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华,朱 靖,刘远昌,李文东
(1.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500;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南山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白内障是临床最常见的眼病之一,占致盲眼病的25%~50%。目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去除已经混浊的晶体,装入透明的人工晶体,取代天然晶体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视力[1]。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级医疗机构手术量逐年递增,很多医院出现“一床难求”、长时间排队等候手术的现象。日间手术指患者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入院、手术及出院的过程[2],本研究将其运用于县级医院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河源市东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常规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43~82岁,平均(68.7±5.6)岁;病程1~6个月,平均(2.65±0.56)个月。观察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45~85岁,平均(68.2±5.4)岁;病程1~5个月,平均(2.71±0.44)个月。两组患者均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合并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患者比例为21∶20,合并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患者比例为35∶36。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白内障且不是先天性白内障者[3];不存在手术禁忌证;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眼球发育正常,不影响手术情况,且未合并其他眼部疾病。
1.3 排除标准 近期发生脑卒中症状者;存在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者;血压和血糖等相关指标长期处于正常范围外,且难以有效控制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晶状体呈半脱位或全脱位状态者;白内障伴有角膜内皮细胞严重变性、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者;有器官移植史,如角膜移植、肾移植及出血倾向者。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检查视功能,包括光感、光定位、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等,同时检查患者眼压、角膜、晶状体情况,观察是否存在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术后第2日予以视力、裂隙灯检查,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每日3~4次,连续使用2~3周,必要时可改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观察组术后2周内随诊,常规组术后3个月内随诊,了解视力恢复情况,定期利用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
2.1 常规组 采取住院手术治疗。由医师开具住院证明后到住院处办理入院,入院后遵医嘱完成相关检查,包括测量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冲洗患者双眼泪道,检查患者血压、心电图、胸片,检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空腹血糖,并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待各项检查完成后,住院医师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安排手术时间,在手术开始前1~3 d予以抗生素滴眼液,每日3~6次;手术正式开始前,清洗患者眼部,先用棉签蘸肥皂水洗净睫毛、眼睑、眉毛及周围皮肤,用眼部冲洗液冲净眼睑及周围皮肤,嘱患者睁眼,用眼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轻柔翻转上眼睑,继续冲洗,再恢复上眼睑;嘱患者轻闭眼睛,冲洗眼睑及周围皮肤;洗毕时应用棉签擦干眼睑及周围皮肤,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执行手术,待手术结束后住院观察,无异常情况发生即可出院。
2.2 观察组 采取日间手术治疗。直接在门诊完成相关检查,检查结束后由医师安排手术时间。手术当天办理入院,入院后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在术前每半小时滴一次抗生素滴眼液。手术前相关操作与常规组一致,待手术结束后观察一夜,次日若无异常情况即可办理出院。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床位时长、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等待床位时长、住院时间及治疗总费用比较观察组等待床位时长、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治疗总费用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白内障患者等待床位时长、住院时间及治疗总费用比较(±s)
表1 两组白内障患者等待床位时长、住院时间及治疗总费用比较(±s)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等待床位时长(d)住院时间(d)治疗总费用(元)观察组 56 2.21±0.56▲ 1.00±0.00▲ 6 322.21±155.74▲常规组 56 17.52±4.41 6.13±2.24 6 899.53±311.54
(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白内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日间手术是20世纪初一位英国医师首次提出,经多年发展,已在欧美国家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我国于21世纪初引入此观念,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日间手术已在北京、上海等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实施。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已有一半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日间手术,但基数庞大的县级医院仍是一片空白[4]。本研究选取县级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观察日间手术模式在县级医院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中国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做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等待床位时长、住院时间及治疗总费用均明显少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县级医院白内障患者采用日间手术模式切实可行。日间手术在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大的便捷性,可以让患者在住院24 h内尽快完成术前准备、手术治疗,有效节约医院资源和治疗成本,减轻医保负担,优化社会医疗资源的配置。但经临床研究发现,实施日间手术治疗的要求极高,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需经过日间手术相关流程的培训,主刀医师及护理人员需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能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另外,医师需熟练掌握日间手术治疗的禁忌证,降低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5]。
综上所述,县级医院白内障患者采用日间手术治疗可以有效解决医院一床难求的现象,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在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节约治疗成本,降低医保支付压力,合理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