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的转向

2020-06-23 09:37侯智玲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图像学人文性综合性

侯智玲

摘要: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是一本兼具了德语学术传统的严谨和英语学术传统的通俗的优秀学术著作。图像学作为一种与同时代的形式分析法相对立的艺术史研究方法,从三个层次入手,对艺术作品进行了内容和意义的解读。本文旨在通过对《图像学研究》一书进行简要的概括梳理,以更深入地了解图像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了解图像学的人文性和综合性,以及这一研究方法的意义和局限,并阐明其在文艺复兴时期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在当下研究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图像学   人文性   综合性   艺术史的转向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180-02

图像学的概念在1912年由阿比·瓦尔堡首次提出,图像学也由此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出现。而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图像学脱离辅助地位成为艺术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学科转折点”[1],使图像学与当时盛行的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比肩对立,成为另一种成熟且成体系的艺术史研究方法。

一、全书梳理

(一)序言

在正文之前的三则序言中,第一则中译本序对我们了解此书的相关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序中引言和第Ⅰ部分介绍了潘诺夫斯基的生平背景和学术地位;第Ⅱ部分从文体、理论、评价三个部分对该书做了一个简略述要;第Ⅲ部分介绍了潘诺夫斯基的其他一些重要研究成果;第Ⅳ部分介绍了潘诺夫斯基深厚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个人兴趣;第Ⅴ部分,译者通过引用贡布里希和科雷乔对潘诺夫斯基整个学术取向的批评以及贡布里希对潘诺夫斯基个人的赞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立体的潘诺夫斯基形象。

第二则1962年版的序言中,作者对正文各个部分的缺漏和有误的内容进行了一些具体修正,并事无巨细的列举了大量参考目录来吸引读者对书中的细节内容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足见作者治学著书的严谨和不辞劳苦的态度。

(二)正文

在正文中,导论部分是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论的具体阐释,而其余五个部分是运用图像学方法分析图像的具体案例。本文在这里仅对导论部分作详细梳理,其余部分不作细致解读。

潘诺夫斯基在导论一开始便抛出了“图像志”一词,并明确了图像志的研究对象是“与美术作品的‘形式相对的作品的主题与意义”。其次潘诺夫斯基对主题和意义进行了界定,将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区分为第一性或自然的主题、第二性或程式主题、内在意义和内容三种。这三个层次需要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对艺术作品的正确理解。

在导论的第二部分,潘诺夫斯基纠正了一个重要的谬误,即古典文化在中世纪时期完全中断,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才得以恢复这一长久根深蒂固的观点,并认为古典文化不仅未曾断绝,且在中世纪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流传。而谬论的来源一方面是因为中世纪的人们并不曾将古典文化当作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历史现象来看待,而只是将之视为一个巨大的知识宝藏,将诸多古典母题直接拿来运用到基督教的主题中,或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古典主题,从而造成了古典母题与古典主题的分离,再加上中世纪基督教与古典时期异教之间存在的情感差异,长此以往便给人留下一种古典文化中断的印象。而文艺复兴之所以被称为“古典文化的再生”,是因为古典母题与古典主题的重新统一,但由于漫长的中世纪中基督教的洗礼使人的思想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人们的趣味和创造倾向也彻底发生改变,导致这种统一只是在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下的重新统一。

二、图像学的综合性与人文性

(一)综合性

与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相对比,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要真正对作品做图像学意义上的理解,需要具有以风格史来辅助的实际经验、以类型史来修正的原典知识、以及以文化征象史来补充矫正的“综合直觉”。图像学研究者需要有跨学科的意识,也需要熟练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一副简单的图像背后,可能是浩如烟海的书目典籍和漫漫无期的探索之路,图像的来源出处可能晦暗不清,画面具体细节的形成可能经历了多方曲解和误用,艺术家本人的思想源泉和创作风格可能一变再变,所有这些都需要研究者具有如同破案一般的敏锐和精细。

潘诺夫斯基认为艺术史家需要有一种比“天真”的观者更强烈的自觉,需要认识到自身的文化素养只取决于其所处的特定时代、地域背景,因而去尽可能的“探讨他的研究对象被创作时的环境背景、材料媒体、作品状况、年代、作者、目的”等,还需要“和同类的作品做比较,并且去检视当时当地论述美学标准的著作,读有关神学或神话的故事……进一步确认其历史地位,并且将创作者的个人贡献同他的前辈与同辈们的部分,一一区分开来。他去研究决定视觉艺术表达的形式原则,或者去探究建筑上处理可被称为结构特色的方式……并且观察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和独立的表现传统的作用两者之间的交替运作……去尽力熟悉其时代与国度的社会、宗教和哲学的看法态度”[2],如此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像学的艺术史研究。

(二)人文性

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对有关古典母题与古典主题的原典知识和文献资料事无巨细的查阅、溯源、了解、运用,还能看到作者始终贯穿其中的人文主义关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古典时代“人性”与“蛮性”的两相对立与中世纪“人性”与“神性”的相互对照中应运而生,潘诺夫斯基在其艺术史研究中也始终秉承着一种人文主义的态度,对这条开始关注“人性”的思想动脉投以高度重视。的确,人文主义犹如血液,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重新发现了艺术的生命力,也让研究过程中无生命的资料、作品活了起来,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而艺术史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独立,真正成为一门有价值的独立学科。而这种人文主义,同样是我们做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我们研究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进行考古式的发现,也不是为了博物馆式的保存,而是为了在追踪人类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认识人性、认识自我,从而探索人类历史前进过程中更为曲折幽微、复杂难辨的思维真相。

三、图像学的意义和局限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吸纳了康德的“先验思想”与黑格尔的历史“整体性”概念,也得益于对沃尔夫林形式分析理论的批判,使艺术史的关注点从形式转向内容,解释了人的观念被特定的艺术作品视觉化、图像化的内在成因,同时又综合了多门学科来研究,使得艺术史得以从多种角度来解读,由此确证了艺术史在人文学科中的地位。

当然图像学也具有它自己的局限性,比如很多学者认为潘诺夫斯基主要着眼于中世纪和北方文艺复兴艺术,将有文献记载的作品与公认的杰作等量齐观,并为所有作品预设了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想在内;又比如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认为,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更多是对图像本身的直觉推断,这种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同时,彼得·伯克也认为这种研究方法“缺少社会的维度,忽略了图像的社会背景”,在他看来,尽管潘诺夫斯基的“研究目标是想找出画像的‘特有的意义,但从来不提出以下這样的问题:这个意义是对什么人而言的”[3]。

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在当下多元化的社会语境中对于跨学科的综合性理论研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尤其在视觉艺术的范畴逐渐扩大的当下,图像传递信息、表达理念的功能又进一步增强,对图像的解读也变得愈发重要,因此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论对于我们仍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2][美]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英]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杨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卉康.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5]楚小庆.艺术史研究中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视角及其阐释[J].江西社会科学,2011,(04).

[6]郁火星,张守宇.现代西方艺术研究中的图像学方法[J].艺术百家,2012,(03).

[7]沈静.论艺术史研究的图像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4,(03).

猜你喜欢
图像学人文性综合性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