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学院视角下高职“分流式”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以沙洲职业工学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为例

2020-06-24 05:25王汉荣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流跨境校企

王汉荣

(沙洲职业工学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是打破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职业院校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学院,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存在机制不够健全、企业主体参与度不高、学生满意度低等问题。构建切合专业特点的校企合作平台与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1 基于企业学院的“分流式”人才培养的动因与背景

1.1 企业学院办学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企业学院是校企为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职业院校与知名企业以相关专业(群)为依托,围绕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内容合作共建的校企紧密合作模式。[1]企业学院建设本着“优势互补、务实合作、资源共享、共融共进”原则,校企两个主体按照各自需求及所具优势,将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技能教育融为一体,以平等关系共同育人,共享人才培养效益,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课堂组织与现实生产对接,大大缩短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之间距离,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2 企业学院办学模式的现实需求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短板分析

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快速发展相比,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训、师资等教学基本条件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配置要求脱节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导致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往往岗位贴近度不高,难以满足职业岗位技能综合化的要求,人才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2]因此,创建企业学院办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建设,将职业院校的师资优势、科研优势与企业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紧密对接并相互融合,从需求端和供给侧两方面协调“共振”,促进校企双方良性互动,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紧迫现实需求。

(2)企业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自 201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苏州跨境电商发展日新月异,跨境电商企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时高端运营与管理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懂外贸、通语言、了解国外行情,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更受企业青睐。企业招聘人才主要有校招和社招两种方式,但都存在发展疑惑,校招天生存在缺陷,社招泥沙俱下,市场人才竞争激烈,人才流失严重。为此,许多成长型电商企业积极主动走进高校,与高校合作共建企业学院,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以摆脱“选人、用人、留人”困境。

1.3 高职“分流式”人才培养的动因分析

现有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中,多考虑学校和企业诉求,忽视培养对象学生的意愿。很多高职院校企业冠名班或订单班建立就业直通车,但实践教学或顶岗实习大多由学校或企业统一安排,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结果使得部分学生对企业或岗位认可度不高,从而影响就业稳定率。“分流式”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走向,通过高职院校、企业与学生的三边协调活动,为学生设立可自主选择的职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实现职业规划。[3]

2 基于企业学院的高职“分流式”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沙洲职业工学院自2016年以来,借鉴其他高职院校企业学院的成功经验,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重点专业群,在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企业优劣基础上,选择驻校内、成长型企业苏州涵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合作伙伴,创建跨境电商企业学院,组建“涵一跨境电商班”,探索基于企业学院的“分流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 校企融合,构建“双元主体、进阶分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图1 “双元主体、进阶分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做法与特点:

(1)以“互联网+”为视角,紧跟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基于地方产业需求明确专业方向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搭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学院新平台,在校企理念对接、资源对接、制度对接基础上,校企两个培养主体以平等地位身份共同育人,共享人才培养效益,从而真正落实校企两个主体的合作职责,提高融合度。

(3)构建“双元主体、进阶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制订融“外贸业务能力、跨境电商操作、创业能力培养”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行项目实战化教学,促使教学环境与现实生产环境对接。采用“选岗实训分流”、“定岗就业分流”、岗位进阶考核等方法,实施人才分流培养。[4]

(4)校企双方围绕招生(招工)与就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开发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与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通过企业对培养方案的介入、课程体系的嵌入、师资的融入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形成生产、教学、实训、实习有机融合。

(5)遵循“人人成长、优者成才、能者成功”育人理念,采用“选岗实训分流”“定岗就业分流”方法,让学生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就业或创业、选择不同的岗位,实现个性化发展。

2.2 工学结合,规划设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进阶分流”三步曲

图2 跨境电商人才“进阶分流”培养三步曲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规划“运营人才、高端运营与外贸业务人才、供应链综合管理与创业人才”的职业成长路径。相应设置层次递进的三阶段培养体系。在电商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职业意愿、职业能力(特别是外语能力),进行岗位分流、就业方式(就业/创业)分流、就业面向(合作企业、其他外贸商圈企业)分流选择。

第一个阶段(第一学年)为普及型人才培养阶段。学院为主导,企业通过课程植入或讲座参与人才培养。学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岗位基础能力。该阶段前期需要企业和学校两主体协商设立提供企业奖学金、组建校企合作冠名班、校企实训基地等教育支持;协商制定企业主修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并在学生进行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进行企业介入宣讲、认识实习和生产案例介绍等。

第二阶段(从第三学期到第五学期)为精英提升计划阶段。实施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教学方式。学生接受跨境电商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并在学生自主选择和考核基础上进行岗位技术领域与方向模块选岗分流实训。该阶段教学主要采用工学交替方式,企业全程参与。一方面学生通过“分流”培养进入企业运营、客服、采购、物流等一线不同岗位,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进行项目实战化训练,完成企业主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另一方面企业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进行企业课程和相关项目体系课程的开发实施。

第三阶段(第六学期)为核心骨干裂变阶段。主要由企业主导,学校配合,实施顶岗实习或创业实战化教学。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双选会,帮助取得实习岗位或就业机会。对有创业潜能学生实施裂变计划,由企业资助创业,打造创业之星,实现学生就业与创业分流培养。

通过普及型培训使学员了解行业现状并掌握基本的跨境平台操作,对普及型阶段发现的优秀苗子进入精英提升阶段,通过“实战孵化、进阶培训、大咖指导、名企走访”等形式持续培养,成为公司精英人才。对精英提升阶段中发现的校园创业先锋通过裂变创立子公司,成为子公司CEO或外贸主管/经理、海内外市场运营、仓储物流主管。子公司可分享母公司供应链资源,成为公司合作伙伴,共生共长。[5]

3 实施效果分析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相适应,在实际应用、示范辐射、产生影响等多个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

3.1 校企融合更加紧密,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

企业学院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技术需求和创新创业需求为出发点,把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搭建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平台与桥梁,实现了企业与职业院校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技术培训有机结合。校企以平等的地位和主人的身份,在育人和就业等方面共同推进,共同享受人才培养效益。跨境电商三阶段人才培养,形成了渐进式岗位育人模式,推进了工学结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使教学环境与现实生产环境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为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完善了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学生就业创业保障等制度。

3.2 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通过高职院校、企业与学生的三边互动,为学生建立了良好职业发展通道,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或创业两大发展路径,同时也使企业在培养过程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增强了企业内生动力,摆脱“选人、用人、留人”困境,实现多方共赢。创新实验班学生顺利通过跨境电商人才认证进入阿里巴巴人才库,毕业生通过双选分流到合作企业或外贸商圈企业,就业岗位涉及跨境B2B、跨境B2C、内贸方向、技术服务、物流、客服等。通过“实战孵化、进阶培训、大咖指导、名企走访”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核心骨干,这批“留得住、用得上、有作为”的核心骨干通过“裂变计划”创立子公司,带动下一届学生实现创业;孵化成功的跨境电商项目,助推本地中小制造业企业实现“卖全球”的目标。

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和创业能力显著增强,近三年来,荣获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4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行业竞赛一等奖2项,全国第一届、第二届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2项、最佳运营奖1项、个人一等奖6项。孵化育成4个跨境电商创业实体。《张家港日报》曾对沙工跨境电商校企协同育人取得的成效多次进行专题报道;多名学生受邀担任省内外其他高职院校的培训讲师。

3.3 教学改革纵深推进,“双导师”制教师团队逐渐形成

通过“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举措整合了专兼职教师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开放运行的混编式师资团队。课程讲师队伍、实操导师队伍和专题研究队伍等三大功能团队融跨境电商理论教学、创新实践指导、项目开发与科研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教育教学研究成效明显,《外贸“新常态”下高职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通过江苏省教改重点课题鉴定,《“双元主体、进阶分流”,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荣获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岗位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协同开发了“跨境电商英语”等应用型英语课程,“跨境电商速卖通平台实践”、“网络市场营销”等专业实用型操作课程,融外贸操作技能、语言技能、跨境电商运营技术等能力为一体。开发“精准化、颗粒化、便捷化”学习资源,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教师信息化与创业教育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荣获信息化教学大赛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微课竞赛特等奖1项、江苏赛区比赛特等奖一等奖多项。

4 结语

企业学院办学模式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新平台。本文以沙洲职业工学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为例,研究阐述了基于企业学院的“分流式”人才培养的实施思路、培养模式及成效,在维持“双元主体”的基础上,增加“进阶分流”的维度研究,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丰富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同时,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合作企业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不够完善,企业主修课程受企业经营、管理牵制较大;学生在“分流”选择岗位时存在盲从性;“双师型”专任教师和“理论型”兼职师资缺乏;实训基地建设条件难以实现一体化教学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分流跨境校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NSA架构分流模式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