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6-24 03:33崔怡萍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毫针膻中中脘

崔怡萍,金 泽,陈 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中风多由脑脉痹阻、血溢于脑或气血逆乱所导致,它起病急、变化快,中风后容易引起中风后呃逆此并发症[1]。近年来,因为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长时间的发病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本病的有效治愈率。本次研究,治疗组选用芒针透刺配合毫针针刺疗法,对照组选取传统毫针针刺疗法,将两组治疗结果相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均是来自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五门诊就诊医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53±11)岁,平均病程(1.5±0.5)年。对照组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53±11)岁,平均病程(1.6±0.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呃逆病程及病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参照《针灸治疗学》和《经络腧穴学》对患者进行常规针刺治疗。

对照组根据《针灸治疗学》取穴:膈俞、膻中、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内庭、太冲。

操作方法:取0.30*40mm华佗牌毫针将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按《经络腧穴学》,行毫针常规针刺,针刺各个腧穴到一定深度,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待患者有酸胀时,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5次,间隔2天,治疗两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芒针针刺治疗,其中膈俞、中脘、膻中腧穴部位的毫针治疗被芒针取代。

选穴:膻中,梁门,膈俞

操作方法:待患者体征在平稳状态时,使患者坐位,医生于患者右侧,采用华佗牌0.40*125mm芒针,用75%度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和针体,然后用双手进针法,在膈俞穴斜刺进针,进入皮肤后,针尖向胃俞穴方向平刺,当患者有酸胀感时再让患者缓慢仰卧位,并同时屈膝,此时再用双手进针法在膻中穴平刺进针,进入皮后透刺至腹部的中脘穴,此时采用滞针疗法,捻转针柄,使针体被周围组织缠绕并向上提拉;在梁门穴直刺进针0.3寸,然后斜刺透向天枢穴,得气后用小幅度捻转、提插泻法1分钟。其它部位按照对照组针刺治疗。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5次,间隔2天,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呃逆频率作为评分标准进行记分。>10次/h记3分;5~10次/h记2分;<5次/h记1分;无呃逆,记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进行比较;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呃逆症状

由表1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呃逆症状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两周后治疗组 21 3.1±0.5 1.5±0.5(1)(2) 0.7±0.4(1)(2)对照组 21 3.5±0.3 2.0±0.5(1) 1.2±0.3(1)

2.2 临床疗效

两组相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是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呃逆的发生与脏腑相关,透刺膈俞刺激到肝、胆、脾、胃俞,针感扩散至整个背俞穴,从而调节各个脏腑功能,使其相互协调,从而治疗顽固性呃逆。膻中透刺至中脘,膻中为八会穴之气穴,位于胸中,主一身之气机[3]。中脘乃胃之募穴,又为腑之会,可调节脾胃之气机升降和三焦气机升降出入[4]。同时采用滞针手法,以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治疗气机不畅、胃失和降的顽固性呃逆。最后选足阳明胃经的梁门透刺至天枢,其乃多气多血之脉。梁门位于胃部上,有健脾和胃,理气导滞之功。天枢是大肠募穴,有健脾和胃,调理肠腑导滞之功。针刺逆行经络循行透刺,使上逆之气散漫,复归于经络,从而起到理气降逆、止呃之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芒针针刺疗法,对于中风后呃逆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毫针膻中中脘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每天做做养心操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