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玲工笔画的静物造型研究

2020-06-23 09:37宋君庆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

宋君庆

摘要:近几年来,唐秀玲的作品不再以人物画为主,她画出的一系列的静物花卉作品以空灵优雅的风貌投入我们的视野中,极大的满足观众的审美口味,她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直延续着自己独特的静物画风格,虽然在取材和构图上融入了西方绘画元素,但是她的作品传递出了东方古國的人文情怀和审美心理,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现代感非常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她开辟了一条中国静物花卉表现的发展之路,在保持中国传统韵味的基点上,融入大量新的元素,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可读性,拉开与传统工笔画的距离,更加靠近当代人的审美角度。

关键词:唐秀玲   静物创作   造型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051-02

一、唐秀玲工笔静物创作的艺术特点

(一)独特的构图立意

在西方,构图是与造型、色彩同等重要的绘画形式的要素之一,而在我们的中国画创作教学中,构图却无法和造型笔墨相提并论。构图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整体观,中央美术院丁一林教授编著的《构图新概念》一书中曾说过,在每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中都隐藏着一个和谐的整体,而在艺术品外在的形式中是有一个人们无法涉足的内在世界,人们只有在头脑里贮藏了有秩序的思维,并掌握了那些人们概括外在风格的秩序原理才能介入这个探索过程。视觉艺术的秩序原理也就是探索和谐的整体秘密的敲门砖。

我们的作品虽然只是用生活素材的局部作为表现对象,但作品本身却应该是完整的,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有了这个整体意识,在经营画面时才有了依据,整体观在绘画中的运用就是指:对画面各个局部的有机联系的通盘考虑,以期画面整体的和谐,而不是只突出某个局部的精彩,却破坏了整个画面的和谐。在古代中国画论里面,对“构图”最早涉及的是东晋的顾恺之,他提出的“置陈布势”理论,显示了他是一位擅长图形经营和理性思辨的画家,到南齐谢赫提出了六法论,其中的“经营位置”就是构图,随着古代画家对构图认识的不断加深,至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画之总要”的提出,是中国画构图学说的一个进步。到清代八大山人、石涛的时代,构图的经验理论已十分丰富,形成了定位分疆,分合聚散、题款用印等极具中国民间口诀特点的构图模式。

构图是画家的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以及审美追求的综合表达方式,也是通向画面的第一座桥梁,在唐秀玲的作品《秋色》中可以看到构图推敲的过程构图之初,在边框里开始安排物象位置并分隔空间时,一般是从线开始的,在中国画中,线的表现力是最适合的语言元素,由最初的写生稿,经过推敲之后,变成了一张静物创作《秋色》,小稿看似简单,但它确定了画面的空间位置及物象摆布,完成了画面构图的这一步骤,反复推敲小稿以获得能够更好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创作目的。

在唐秀玲《语境》系列作品中她将不同造型的器皿、桌椅、幔布等组合在一起,放置在室内的一个角落,整体营造出一个静谧空灵的气氛,画面的构图也非常别致。在粗糙的草图中,这几个构图是值得深思的,当把这些具象的桌椅变成抽象的色块时,整个画面的品味也会变的不一样,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繁多的物象会产生视觉疲劳,可能会更倾心于简洁的实物,快节奏的生活中无暇停顿,只好一目了然,简洁与抽象,对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追求,更直击我们心灵,它是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审美情节,把具象的桌椅改成抽象的色块时,画面语言变得更纯粹了,简洁的色块编排和简约的静物摆设,其实在创作中可以省时省力,但也有难度,因为要有独到的发现,在单纯中注入丰富的内容,使观者产生联想,以及达到精神交流的目的。

(二)鲜明的色彩语言

色彩是绘画的主要形式因素之一,也是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唐秀玲在前期作品中多用重彩来表现画面,她曾说过在重彩领域,她所体会到的心理满足,是因为纯天然的闪光的晶体使她怦然心动。但是近些年的静物画作中的色调多是淡雅的,她的绘画和终生以器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的莫兰迪的作品在取材上十分相似,但是她传递出来的精神内核又与莫兰迪不完全相同,唐秀玲的器物作品中有明确的几何造型,色调含蓄淡雅,玻璃器皿似乎也有了温度和生命,展现给我们干净纯粹的画面效果。

(三)标志性的题材元素

当代工笔画的题材在青年画家的促进下有着创新精神,在新工具、新材料,新语言的探索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的绘画风格,唐秀玲的作品《金沙滩》是在重彩画强化色彩和材料改革的新趋向时期创作出来的,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在题材上选择了三个惠安女子,生动地表现出她们在阳光下的金沙滩上缓步走来的场景,整幅作品充分发挥了矿物质颜料的材质特点,使闪亮的天然石色和重彩特有的斑斓、浑厚的特质交相辉映,人与自然交融的金色梦想共同营造出独特的画面意蕴。近些年,唐秀玲的绘画主要以静物器皿和花卉为主,在构图布局、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处理,吸收了西画中的构成和色彩表现因素,路越走越远,心越来越静,唐秀玲的绘画之路变得越来越宽广,她在画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画面的表现状态越来越契合,在密疏精简的绘画构图中,使作品呈现不同于以往的象外之境。

《走过四季》作品中表现的是路边的不起眼的小丁香花,画面中一大簇的丁香花插在玻璃器皿中,丁香花占据了整个画面三分之二的空间,桌子上摆放着一杯绿茶,这杯茶的颜色与丁香花的叶子相呼应,这幅作品取名为《走过四季》,是以普通的静物花卉来赋予以特殊寓意:人生如茶,丁香为伴,追忆往事,品味人生的浮沉,所谓的一花一世界,品茶与赏花升华了人生境界。一幅作品将一张白纸变成一件有灵性、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并且能把感情全部印浸在里面,是唐秀玲她那份对生活的真诚与感动,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去拥抱自然的方式,在画中充分的展示出来,她采用了西画中静物插画的图式,表达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也开辟了花卉题材的新天地,为这一题材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和审美视野。

二、唐秀玲工笔静物造型创作的意义和启示

(一)当代审美观念的变化

唐秀玲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审美意识的传承,也看到了充满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绘画的观念,人类在不同的时代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工笔画家们在跟随着时代进步的同时,也会体会到时代带给他们过快的步伐和生活压力,如果不被时代所淘汰,他们要把创新精神赋予在绘画中,要保持着纯粹的工笔语言,工笔画的衍变关系与时代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当代社会,是需要我们去探讨的,当代的工笔画大多依托创作题材、工具材料的开拓,绘画语言的锤炼来传达给观者。

现在的观者有的可以从作品中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思路。当代工笔画与传统的艺术作品不同,它不像传统的艺术作品中追求某种诗意般的境界,当代工笔画注重的是人与生活,艺术家自我的现实,与时代相连接的艺术风格。

(二)当代工笔画变革的必然性

工笔画发展至今,经历了悠久的变革发展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工笔画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形式语言,这些形式语言包括外在形式语言和内在形式語言,外在形式语言包括有线条色彩和造型构图等因素,内在形式语言即是表现内容和选题构思等因素,这些形式语言决定了画面的视觉美感和影响意义。工笔画中的写实精神与西方的写实造型虽是相近的,但是工笔画中运用特殊的工具材料,画面结构和线条,色彩的构成性及物质材料都表现出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趋势。

三、结语

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对文化的认识,对艺术的感悟中创作出来的,当代的艺术作品是需要广取博收多元化倾向,基于传统,立足于时代,发源于生活,不断创新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工笔画需要寻找新的艺术语言,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不断变化,艺术作品不能仅依赖具体的形式语言,更要探索出新的表现方式,这在中国工笔画的变革发展中是个挑战。

参考文献:

[1]唐秀玲.中国画创作与构图研究[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6.

[2]张世彦.边·位·场·势·美:绘画章法解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高伟川.中国当代美术家图鉴[M].京华出版社,1995.

[4]丁一林,马小腾.解构与重构:构图新概念[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

[5]李芳.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大学,2012年.

[6]唐秀玲.走进重彩[J].美术,2003,(03).

[7]汪为胜.唐秀玲的静物花卉[J].中国书画,2014,(06).

[8]唐秀玲.唐秀玲作品[J].中国书画,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