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王海超
摘 要:填石路基填料往往存在着细料不足、大块偏多的现象,因此,使用大粒径填石施工技术,成为路基施工中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对大粒径填石路基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粒径;填石路基;施工技术
山区公路建设中常会应用到山体爆破技术,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弃方,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山体碎石弃方,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成为了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施工技术、施工机具的发展与进步,土石混填路基与填石路基大量应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传统工艺是将岩性坚硬、抗风化能力强的大粒径碎石二次爆破为小碎石,然后应用于路基填筑。由于该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故施工前需要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1]。本文依托某实际工程,探究将超大粒径碎石直接应用于路基填筑的技术,创新性地提出强夯加固工艺。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路线所经地带主要为剥蚀丘陵地带,沿线以石灰岩为主,线路长111.129km。路基挖方1420万m3,其中挖石方718万m3,石方量占路堑挖方的50%。挖方石料主要分三种类型,K1+200—K4+900梽木山互通至资江大桥段为红砂岩,抗压强度20~40MPa,风化程度严重,大多能用大型挖掘机开挖。K37+200—K83+500白仓至马坪段为坚硬的石灰岩,局部夹泥质页岩,风化程度不同,岩石强度有较大差别,坚硬岩石又以碳质石灰岩为主,抗压强度60MPa以上,采用爆破开挖。K100—K112+840上岭桥至接履桥段为强分化泥岩,局部夹石灰岩,泥岩抗压强度5~30MPa。
2 大粒径填石路基的施工工艺
2.1 填料的开采
不同粒径的碎石料对填筑后的路堤强度和稳定性有直接影响,而碎石的粒径主要由开挖过程中爆破决定,通过对已修筑的填石路堤进行调研,发现填料的开采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开采和铺筑的工程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开采过程对爆破方量进度过于重视,而对开采爆破后的石料粒径控制不严,存在过多不满足要求的超粒径填料,在后续铺筑时增大了破碎工作量,对振动压实结果有不利影响。为保证大粒径石料路堤的填筑质量,应综合考虑爆破进度和填筑质量,根据填料来源的岩性,对开挖爆破参数进行试验,得出满足填筑粒径级配要求的填料开采方法。
2.2 填料的运输
在填料运输装载过程中,应加强爆破现场控制将超粒径填料剔除和解小,尽量避免超粒径填料运输到填筑现场,装载时还应注意对爆破的料堆进行均匀装料,避免出现人为的粒径离析和大粒径的过度集中现象,运输车辆在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较大的吨位,来提高运输效率,运输距离不宜过长,以免细料在运输过程中向底部集中。
2.3 填石路基的摊铺
石料摊铺采用渐进式摊铺法进行施工,运料汽车沿指定的石料运行线路,先高后低、先两侧后中央、按水平分层的方法逐渐向前卸料。首先摊铺出一个40m2左右的工作面,用大功率推土机进行初平,填料向前推移的距离不宜小于3m,随后运来的石料直接堆放在摊铺初平的表面上,再由大功率推土机向前摊铺,随时整平,堆料和摊铺同步进行。摊铺时人工进行局部找平、局部补充细料,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向下,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当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填层较厚、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在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粗砂,再用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孔隙填满。
2.4 填石路基的整平
填石料摊铺的平整度对填石料的压实效果影响很大,整平工艺是保证大石料处于每层的底部,小石料处于顶部,缝隙中填充细小颗粒,保证最佳的嵌锁和压力传递,同时提供一个平整的机械行驶表面。运输到工地的填石料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部大粒径料有明显空洞、孔隙的问题,要设专人配合,进行大粒径料的破碎和整平,一般一台推土机应配合3~5名工人进行该项工作。对超粒径填料应破碎,对于高出初平层表面的大粒径应搬走或就地挖坑摆放。人工局部找平过程中,应对路基两边推土机不好工作的地方进行整平,对于摊铺后表面明显缺乏细料的地方补充细料。摊铺平整的填石路基,除平整度达到要求外,填料表面应无明显的突出点,压路机碾压时,压路机应无明显的架空现象,压实工作面上无多余填石料堆放,两侧边坡平顺。
2.5 填石路基的边坡码砌
通过调研已修筑的填石路堤情况,实际工程中的边坡码砌多采用单坡式,当填筑高度较大时采用台阶式;工艺方式常采用先填筑后码砌,即先超过路堤宽度一定范围内进行填筑碾压,再按路堤宽度要求进行刷坡,最后进行边坡码砌,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试验路段的路堤边坡码砌采用强度不低于30MPa的不易风化石料,石料尺寸不小于30cm,石块形状较为规则存在两个以上比较平整的表面,为保证边坡稳定,码砌时石料应大面向下逐个摆放,石料要与填筑体紧密结合,不能留明显孔洞,石料间通过咬合紧密,无明显松动,石料间承接面向内倾斜,边坡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尽量保证坡面的平整,边坡线形平顺,码砌砌缝应交错布置,注意不能形成通缝。较大的边坡码砌厚度可以提高路堤的稳定性,结合施工的经济性,边坡码砌厚度要求为填方高度小于5m时,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m;填方高度5m~12m时,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1.5m;填方高度大于12m时,边坡码砌厚度不小于2m。
2.6 填石路基的质量检测
试验路段时,采用较精确的施工控制条件进行干密度、沉降差与粒径组成的检测,正式施工时采用现场快速可行的沉降差法进行检测。压实后的填石路基表面用18t压路机振动碾压2遍,检测前后各点的沉降差(压路机的碾压参数与试验时一致)。测点最好成方格网布置,不少于4点,各测点上用红漆标记,水准仪测定各点碾压前后的高程。压实沉降差平均值应小于5mm,标准差不大于3mm,碾压后应无明显轮迹。
3 结语
在填石路基施工中,爆破之后,往往存在着较大粒径的石块,如何有效利用成为关键。因此,需要明确大粒径的种类,结合案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有效把握整个施工环节,包括开采、运输、摊铺、压实、检测等。必须嚴格控制整个施工参数,实现施工工艺的有效应用,增强路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冯雷.超大粒径块石填筑路堤施工工艺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5.
[2]高月平.解析大粒径填石路基关键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7(2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