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亭利
【摘要】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排在首要地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高中是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重要的时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本文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在人文教育方面的缺陷,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加以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底蕴;策略
高中语文并不是简单的一门学科,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包含人文精神,也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是其他科目所不具备的。在学生升入高中后,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教师也不应该忘记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人文底蕴的含义
人文底蕴通俗的讲就是人文素质,从广义的方面来讲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格,是一个人的为人品质。从狭义来说就是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主要指的是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要看人的自觉,并且注重于人的心灵自悟,也可以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撑,也是健康发展的动力,它对一个人的为人有极大的影响,可为修身养性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当今社会,许多人都看中学生的文凭和成绩,并不在乎学生是否有内涵,所以造成了教师只着眼于学生的成绩高低,并不注重学生的人品和素质如何,教师也通常根据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这样会造成教师忽略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部分成绩不好的學生会通过教师的判断标准误认为自己是坏学生,甚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所以,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也应该注重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不忽略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人文底蕴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能力
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教师就应该积极组织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比如,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上册《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再现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己挑选伙伴表演,台词也可以自己来编写。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避免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其他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朗读大赛等。辩论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朗诵大赛,可以测试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程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勇气。这样,学生能够逐渐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及人文素质。
(二)创造人文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情怀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生硬地将课本内容塞给学生,让学生机械记忆,使得学生对高中语文毫无兴趣,甚至会觉得学这些毫无用处。因此,想要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看法和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创造出人文气氛,让每节课都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语文学科的魅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发言,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下册《雷雨》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自讨论书中如曹禺、周萍等人物,最后让学生展示讨论结果。通过此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各人物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遭遇。老师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然后做出总结。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人文气息,也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三)开发多样化的人文资源,扩大语文教育空间
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不局限在课堂之上,学生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到语文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文气息,了解一些名胜古迹,学习从课本中所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上册《沁园春·长沙》时,教师也可以讲述一下毛主席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深刻了解到毛主席作品中体现的情怀。毛主席是学生熟知的人物,是距离学生较近的人物,可以成为学生的动力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多样化的人文资源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可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语文不单单是一门简单的学科,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想要发挥语文课真正的作用,则应该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文品行。教书育人,育人为先,教师应通过育人使学生今后能以崇高的品质、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灵来服务与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胡影.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思考[J].时代教育,2016(12)
[2]宋莉敏.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1)
[3]赵普枝.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文理导航,2016(5)
[4]郑辉.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
[5]余雄林.浅谈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6(3)
(湖南省常德市六中,湖南常德4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