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演唱中形与神的关系处理研究

2020-06-23 09:37刘亚萍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

刘亚萍

摘要:优秀的音乐表演家能够将作品中的形与神表达的淋漓尽致,形似和神似是舞台音乐表演的灵魂和基础。基于此,本文就关于什么是音乐表演中的形、神,笔者将从民族声乐演唱视角,探讨舞台表演艺术中的“神”与“形”的关系及其处理。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   神似   形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168-02

舞台表演艺术是一门需要表演者通过演唱、演奏等技巧的表现来表达音乐作品涵义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本文以民族声乐演唱为着眼点,对演唱过程中所要处理的“形”与“神”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阐释自己的观点。

一、模仿深入出神韵

音乐表演中的“形”其实指的就是表面上的、外形上的,“神”指的是内在的、精神上的。唐代的张九龄曾说过:艺术要达到“意得神传,笔精形似”意思就是说要在精神上领悟并做到传神,外形上精确做到形似。

(一)模仿

著名导演艺术家焦菊隐先生说:“通过形似达到神似,主要在神似”。而想要做到神似每个音乐表演主体都要经历的第一步就是模仿。声乐表演者在表演的起始时期都需要踩在前辈的肩膀上往前看,积累一定经验,打下坚实的舞台基础,为自己提供音乐作品再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在声乐表演模仿初期,表演者要从发音、吐字、表现等方面着手模仿,努力做到气息运用恰当、发音洪亮、吐字清晰、表现大方得体,特别是在语言表现方面,是声乐表演模仿的重要环节,对语言表现的模仿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表演效果。如想要唱好民歌,开口唱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地方方言。语调的平平仄仄都需仔细琢磨。民族的声乐演唱,是扎根于自己民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与平常生活息息相关,演唱的就是一种生活、一种情怀。除了要学习方言,更要常常对比琢磨,以抓住方言的特色与韵味,掌握主要的发音技巧和语调意义。一旦能够掌握其要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赋予歌曲演唱极大的灵性。

(二)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神似”的本质是“传神”,也可以说是“传情”,想要传情就要了解歌曲中想要表达的歌词内在含义、曲调中饱含的情谊。歌词方面,声乐是贴近大众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所以,观众可以通过优美的歌词直接了解歌曲的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而声乐表演想要取得完美的艺术情感表现效果,就必须要深入剖析,一字一句,一字一句的进行打磨和推敲,还原语言表达的真实情景,身临其境般的切实体会,以此来深入歌词内部,深入了解,才能拥有最真实的感受,进行强烈的有感而发,来切实的打动声乐表演艺术的最终观众和听众们。

曲调变化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多民族的个性组成决定了我国音乐艺术表现风格的多样化及多元化。受到各地区域特点、民俗文化、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以南方和北方为主的两大方面的音乐表现风格,南方音乐曲调悠扬、婉转清秀,北方音乐高亢华丽、歌声嘹亮。与此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表现风格各具特色,色彩鲜明。例如西北的民歌、东北的二人转,这些旋律一响起人们就能将其分辨出。把握住各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曲调变化,才能抓住歌曲的特点,表演出不同民族鲜明的性格特征以及嗓音特色,进一步取得理想表演效果。

贝多芬说过:“音乐不再谱上,而在谱子之间”。所谓灵魂歌者,其是将音乐作品中的最深处灵魂挖掘出来,将其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接收的观众面前,机械的语言变化,是无法展现歌曲的艺术魅力的,换个角度来说,作为审美主题的听众,也是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当他听到没有感情的音乐作品时,这个审美对象感受到的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自我丧失,不用说感受到神似,连美也是无法感受的。只有深入音乐作品生命深处,且通过不断的歌唱练习,实现思想上的升华,技术上的提高,才能做到超越創新型的“神似”,引发接收者、欣赏者的真情流露。

二、努力塑形似

通过形使观众得到神的感受,关键不在形,但又必须通过形。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如果一个歌唱表演者在舞台上自始至终只唱而没有眉眼、肢体、身段动作,没有鲜明的表现力,那么就不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以及精神上的美的享受,没有表现力以及吸引力,就无法打动观众,声乐艺术便失去了吸引力。我国的京剧就是唱与表演结合的综合艺术,著名的京剧艺术家侯喜瑞曾说过:“‘做就是说表演为主。表演不论哭、笑、怒、惊、喜等,都要通过手、眼、身、步、口五法。五法纯熟,功夫扎实,就能有所施展”。因此,表演者需要有一些形体上的造型训练,以便更好地表达声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一)眼神

人们经常说,眼睛是打开心灵的窗户,人物内心的情感最容易从眼神中流露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都能反应出不同的人物心态与感情。这就好像我们常常习惯通过一个人的眼睛判断某个人的内心世界一样,不管是表现忧愁思念之情,还是表现喜怒哀乐,都会体现在眼神中,眼神是人情感的重要发源地。演唱者通过对自己眼神的变换,常常能表达出不同的情绪。如京剧演员表演时,喜怒哀乐都在眼睛里,会对着镜子对着飞鸟快速移动的物体练,目的是为了训练眼神表现,但不是把眼神锁定死,而是随着人物规定情景变化而变更。而在音乐表演上,我们的侧重点是要懂得眼神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能做到与观众眼神交流互动;其次,能够用眼光示意高低远近处,让观众明白你的意思;再有,如果有同台演员,相互之间一定要有眼神交流;最重要的是,用眼睛表达不同的情感,才能唱出“精、神、气”,才能把歌唱活,才能让自己的演唱打动人心。

(二)面部表情

有了眼神,我们也要管理好自己的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最能细腻表现人物情感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也认为:“一般来说,歌唱时保持微笑的状态,给予观众的感觉最亲切,这也是我们歌唱时最容易做到的,而且我们保持微笑状态时,歌唱会用到的器官基本都处于较为理想的位置”。我们微笑时,笑肌会抬起来,当笑肌抬起后,口腔内的上颚跟软腭也就同时抬起来了,利于歌声的传导。演唱者在台下练习时除了要注意运用基本的技能技法,也要注意对于面部表情的管理,面部表情在表演中常常能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表情要与歌曲相当,表演时收放自如。不可过犹不及,更不可面无表情。恰当的表情常常能抓住观众的心,烘托出更好的表演氛围。可以在台下照着镜子练习眼神以及表情,这样在舞台上才能收放自如。

三、形神合一

“神似”是一种精神审美能够感知的最高状态,需要表演者发挥丰富自由的审美感知能力,表演艺术家对事物进行认知、感应以及美好想象,根据自己的审美感知主观想法对作品加以创新,创造出内涵丰富的“神似”精神。最终使舞台表演能够更加的“艺术化”。不同地区的民族,艺术歌曲自然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舞台表演既有外在民族特色,也要有内里民族文化精神。两者相结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整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才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演。一部好的舞台作品,对表演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在演唱过程中就需要表演者更好将“形”与“神”结合起来。在声乐表演中,“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声与情之间的关系,“神似”的作用是“传神”,也可以说是“传情”。在歌唱中主要发挥着主宰的作用。在歌唱中,发挥声音的技巧和嗓音的嘹亮悠扬,都能做到最基本的“传神”,一个优秀的歌者,学习一首新歌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底下细细琢磨歌曲,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向观众传达歌曲的深远意境。优秀的歌唱家是能做到“传情”给观众的,一开口就把人带到那个意境里去。不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视觉的享受。不像是表演,更像是展现一个艺术作品。

四、结语

音乐表演是连接音乐作品与音乐欣赏者之间的桥梁。只有把声音、情感、表演三者结合在一起,以作品为依据,以生活为依据,突出民族声乐在表演上的特点,才能使声乐演唱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做到“声情并茂,神行兼具”,给观众带来具有艺术魅力的美好印象。

参考文献:

[1]赵晓鹏.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大舞台,2012,(04).

[2]黃慧慧.声乐演唱者的形体训练及科学训练方案的建立[J].民族音乐,2009,(06).

[3]肖立群.声乐表演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