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超
摘要:教育是一种文化,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复兴,关系到中国文化的蓬勃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应是一种文化活动,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素养被认为当下人们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这门课程的特点重在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
在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现在的青少年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但是却热衷于过一些西方节日;在电影市场上,观看历史题材影片的观众寥寥无几,而一些商业影片上座率极高;……生活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环境中会让我们把祖先留下的东西逐渐忘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将在下一代的脑海中流失。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让学生不要忘记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华夏文明,让文化源远流长。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信息技能的主战场,身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引入信息技术课堂中,使两者相互融合渗透,用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1.基础训练,欣赏唐诗宋词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虽然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但也只是起步阶段,因此对键盘的熟悉、指法的练习也是很重要的。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指法,列举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让学生练习打字。虽然只是一两首诗句,但是这些也都是中华文明的精华篇章。学生在练习打字时理解、赏析这些精彩诗句,教师介绍诗词创作背景和诗词意境,学生顺势学习了传统文化。
2.挖掘教材,介绍传统节日
信息技术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往往具有局限性,课堂导入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讲授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生活,每逢快到传统节日时,教师会在课前导入阶段介绍即将要过的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让学生了解我们为什么要过这个节,以及节日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例如,在端午节,南方地区要划龙舟,这个习俗就可以与Flash动画中的动作补间动画联系起来。课前,教师让学生观看人们划龙舟竞赛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龙舟是沿直线运动的,通过动作补间动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所学内容,又了解了傳统节日的由来,教学效果极大提高。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代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样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网络搜索引擎”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通过网络可以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这时教师让学生选取一两个感兴趣的节日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这些节日的由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素材,要求要有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相关诗词等,保存到自己所建的文件夹中。搜集资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资料,并为自己所用,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知识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最终达到大家都了解的程度。
3.专题教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中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规矩和礼仪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素养,因此对这方面的教学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例如,在教学“WPS演示文稿”时,教师以《弟子规》为主题来开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尊师重教,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上网搜索相关专题内容,并下载、分类整理。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制作WPS演示文稿来了解人们在家里、外出、待人、接物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利用在网络搜集到的文字、图片、音乐等素材做成演示文稿,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作品制作完成后,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简单介绍。学生介绍礼仪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其他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电脑比赛,激励文化传承
辽宁省教育厅每年都会举办“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作,并把国画应用其中。
例如,学生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为主题用Photoshop软件制作电脑绘画,用画笔工具绘出国画,让学有余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在比赛中,获奖能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达到学习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目的。
三、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多年洗礼,并且能够保存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教师应该担负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利用信息技术课堂传承传统文化,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若斌.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J].东岳论丛,2008(2).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乐爱国.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程玉江.巧借信息技术课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