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时
引言
“跨界”指的是跨越两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从而产生新行业、新领域、新模式、新风格等。跨界合作是将不同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并且为跨界合作双方提供便利,最大化的满足双方的利益,通过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工作。跨界融合意味着合作与交融,档案工作跨界合作包括任何突破档案工作外延、档案领域服务边界的实践活动。[1]档案工作跨界合作促进了不同机构的互惠共赢,并且使各方面研究视野得到拓展。如今,新兴技术迅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档案部门必须运用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指导实际工作;同时,档案利用的社会化趋势、用户日益变化的个性需求也促使着档案界寻求新的合作机会与模式。在此背景下,目前的档案工作正在向着跨界融合的趋势发展,档案界正在积极地走出去,尝试着跨越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之间的界限,与其他领域进行相互沟通,协同发展。
一、跨界合作对象的多元化
档案机构正在充分调动其他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档案服务,机构间的合作是一种共赢。档案机构通过合作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价值,借助其他机构往往能扩大影响,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档案服务的客体用户也能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其中,档案机构与文化机构、企业机构的合作是比较丰富的。
1.与文化机构的合作
档案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机构的合作逐渐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档案不仅仅存在于档案馆之中,博物馆、图书馆或民间也散落着一些档案资源,在与这些机构合作时,可以将档案信息资源加以整合,能够使档案部门的档案资料更加全面,从而丰富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内容。如“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览项目,这是北京市档案局和首都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展览。在这次展览中,北京市档案馆提供了《乾隆京城全图》,并将其做成地灯,供参观者行走;图书馆提供了描写四合院的文章,让参展者了解北京胡同的故事;博物馆提供了四合院的模拟实物图,让参展者身临其境。[2]2018年10月30日,芬兰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和科学计算中心(CSC)下属的信息科技中心(IT Center for Science)签订相关协议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促进文化遗产共享和利用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和相关基础设施,彼此分享专业技术与知识,有利于三家机构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3]
2.与企业机构的合作
档案部门与企业机构的跨界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服务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努力开拓档案利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也是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如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就依托丰富的档案资源,与相关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合作,将制造产业与档案文化相结合,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织造相结合,积极探索档企合作的形式,为档案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多样途径。档企合作基地在利用档案复制传统丝绸面料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丝绸的功能开发和使用领域的拓展,以使丝绸产品在更大范围内被公众知晓,如档企合作基地推出了罗灯、罗扇、手包、丝绸书签等系列产品,所形成的“苏罗”品牌为更多消费者所认识。[4]
二、跨界合作形式的广泛化
档案工作的类型丰富多样,既包括档案管理工作也包括档案科学研究、档案宣传、合作与交流工作。在跨界合作的基础上,档案工作的模式正在不断创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具体表现为档案展览的举办、跨界资源整合、开辟档案专栏等。
1.跨界资源整合
跨界资源整合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跨界合作的主要方式。上海“市民云”APP是档案馆与数据服务企业合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平台,档案馆提供了各类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数据服务企业提供了云系统,并将档案资源接入云端,实现档案资源的云端存储与利用,档案用户通过APP便可查询、获取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5]。爱尔兰数字存储库可视为保存历史文化遗产数据库,目前基尔肯尼图书馆就与爱尔兰数字存储库进行了合作,将涵盖基尔肯尼郡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民俗文化等内容的档案纳入爱尔兰数字存储库。经过跨界资源的整合,来自各地的人们都可通过访问爱尔兰数字存储库查阅到基尔肯尼的档案资料,这拓展了基尔肯尼图书馆的档案利用方式[6]。
2.特色档案展览的举办
档案展览的举办是开展档案宣传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档案界与其他各领域开展的特色展览也不胜其数。如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和声音档案馆于2019年9月27日举办了“游戏大师”展览,展出了多种电子游戏机和多款电子游戏。展览妙趣横生,参观者可在展览中度过数小时的“寻宝”和游戏时间。可以看到,澳大利亚档案机构开始重视电子游戏相关档案的收藏和保存[7]。美国国家档案馆曾向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借出14件泰坦尼克号的原件和数十件复制品,来举办一场泰坦尼克号的展览,这些档案资料包括参议院的调查记录、泰坦尼克号乘客的有限责任诉讼文件和国会决议等。这个展览可以帮助公众了解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状况、不同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泰坦尼克号沉没带来的社会影响[8]。
3.开辟档案专栏
档案部门与当地报刊、杂志合作,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档案宣传效能。如安徽省档案馆与合肥晚报合作开办《档案揭秘栏目》,使读者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也有读者将自己的档案资料捐献给档案馆,为丰富档案馆馆藏作出自己的贡献。江苏省档案馆与扬子晚报合作开辟了《档案穿越》专版,通过报刊向公众揭秘江苏历史上的人和事,激发了公民的兴趣,促进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进一步开展[9]。
三、跨界合作成果的多样化
1.档案文创产品
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领域与文创产业的跨界合作的成果表现。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服务形式多样化的生动展现,不仅能够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档案文化产品需求,也可以拉近公众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距离,提升公众的档案意识。云南省档案馆以普洱茶档案为基础,与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云南日报集团合作出版了《山水茶事 别样云南——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普洱茶档案画册》,打造了普洱茶档案文化产品,同时也推动了普洱茶业的发展。故宫档案文创产品更是广受群众的欢迎,其中一款故宫睡衣一经推出,就声名大躁,获得极高的销售額。故宫睡衣将乾隆时期的男蟒戏服、仙鹤纹样及卷草纹木雕匾等意向融合,赋予中国古典元素鲜活的生命力[10]。
2.档案影视作品
档案影视作品是档案跨界合作成果中另一较为丰富的类型。如青岛市档案馆参与制作了微电影三部曲——《寻找失去的记忆》《历史无言》《跨越时空的对话》,档案工作人员参与到编剧工作中去,利用档案讲述历史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1]。为纪念阿波罗11号登月50周年,2019年1月美国上映了由Todd Douglas Miller执导的纪录片《阿波罗11号》,这部纪录片取材于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的影像资料和原始音频资料。拍摄过程中,美国国家档案馆与纪录片制作团队合作找到了包括发射场景、发射控制中心内部场景、任务团队成员的通话录音在内的所有音视频资料,利用档案生动还原了阿波罗11号从发射到登月的整个过程[12]。
四、档案机构参与跨界合作的展望
1.运用新兴技术作为支撑
现代技术可为档案工作跨界合作带来有利的支撑条件,档案部门应主动转变观念,用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维指导实际工作。如2019年8月伊朗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就曾举办交流活动,鼓励科技企业家、人工智能专家积极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并将新兴科技运用到档案馆建设中。活动期间还就大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模式识别、区块链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并讨论了数字数据保存技术、数据采集的联合创建和图书馆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等课题[13]。
档案部门可与技术领域的机构进行合作,运用技术创新合作形式。如虚拟现实技术就与档案展览有着较高的结合点,虚拟现实具有的沉浸特征,能够使展览摆脱传统的图片文字形式,通过构建三维世界,还原档案中记录的历史场景,使参观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华盛顿学院档案馆就与华盛顿学院学术技术部开展了一个合作项目,运用AR技术来展示珍贵的、易碎的档案,并可以在电子设备上显示,这增强了历史档案和文物的可访问性,是公众与档案互动的良好方式[14]。云计算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以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与相关技术机构合作可建设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资源的网络化收集、整理、鉴定、归档,更有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有效提升档案服务的能力。除此之外,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档案库房来,利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稳定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能够把档案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15]。
2.重视民间与个人的力量
可以说,目前档案领域进行跨界合作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以传播档案信息资源,也包括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合作,以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包括与技术机构的合作,以丰富跨界合作的形式。档案部门进行跨界合作时,可开放思路、拓宽途径,寻求多元合作伙伴,与社会各界展开多种形式与内容的合作。在当今协同治理的视角下,民间团体及个人越发成为各项档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一些具有较大社會影响力的个人更能给档案机构提供价值不菲的档案信息资源。
国外的档案机构与个人的合作屡见不鲜。如日内瓦高中学校就发起了一个收集日内瓦体育档案的项目,并鼓励学生、社区成员和公众积极参与,提供相关的档案信息。该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积极地响应,日内瓦高中学校将这些档案信息进行了分类、收集与整理,并发布到了相应网站上,让世界各地的利用者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设备就可了解日内瓦丰富的体育历史和运动传统。[16]爱尔兰顶级厨师Myrtle Allen的档案资料在她去世后就由她的家人捐赠给了爱尔兰克大学,其中包括食谱的手稿和校样、通信记录、餐厅的每日菜单等,这些档案记录和展现了她的厨师生涯,能够为学者、厨师和感兴趣的公众提供利用。[17]日本的村上春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计划将部分个人档案捐赠给母校早稻田大学,其中包括他的畅销小说《挪威的森林》手稿以及大量音乐档案,他希望他的档案能够促进对其作品感兴趣的人的文化交流和互动,从而使早稻田大学成为一个积极开放的文化交流场所。[18]这些合作范例可为我国带来启示,档案部门可通过各种形式与民间与个人建立起合作关系,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就可以作为很好的合作平台,使档案部门与广大群众进行互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另一方面,档案机构虽藏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资源并不是绝对全面的,很多具有价值的档案资源散落民间,档案部门与民间团体的合作,能够让民间人士参与到档案的开发与保护中来,以共同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3.打造档案品牌
品牌是来源于企业管理中的概念,品牌的影响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发展、收益密切相关,可以说,品牌是企业决胜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各方面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立品牌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档案部门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有所发展,就必须引入新的理念,寻求创新,打造出属于自身的品牌。创建档案品牌的过程,也是档案信息文化传播的过程,能够引起社会各个领域的关注,因此,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档案品牌,是跨界合作背景下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档案部门需要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以吸引社会各领域的机构与部门与之进行合作,促进共同发展。首先,档案馆具有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其他机构部门所不具有的独特资源优势,这是档案品牌建设的物质基础,档案馆可根据自身馆藏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形成独特的服务方式。其次,档案品牌建设需要提升档案馆的核心竞争力,并建立品牌战略,完善品牌建设的机制,并根据档案馆的实际情况进行品牌战略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最后,档案品牌的建设需要以用户为导向,充分挖掘用户的需求,并扩大档案宣传,推动档案馆的发展。
另一方面,打造档案品牌离不开与社会各领域的合作,这也是档案部门拓展品牌建设路径的举措之一。档案部门作为文化机构,档案文化建设始终是其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档案部门可以利用优质的档案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机构或社会媒体进行合作,以打造档案品牌,提高档案文化资源的社会接触度,也能更好地实现档案的价值。如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就与当地档案部门进行合作,开辟了一个名为《城纪》的讲述杭州历史文化的专栏,该专栏从当代的视角对大量收集和寻访到的历史档案、口述资料进行深入解读,图文并茂地记录了杭州的地域文化、历史遗存和人文风情[19]。《城纪》专栏曾获全国报纸副刊专栏一等奖,真正成为了档案部门参与建设的品牌栏目。可见,档案品牌的打造不仅仅要依托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更要注重品牌打造的路径,跨界合作便能拓宽档案品牌的建设渠道。
参考文献:
[1][9]徐诺.档案工作中的跨界合作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6(3).
[2][5][11]李思玥.“互联网+”时代下档案馆跨界合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9(6).
[3] 黄霄羽国外档案新闻工作室.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中国档案,2019(1):78-79.
[4]彭聚营,吴芳,陈鑫,卜鉴民.档案开发利用创新模式研究——以建立档企合作基地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6(2):74-76.
[6][12][13]黄霄羽国外档案新闻工作室.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中国档案,2019(9):76-77.
[7]黄霄羽国外档案新闻工作室.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中国档案,2019(8):72-73.
[8]黄霄羽国外档案新闻工作室.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中国档案,2018(9):73-74.
[10]戴艳清,周子晴.档案文创产品开发及推广策略研究——基于故宫文创产品成功经验[J].北京档案,2019(5):26-28.
[14]黄霄羽国外档案新闻工作室.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中国档案,2018(12):63-64.
[15]陈东.智慧城市中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1):90-93.
[16]黄霄羽国外档案新闻工作室.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中国档案,2019(5):68-69.
[17]黄霄羽国外档案新闻工作室.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中国档案,2019(6):74-75.
[18]黄霄羽国外档案新闻工作室.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中国档案,2019(1):78-79.
[19]吕红.社会记忆视角下的档案文化建设——从《城纪》看档案文化品牌打造[J].中国档案,2012(12):30-31.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