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娟,谢 瑞,庄明辉,戴文康,于 杰,朱立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是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失稳等因素导致的上位椎体与其相邻的下位椎体相对向前的滑移,严重时可压迫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并因此出现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的疾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导致中老年人活动障碍的临床骨科常见病之一,本团队完成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康复一体化研究(行业专项)”,本次对该项目北京市病例进行中远期随访,旨在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的中远期疗效、复发情况、手术率等,并了解患者运动习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纳入北京市患者146例,79例为获得随访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16例,女63例。入组治疗时年龄45~73岁,平均58.25岁;病程2 d~30年,平均3.3年。其中40例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腰椎旋转复位手法+腰椎康复操治疗,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腰椎牵引+腰围制动治疗。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Will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2)年龄45~75岁。3)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先天性脊柱病变造成的滑脱;2)脊柱感染、创伤骨折、肿瘤、结核、骨质疏松造成的滑脱。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4)精神证或老年痴呆患者。5)发育不良型、峡部裂型、创伤型、病理型腰椎滑脱。6)手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1.5 治疗方法[2]观察组接受坐位腰椎旋转复位法+腰椎康复操治疗,对照组接受腰椎牵引+佩戴腰围治疗。观察组坐位腰椎旋转复位法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腰椎康复操分为揉摩腰背、风摆荷叶、前鞠探足、飞燕点水、团身滚腰、踏自行车六部,指导患者每日锻炼1次,连续3周。对照组牵引质量由小量开始,增加至患者体质量50%,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3周;腰围要求患者除卧床外,起立活动时佩戴腰围制动。
1.6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3]。
1.7 中远期随访资料 完成随访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79例,年龄51~78岁;病程 6~35年;15例随访5年,54例随访6年,10例随访7年。其中Ⅰ°滑脱78例,仅有1例Ⅱ°滑脱。
1.8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后,随访6个月与随访5~7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比较 治疗后与随访5~7年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访时点患者腰痛情况比治疗后有所加重;而随访6个月与随访5~7年VAS评分和 JOA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访期患者腰痛情况无明显加重。见表1。
表1 治疗后与随访6个月、5~7年的VAS评分与JOA 评分比较(±s)Tab.1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nd JOA score after treatment and follow-up for 6 months and 5-7 years(±s) 分
表1 治疗后与随访6个月、5~7年的VAS评分与JOA 评分比较(±s)Tab.1Comparison of VAS score and JOA score after treatment and follow-up for 6 months and 5-7 years(±s) 分
注:与随访 5~7 年的 VAS、JOA 评分比较,*P<0.05。
观察指标 治疗后 6个月 5~7年VAS 2.56±1.37* 2.46±1.45 2.96±1.58 JOA 23.45±3.68* 23.47±4.24 22.47±4.10
2.2 JOA评分中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评分比较 治疗后与随访6个月患者步行能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后与随访 5~7 年患者步行能力无明显下降。随访6个月与随访5~7年步行能力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中远期随访患者步行能力有所提高。而日常生活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即治疗后与随访期生活能力维持良好。见表2。
表2 治疗后与随访6月、5~7年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评分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walking ability score and daily life score after treatment and follow-up for 6 months and 5-7 years
2.3 复发情况与后续治疗 随访79例患者中34例(43%)5~7年无明显腰腿痛症状复发情况;45例(57%)患者有不同程度腰腿痛复发情况,复发因素以受寒、扭伤为主,7例(8%)患者症状较重住院治疗1~2次,其中4例(5%)采取了手术治疗,余患者多于门诊行药物、手法、针灸等治疗或自行休息予药物、理疗缓解症状。
2.4 运动习惯 随访患者中58例(73.4%)患者有较为规律的运动习惯,其中39例(67.2%)以走路锻炼为主,多配合肢体伸展等活动;9例(15.5%)坚持了部分或全部的腰椎康复操锻炼;其他运动方式有打太极拳、游泳、瑜伽、健身房器械锻炼、打球、跳舞等也各有患者坚持。53.4%的患者坚持每天运动,时间在10~60 min不等;89.7%的患者运动习惯达1年以上。未坚持运动或没有规律锻炼习惯的患者部分(28.6%)表示由于腰腿痛、关节炎、足跟痛等疾病影响导致运动受限。
退行性腰椎滑脱(DLS)常见于中老年人群,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病年龄以50岁以上人群最常见,其发病率约为8.7%[4],最常见于老年女性,国外数据显示女性为男性的4~5倍[5],国内有研究显示中国中老年人腰椎滑脱的总体发生率为11.20%,以I°滑脱更常发生[6]。轻度腰椎滑脱尤其是不伴有神经根症状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国内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优势明显[7-9]。本病为退行性病变,后期症状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是本病的发作特征之一。而目前国内关于本病的长期随访尚无全面的报道,长期随访对于更为客观的评价本病的自然病史、疗法适应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观察指标采取VAS、JOA评分标准,从腰痛评分、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膀胱功能来评价患者腰腿痛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治疗后与5~7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随访时点患者腰痛情况比治疗后有所加重,反映出保守治疗的即时效果明显。而随访6月与随访5~7年VAS评分和JO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访期患者腰腿痛情况稳定,无明显加重。由患者的步行能力评分比较可知,治疗后与随访5~7年患者步行能力无明显下降,甚至中远期随访患者步行能力有所提高,可能与中老年患者症状缓解后重视运动锻炼相关。日常生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后至中远期随访生活能力维持良好,生活质量无明显下降。国外曾对腰椎滑脱的自然进程通过44年的随访研究表明,腰椎滑脱自然进程进展缓慢[10]。保守治疗疗效肯定,但中远期复发率较高(57%),反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本研究随访中4例(5%)患者最终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率较低。但也有研究表明,手术患者在3个月~2年观察中受益比非手术患者大,腰腿痛明显改善,并提出相对于老年人,65岁以下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更好[11-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观念也不断提升,运动锻炼已然成为潮流。随访可知大多数患者有较为规律的运动习惯,尤其对于退休后的老年人,社区或公园健走等多种方式的运动成为常态。腰椎康复操可减轻腰痛和改善腰椎功能,加强肌群的强度与协调性,恢复社会活动能力[13],但坚持患者(15.5%)较少,应进一步推广。研究表明,运动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加强脊柱肌肉组织,以恢复运动范围和稳定脊柱[13],长期坚持规律性的运动锻炼有助于缓解中老年人腰腿痛症状,并可降低体脂率,改善各项身体素质,提高有氧能力,维持正常的骨密度水平,更能促进身心健康[14-15],因此鼓励更多身体状况允许的中老年患者坚持运动锻炼很有必要。本文随访例数有限,且均为北京市中老年患者,有一定的局限性,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保守治疗的远期随访研究应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