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在肿瘤内科化疗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20-06-23 04:11天津市静海区医院肿瘤科天津3016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导管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肿瘤科 (天津 3016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内科化疗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实施肿瘤疾病诊治处理的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PICC输液治疗,而参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治疗。记录、对比两组的静脉穿刺频次、导管留置时长、静脉穿刺费用,两者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诊治后,两组静脉炎、皮肤过敏、渗液及出血现象、导管阻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对照,差异性显著(P<0.05),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70.00%(P<0.05)。结论:PICC在肿瘤内科化疗长期输液患者中可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化疗舒适度。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由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处理,且导管尖端位置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区域或上腔静脉中下方三分之一位置处[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的操作方式具备便捷性的特征,用途相对广泛,应用时间具备长期性的特征,其安全性能较佳,有助于缩减静脉穿刺处理的频率,降低高渗性溶液及化疗药剂对血管的刺激性作用。现阶段,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已经在抗生素治疗、肠外营养、肿瘤化疗等治疗方案中获得广泛应用。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于本院实施肿瘤疾病诊治处理的患者120例,依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运用PICC治疗方案的患者属于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案的患者属于参照组。观察组中男女例数为31:29,年龄均数为(45.38±2.28)岁;参照组中男女例数之比为32:28,年龄均数为(43.28±2.54)岁。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案。在外周静脉部位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理,确定血管位置,并对穿刺区域实施消毒处理,开启护针套管。穿刺处理时患者需保持左手收紧握拳姿势,入针方向与皮肤成角为15°。待血液成功回流后,将针芯拔出,并使用透明胶带进行固定。观察组运用PICC治疗方案。选用单腔静脉导管对患者的外周静脉部位进行穿刺处理,穿刺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水平体位,外展手臂与躯干间呈90°直角关系。贵要静脉是头静脉及肘部的中央静脉,静脉相对粗直,瓣膜较少。评估穿刺位置与肋骨的间距,对皮肤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随后沿静脉实施穿刺处理。置入导管,明确导管尖端的部位,再对穿刺部位实施消毒处理,并使用透明胶带进行固定[2]。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对比两组的静脉穿刺频次、导管留置时长、静脉穿刺费用;

(2)记录、对比两者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不良症状:静脉炎、皮肤过敏、渗液及出血现象、导管阻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作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方案的相关指标对照

参照组中静脉穿刺频次、导管留置时长、静脉穿刺费用对应的数值分别为(11.54±3.28)次、(68.43±8.65)h、(368.32±55.37)元,观察组中静脉穿刺频次、导管留置时长、静脉穿刺费用对应的数值分别为(3.12±2.26)次、(4021.34±523.29)h、(2045.43±123.72)元。可见,两组在静脉穿刺频次、导管留置时长、静脉穿刺费用等指标方面对照,差异性显著,且观察组表现更佳(P<0.05)。

2.2 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分析

接受诊治后,两组静脉炎、皮肤过敏、渗液及出血现象、导管阻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对照,差异性显著(P<0.05),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7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对照[例数(%)]

3.讨论

恶性肿瘤是指机体的细胞增殖进程发生异常,异常增值的细胞由于偏离了原来的生存环境而逐渐演变为癌细胞,并不断攻击淋巴系统及循环系统,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造成了双重打击。临床上通常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化疗、血小板及血液输注及其他支持疗法等多种治疗方式实施诊治处理,而且在上述治疗方案中均需创建可靠、有效的静脉通路[3]。由于肿瘤患者需要长时间进行化疗处理,血管经化疗药物反复刺激,极易发生感染、疼痛等不良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一次PICC穿刺处理的保留时间可长达一年,甚至能够保留更久,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患者因频繁化疗输液引发的疼痛感,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PICC穿刺处理中使用的导管为软导管及间歇导管,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干扰,而且整个穿刺过程是在X射线的辅助下进行,安全系数较高[4]。在化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入PICC治疗方案,不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能力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经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案实施诊治处理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案中,针头脱落情形时有发生,对患者皮肤部位的血管产生反复的刺激性作用,致使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肌肉疼痛感,极易产生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诊治依从性减弱。PICC治疗方案能够为患者提供便利,提升患者的诊治依从性及配合度,增强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信心[5]。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可知,两组在静脉穿刺频次、导管留置时长、静脉穿刺费用等指标方面对照,差异性显著,且观察组表现更佳。接受诊治后,两组静脉炎、皮肤过敏、渗液及出血现象、导管阻塞、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对照,差异性显著,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70.00%。

综上所述,给予肿瘤内科化疗长期输液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方案,相较于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案,有助于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削减不良症状发生的可能性,缓解患者化疗过程中存在的疼痛感,而且操作相对便捷,安全系数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导管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