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2020-06-23 09:37崔婷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书法艺术影响

崔婷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华的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力大,还影响范围广且深远。书法艺术是中国历史上一门古老而悠久的艺术,艺术的发展也深受社会历史的影响,主流文化对于书法艺术的影响是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地去感受思想与艺术的真谛。

关键词:儒家思想   书法艺术   影响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029-02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涵极其丰富,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等。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它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因此,书法作为一门本土的文化艺术,儒家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书法艺术,书法也正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两者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也有利于形成书法艺术繁荣的局面。

一、儒家思想对书法体系的影响

在书法发展史的长河中,大约从汉代开始产生,儒家思想对书法理论体系产生影响。

中国最早的書论汉代赵壹的《非草书》,文章言简意赅,共一千余字,明确了书法品格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将书法纳入儒学体系之中。“明确地树立一个儒家文化形象——书家对于儒家文化的遵循是最根本的宗旨。”[1]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及重要性,儒家思想融会贯通更有利于书法艺术呈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例如文中:草书“非圣人所造”,“盖技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课吏,博士不以此试讲,四科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然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非草书》中展现出了当时大臣们热情高涨的学书现象,并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性地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虽然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儒家思想和书法之间的关系,但是赵壹作为儒家身份的代表人物表明针对沉溺草书现象的批判的态度,也是儒家思想对于书法艺术跨时代的意义。

在秦始皇时期,实行统一六国文字,一定程度上对文字的传播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为了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秦朝的“焚书坑儒”事件是对文字灾难性地打击,是文字发展史上难以抹去的一笔。幸运地是,汉代是一个科学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在长安设立太学,被众人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在政治方面,执政者励精图治,采用“文治”的方式,极大地利于文字的普及,同时也促进书法和儒学思想观念的相互融合。此外,汉代还设置“五经博士”,要求讲经、读经和传经,对于文字的内容的要求性和书写的规范严谨做出了更高的规范和要求。

总而言之,儒家的思想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儒家中庸思想对书法审美的影响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所产生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中庸”一词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德也,其至矣乎。”“中庸”的“中”是指中正、恰到好处。“庸”是指平常、常道的意思。但是,“中庸”并非简单的指好坏的、中间的或者“不好不坏”,它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伦理学说。中庸思想,追求中常之道,不走极端,符合万事万物的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也是儒家政治思想、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已经成为中国人审美观念的一部分。

书法是一门黑与白的传统艺术,创造出的空间布白,形成一种和谐的艺术形象,这正是儒家的“中庸”思想在书写过程中无意识的体现。

唐代孙过庭《书谱》记载:“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2]这段话是针对艺术创作中多样统一规律的高度概括。即一点的起笔,将成为整个字的规范;一个字的姿态,就是通篇文字的准则,在书法中即是书法的起笔决定字体,首字决定整篇章。“违”即是参差变化,错综杂乱,若在书写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违”就会令整篇呈现出混乱而无统一之感。“和”就是整齐、协调,若一味地强调“和”,整个篇幅就会呈现出单调划一,缺少艺术的动感与活泼。“违”与“和”两者既是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的美学原理,是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同时,又指出否定两个极端——“犯”与“同”,以免呈现出杂乱无章的样式。总之,在孙过庭的书学理论中,“违”与“和”两者的论述是科学且合理的。

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的阐述尤为精彩:“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著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3]将艺术的刚劲与柔美、雄强与秀丽等矛盾对立的因子相互协调统一,恰当地处理主体与客体、人物自然之间的一致性,从而达到苍劲中蕴含文雅、秀丽中包含骨气的大美境界。刘熙载指出书法要兼备阴阳二气,像篆隶正书这类的书体要在静态中表现出动态的美,像行草书这类书体要在动态中蕴含着静态美的意境。总之,就是一种对立统一的中和之美。

除了在书体之中有所体现之外,在书法的用笔中也有蕴含。书法的书写工具——毛笔,具有圆而聚的特点,因此决定了中锋行笔是书法的最佳行笔方式。中锋的含义即是在行笔的过程,毛笔的主毫在笔画的中间位置,次毫毛在线条的两边求线条厚实饱满,因而呈现出圆浑的面貌;侧锋即是毛笔的主毫毛在书写运行时偏向毛笔的一侧,求其妍美之势,因而呈现出方的态势。这种中锋与侧锋也还是“中和”的问题。

书法美学中的两种概念——“刚柔”“阴阳”,这两个概念的具体表现形态即是“阳刚之美”“阴柔之美”,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阳刚之美”是一种劲健、刚烈的美,在气势上表现出力度大且猛烈,在用墨上,表现出笔翰墨畅,明快强烈的样子;“阴柔之美”是清丽之美,表现形式及各种因素之间既不浮夸也不失法度,相互协调。

上述这些思想观念和艺术形态,也正是儒家思想影响下而形成的。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书法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和审美观念,但是儒家中庸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书法家的审美观念,儒家的思想观念也在促进书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三、儒家思想对于书法家的指导作用

一幅作品所呈现出的面貌、艺术气息、精神内涵、生命的活力与书法家的个人修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不仅仅需要在技法上苦下功夫,还要加强“字外功夫”。“字外功夫”就是我们常说的书法家的内在修养问题。书法修养是多方面的,例如绘画、文学、美学等等,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哲学思想,儒家思想也正是哲學思想的一部分。

在中国史上唐代重要的书家颜真卿,可谓凝聚儒家思想颇为丰厚的人物。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颜真卿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的形象,还有置生死于不顾的大义风度是笔者对颜真卿人物形象的概括。历史上洪迈说:“颜鲁公忠义大节,照映今古,岂唯唐朝人士罕见比伦,自汉以来殆可屈指也。”[4]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评论颜真卿说:“颜公书人,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威重,人初见而威之,愈久愈可爱。”

公元757年,安禄山发动叛乱事件,颜真卿未等及皇帝下令,率领他的族兄、颜杲卿起兵讨伐贼,他统兵二十万与叛军激战,最后打胜仗。颜真卿的传世佳作《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其为颜真卿追思在“安史之乱”中遇害的侄子颜季明而做的一篇祭文,颜真卿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笔墨进行合理的宣泄和抒发,作品的表现便是颜真卿悲愤难抑的内心情感的写照。颜真卿用书法艺术的语言来表达他对叛贼的憎恨之情。颜真卿的自身修养决定了他创作的书法作品气格的高度,更是注定了颜真卿的不平凡。

颜真卿只是历史上一位出色的代表人物,在历史上的还有诸多书家,都表现出儒家思想对于书法家人格的建成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便是对其最通俗易懂的解释。儒家思想所体现的对于人格生命的尊重对于书法家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让更多的书家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会涌现出更多高层次的作品。

总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度,为了让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思想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必不可少,这样中华文化更加博大精深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中国书法批评史[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

[2]孙宝文.孙过庭书谱[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3]启功.论书句[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4]洪迈.容斋续笔(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书法艺术影响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Why Learn Chinese?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