被日本人怀疑,不得不逃出长春的五名农民。
⑥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正中在长春任《东北文学》主编。
⑦1946年,民国政府于重庆之《中央日报》刊文,云著名作家韦长明(李正中常用笔名)在长春被共军枪杀。李立三以报示之,李正中遂与夫人朱 毅然加入东北民主联军,投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⑧解放战争中,李正中以战地记者身份,全程参加辽沈战役,穿越枪林弹雨,因伤手术,胃部切除五分之四。
⑨新中国成立后,李正中在沈阳石棉厂任文化教员。
⑩“文革”期间,李正中一家被下放辽西建昌农村,十年乡居,没有工资,只靠其种地挣工分维持全家生计。
《元景造像记》。北魏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为孝文帝祈福,在大凌河北岸福山南崖开凿万佛堂石窟。其西区第五窟南壁之元景题记为北魏著名石刻,梁启超评其“天骨开外,光芒闪溢”,康有为称之“元魏诸碑之极品”。李正中书法得元景造像之精髓,风骨逼真。
唐代书家李邕曾任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
清代书法家赵之谦号悲庵。
李贺《梦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指华夏大地。
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后以“钟仪楚奏”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
晋羊祜镇襄阳十年,有德政。逝后百姓立碑于岘山,见其碑者无不流泪。刘孝绰《栖隐寺碑铭》:“召棠且思,羊碑犹泣。”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晉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遂写《思旧赋》。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日月终摧百岁翁,士林洒泪染悲风。
平生风义兼师友,我自歌哭赋采葑。
相与论契几经年,每忆春秋总淡然。
江岸东厢月正好,凯风南境梦期圆。
徒谣国府身先死,征战临江雪愈酣。
停笔田园卅载后,方知正老是谪仙。
应约宋玉解招魂,尊酒群真①细论文。
晨雨秋山烟景②秀,暮云春树乡怀③亲。
蹑踪汉魏百千月,转益悲庵八十春。
华表空遗辽鹤去,敲诗问字待何人?
注:①“群真”:群仙。
②③“烟景”“乡怀”:分别为李正中于东北沦陷时期出版之两部文学作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