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英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在学习了一阶段的英语后,一部分学生在失去了对英语学科原本的那份好奇心后,随之出现了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等情况。而随着年级的升高,这部分学生会逐渐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有的甚至会放弃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让众多英语教师伤透了脑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关键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学困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让每一个孩子都闪亮。基于此,关注英语学困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英语教师进行个别教育的重中之重,这能够帮助学困生切实提高学习效率,重新找回学好英语的信心。
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不妥当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育催化剂,能引导和启迪学生上进,积极创新。然而,如果不注重研究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地使用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填鸭灌输,缺少启发、点拨和诱导,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不良态度 很多教师认为,学困生在智力上是“朽木不可雕”,感到无能为力,甚至常有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的情况出现。教师的这种对学困生的不良心理倾向和不公正的对待,会让学困生产生强烈的压抑感和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
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低、信心不足 在刚刚升入初中接触到英语学科时,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加上初一英语学科的知识量少、难度不大易于取得好成绩,因而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都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丰富了,知识复杂了,要求提高了,学习上的困难必然也随之增多,有些学生也就在困难面前不断退缩,因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也越拉越大。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每况愈下,对英语的学习也就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实施有效措施,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怎样才能让这些学困生克服困难,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英语学科的学习中,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转化措施:
情感措施 一是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困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素。因此,我时刻都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不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很多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在学校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同学面前会比较敏感,在家也常会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本就有一种压抑感和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因此,如果看到学困生抄其他同学的作业,我不但不责备,还会主动将最好学生的作业本借给他们学习,叮嘱他们要用心向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经验,并在班里开展互帮互助小组活动,其目的就是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稍有进步,我就会对他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及喜悦;有些学困生的头脑反应会慢一点,有时简单的单词和句子都不会读,我就不厌其烦地反复教,或者针对部分内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启发他们,直到他们听懂为止。其实,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二是通过多种渠道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沟通从心开始,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碰撞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作为英语教师,要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特别是要走进学困生的情感世界。对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我要求学生在完成每一次的英语作业后写上自己最想与老师分享的一句话,但是由于学困生的英语水平有限,我并没有要求他们用英语书写。他们有的与我分享自己的快乐,有的和我吐露他们的忧愁,有的是与我交流英语学习的感受……我会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进行一一回复。通过这种方式,我与学生有了心与心的交流,让我感觉到原来批改作业也是一种乐事,也让我更多地了解了他们,也反思了自己,对他们的留言我认真思考并给予回应,学生们的话就像是我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使我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更快地走进学生的心。此外,我还会经常利用课后时间与学困生谈谈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以及生活中发生的趣事,交谈多了,他们也开始主动询问有关英语学习的问题,我也渐渐地与他们成为了知心好友。
三是赏识教育,别吝啬我们的爱。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学困生,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可以激发其产生要求进步的动力。在每节英语课上,只要学困生能听写出一个单词、能朗读课文、能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我都会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并举起大拇指或拍拍他们的肩膀以肯定他们的进步。也许这就是赏识的魅力吧。慢慢地,他们开始一点一点地进步,尽管进步是在悄悄地进行着,效果也是反复的,但有一点是无疑的,他们的确进步了。实践证明,只要教师不放弃他们,用我们的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感化他们学习的心,就能够帮助他们成长和进步。
课堂教学措施 一是培养兴趣,增强动力,激发奋进,逐步提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之一。英语学困生除了学习习惯差外,往往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兴趣的培养,对转化学困生尤其重要。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我主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对学困生进行诱因调动。英语教育活动中最吸引學生、最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就是语言交流。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实践、参与,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践证明,充分关心那些注意力不稳定、习惯差的学生,使之精力集中,以愉快的情绪自觉投入到有趣、有用的英语学科的学习中去,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采用目标分层教学。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普遍存在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教学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对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用目标分层教学来弥补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适当的灵活教学方法,使其“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达到其心理上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在日常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按已有水平分成A、B、C三个学习组,实行课堂学习目标分层、检测分层、作业分层。特别是作业分层,可由学生自主选择ABC等级(即同一主题的不同难易程度)作业。这种分层教学做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它对尖子生是一种推进,对学困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使他们重新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心,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三是组建英语活动小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首先,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当妥善安排好学困生的角色,也就是说,要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较适合的角色,让每个人就会有自己的选择余地。如果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得周全一些,另外使角色更具体一些,小组活动做起来成功概率也会高一些,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动起来。其次,在为学困生安排好角色后,教师要以鼓励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困生充分感知和体验知识,让其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困生的积极性,让其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实现了让全体学生动起来的目的。
四是注重策略,养好习惯,运用方法,循序渐进。我们对学生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针对学困生英语教师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因为有些学困生虽然有兴趣,也比较积极,但是他们的英语成绩却总是不能提高。其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当,不会对所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从而影响了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记单词”是最让学困生伤脑筋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忽略了单词和词汇、句子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单词孤立记忆,很难掌握其意义和运用方法。对此,我注重教授他们一些趣味记忆或快速记忆法,让他们轻松掌握单词,恢复学习英语的信心。再如,在做听力题的时候,我告诉学困生心情要放松,不要紧张,要善于听重点词组,根据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方法。通过实践积累,很多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总之,学困生的概念是相对的,学生成绩上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英语教师应不断加强对学困生学习心理发展与其变化的动态分析和研究,充分关注学困生,切实对他们动之以情、导之有方、教之有理和訓练有素,才能让他们真正摆脱学困生的“帽子”,使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都有发展,让每个孩子都闪亮。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