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优化探析

2020-06-23 04:07马囡
决策探索 2020年12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高校优化

马囡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期,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从多个角度给出其路径优化的策略,以期能充分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推进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优化

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更高的要求。探求其优化路径,成为保证教育公平、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课题。

一、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

(一)育人观念相对落后

一是思想引领不足。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重心在经济帮扶上,虽避免了学生因经济原因而失学,但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资助育人仅强调经济帮扶,显然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思想引领欠缺,使受资助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依赖性,认为获得国家、学校的资助是理所应当,缺乏应有的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受经济水平限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缺少书本知识以外的素质拓展,高校也缺乏培养其综合素质的措施,使其在实习和就业中处于相对劣势。

(二)工作团队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专职人员配备不足。根据相关文件,资助管理专职人员应按照师生比1:2500配备。现实中很多高校的资助中心人员配备不足,通常都是依靠二级学院的辅导员开展工作,人员变动较频繁。

二是缺少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高校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考核多为资助程序是否合规、信息上报是否准确,在职称职务的考核中也缺少正向激励的引导,这显然不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

(三)勤工助学岗位与实际需求间的差距较大

勤工助学岗位通常以校内为主,岗位数量有限,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岗位一般是在行政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进行机械性劳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品质,但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引导性不强。

二、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优化的策略

(一)转变思维,全方位育人

一是注重励志感恩精神的培养。在经济资助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高校可以通过“朋辈教育”,评选励志人物,树立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信自强的品质。

二是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扶持勤工助学社团、开展品牌活动等途径,来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二)完善制度,全员育人

一是高校要统筹协调人力资源,按照要求配齐资助专职人员。同时应当建立起相对稳定、经验丰富的工作团队,来共同完成心理咨询、素质拓展、社团指导等专业工作,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具体来讲,物质激励可以体现为在职称职务评定中增加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考核,精神激励则可以通过评选先进人物、宣传先进事迹等方式实施。

(三)加强学校与企业、政府间的合作

拓展勤工助学岗位,既可以在经济上缓解贫困学生的压力,又可以增加其社会实践机会,提高综合能力。校内资源有限,高校应加强与企业、政府间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高校还可以采取提高实践学分比重、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等方法。

(四)运用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高校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校园卡消费、勤工助学情况等,来及时调整资助对象和资助方法,实现资助工作的动态运转。比如,通过分析发现某些学生经济困难,可以增加对其的资助。反之,如果情况改善,也可减少资助,做到精准帮扶。同时,还可以运用新媒体将以往单向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学生与学校的双向互动,有利于高校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育人方案。

总之,脱贫攻坚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优化还需要不斷深入探索,用发展的眼光和服务学生的意识来完成时代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爱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2.

[2]俞淼.高校资助育人“济困、立志、强能”发展性辅导三维模式探析[J].智库时代,2020,2.

[3]于晶晶,王健,周银.精准扶贫视野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J].科技视界,2019,35.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高校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