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黄精是一种广泛分布和食用的野生中药材,已有多年人工栽培的历史。该文阐述了现阶段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黄精的必要性,介绍了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技术。
关键词:黄精;仿野生环境;林下种植;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1-0042-02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 and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Polygonatum sibiricum in Simulated Wild Environment Under Forest
Xue Yi′an
(Yuting Township Forestry Station of Yixian County, Huangshan 245500, China)
Abstract: Polygonatum is a kind of wild Chinese medicin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used,which has been cultivated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s of Polygonatum cultivation in the near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Polygonatum in the present stage of imitating the wild environment under.
Key words: Polygonatum; Imitating wild environment; Planting under forest; Necessity
黃精以野生为主,古称黄芝,意为象灵芝一样的灵丹妙药。黄山本地产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也称为野生姜、鸡头参等,本文统称黄精,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横生根状茎,肉质肥大。黄精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强筋等多种功效。近些年,除作为药用外,黄精保健品市场也正不断开拓,对于野生黄精的需求日益旺盛。安徽曾经盛产黄精的大别山、黄山等地区野生黄精资源已接近枯竭,大田栽培黄精逐渐兴起。但大田栽植的黄精产量虽高,投入成本也相对较高,且农药残留多,采收的黄精品质不如野生黄精,因此,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在各地陆续开展。自2016年以来,黟县田园中药合作社和一些农户合作开始在几种不同林分环境下种植本地多花黄精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的必要性
1.1 是保证黄精品质的需要 大田种植中药材带来污染和品质下降,与日趋规范的药品市场形成尖锐矛盾,人工大田种植中药材受到严峻挑战,全球对中药材的需求的扩大,促使农药的大量使用,使中药材的质量下降,药效越来越差。而仿野生环境种植的中药就不存在农药残留这一问题,其药效与野生的基本一致。
1.2 是保障国人健康保健的需要 野生中药资源已严重不足,随着国人对健康的需求加大,对保健类中药材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野生黄精作为一种保健中药,价格连年走高,造成野生黄精无序采挖,近些年黄精资源连年减小,产量下降。由于黄精生长缓慢,产量非常有限。据本地长年进行野生中药采挖的本地药农介绍,4年前1人还能1年采挖黄精近500kg,2019年只挖到200kg。有报道指出,安徽从大别山到黄山,产区也连年萎缩,黄精产区资源面临枯竭,产量逐年锐减。野生的黄精已严重不足,需高品质的仿野生环境栽培黄精替补。
1.3 是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业产业升级的需要 现有的林业政策使得直接获得的林木收入减少,目前面临的困境如下:一是采伐限额有限。以黟县为例,全县3年来平均年采伐限额约8万m3(蓄积),全县农业人口65785人,人均仅摊到1.2m3(蓄积);二是安徽省关于商品林和公益林采伐规定很严格,《森林采伐作业规程》规定商品林“平均择伐强度不超过伐前林木蓄积的25%,回归年(采伐间隔期)应大于一个龄级期”,《安徽省重点公益林采伐管理办法》规定“重点公益林抚育采伐前的林分郁闭度不得低于0.8,抚育采伐的强度不得超过15%,伐后的林分郁闭度不得低于0.6。重点公益林更新性质采伐前,应高于同树种用材林成熟龄1个龄级”,这些政策导致林农可申请采伐林木数量锐减。三是毛竹价格持续走低,劳动力成本持续走高,毛竹成了鸡肋产业。这些都意味着林农直接林业收入减少,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发展林下黄精的种植,实现林业产业升级,是破解当前林业生产困境的有效手段。
2 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技术
2.1 选择适宜的栽培林地 根据黄精的生长特性,选择通透性良好的黄红壤或沙壤,坡度在12~32°的阴坡或半阴坡,远离居民点,在林地上未采用化学除草和化学防治病虫害的杉木、枫香、毛竹林地。杉木林地尽量避开中幼林地,其与黄精的生长收获周期冲突。研究表明,当郁闭度大于0.6时,杉林内部光照条件过低,会造成多花黄精生长迟缓,黄精的重量、高度、多糖含量减少。因此,以林分郁闭度0.4~0.6的近成熟杉木林地为宜,相对的林下平均透光率在35%~55%,适合黄精生长。毛竹林地以新竹林地为好,郁闭度以0.5~0.7为佳,这是因为老竹林竹鞭几乎长满整个林地,不利于黄精生长。枫树等阔叶林地应选择中幼林林地,并且对过密林分进行间伐修枝,一般按3行去除1行进行,空出的地方栽植黄精,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左右为宜。
2.2 整地 整地一般在秋季进行,砍灌除草,土壤深翻15~25cm,沿杉木、枫香人工林的行间空地做畦,竹林可沿等高线开沟作畦,长度不限定,留出排水通道和作业道,挖出石块、老竹鞭竹兜,劈除杂草杂灌。
2.3 种茎处理 黄精林下套种一般采用种茎为主。选择健壮、无病虫、有顶芽的1~2年生健壮根状茎作种。秋季挖取根状茎,选取先端幼嫩部分,截成数段,芽段3~4节,伤口稍加晾干或用草木灰处理伤口后进行栽种。
2.4 适期栽种 皖南地区于早春3月上旬或秋季10月下旬進行栽种。在整好的地块上,大致以株距55cm、行距60cm配置,栽种密度为30000株/hm2。挖深3~6cm的小穴,用种茎750kg/hm2,平置于穴中,芽眼朝上,覆土2~5cm后稍加镇压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5 栽后管理 在黄精生长的4—5月打顶疏花,促进营养物质向根茎部积累。提倡人工除草,禁止使用除草剂,4—6月进行1次人工除草,9—10月进行2次除草,劈倒杂草杂灌,平铺于地上,以利降低来年年杂草的数量。在黄精块茎快速增长的5—9月,遇连续7d以上干旱须及时引水浇灌,并一次性浇透水。生长过程中,注意培土,尤其在暴雨过后的培土起沟尤为重要,以防根茎倒伏折断。注意观察林分的郁闭度变化,如郁闭度超过0.7时,须在黄精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林分的修枝;竹林须采伐过密竹子,一般采伐3°和3°以上毛竹,均匀留新竹,留竹量一般在1800~2250株/hm2,使次年的林分保持郁闭度保持在0.6左右,以利于黄精生长。
2.6 病虫害防治 林下近自然栽培黄精,尽可能使用生物、物理和营林措施进行防治。对危害性大的黄精叶斑病注意观察,及时消除病株,将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消灭病原;对地老虎和蛴螬等危害,一般不采用农药进行防治,地老虎可采用糖醋液诱杀,按糖∶醋∶酒∶水=1∶4∶1∶16的比例配制糖醋液,装入广口容器中,放置于林地中,放置45个/hm2,白天盖好,晚上揭开,可诱杀地老虎成虫。注意及时清理虫体,每7d更换1次糖醋液。蛴螬可人工观察黄精受害区域挖出虫体灭杀,卵期或幼虫期用蛴螬专用型白僵菌按22.5~30kg/hm2的用量同10倍的细土拌匀,根部施药。
2.7 采收 在块茎种植第3年时进行采挖,传统上秋季进行,在地面部分还未脱落时进行,选择颈杆粗壮的采挖,先割去地上茎秆,用锄头挖起块茎,去除上面附着的泥土,避免挖断、挖破降低品级。采挖量视种植地整体长势决定,在1级块茎占1/3时,可采挖50%~70%的初植数量,发现3级块茎居多时,可只采挖30%~50%的初植数量,留养1年再采挖,可获得较高的利润。在地下块茎采挖过程中,可将小块茎或剥下大块茎中的幼龄部分重新均匀栽植,保持林分中黄精密度的相对稳定。
3 林下仿野生栽培黄精的经济效益分析
黄精的初植密度30000株/hm2,林地约需投入块茎750kg,按照目前的市场价20元/kg计算,需投入15000元/hm2。1hm2林地种植黄精,包括砍灌、除草、栽种需15~45个用工,市场用工价约150元/工日,用工投入45个共6750元/hm2。3年抚育平均90个工日/hm2,用工投入13500元/hm2。林间近自然环境种植1hm2黄精,大约需投入35250元/hm2,经过3年自然生长,以采挖15000株/hm2算,1株单产约140~250g,枫香林地产量大于竹林产量,杉木林地产量略低于毛竹林地,平均单产2850kg/hm2。以2019年本地鲜品市场收购均价16元/kg来算,产值约45600元/hm2左右,扣除种植成本,大体可获得10350元/hm2的纯收入。而采摘后的黄精,其新块茎可以继续栽种,还有种子落地自然萌发的,3年后种苗无需再购买,这个过程是可持续的,后期黄精每年的收入将达到15000~30000元/hm2。
4 结语
仿野生环境种植黄精不占农田,符合国家土地红线政策、符合保障粮食安全的国策,意义广泛而深远。仿野生环境栽植黄精等中药材,减少了农药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野生中药资源。林下科学种植黄精,除种植初期要用野生黄精育苗,后期可实现自然繁殖,仅林地仅黄精一项每年的收入就可达30000元/hm2以上,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黟县现有有林业用地74035hm2,大量森林资源未得到更有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和林下资源优势,让黄精等中药材回归山林,建立药效第一的种植模式,由大田人工种植转向仿野生培育,向大山要规模、要品质、要效益,实现全域林地资源的科学综合利用,是中草药生产和林下经济发展提升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彭静,彭信海,罗先权,等.黄精林下栽培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16,6(43):205-207.
[2]章文前.不同郁闭度对混交林林下种植黄精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59-12960.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薛诒安(1970—),男,安徽黟县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 收稿日期: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