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瑞 张英剑 刘晓敏 王萍 张静 恒冰琳 袁思琪 鲁申奥
(1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河南 洛阳 471003)
(2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教研室 河南 洛阳 471003)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褐色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结肠镜下可见肠黏膜出现花斑状、网条状、颗粒状或鱼鳞状棕褐色或黑色色素沉着,呈间断或连续分布,致使整个肠腔变暗[1]。国内统计资料显示,MC 的发病率在0.06%~5.9%。MC 患者中约有70%有间断或长期应用含蒽醌类泻药(芦荟、大黄、番泻叶、决明子)的药物史[2]。本研究对近15 年间发表的有关结肠黑变病发生率及伴发病变的流行病学文献进行Meta 分析,以期发现目前中国大陆结肠黑变病发生率及伴发病变,并计算合并OR 值,为结肠黑变病的科学预防及病因学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分别以“Melanosis coli”、“Colonic polyps”、“Colonic polyps”、“Laxatives”、“ Colorectal adenomas”为检索词,联机检索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1999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结肠黑变病发生率及伴发病变的研究文献共81 篇。纳入标准:以论文形式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关于中国结肠黑变病发生率及伴发病变的文献;各文献研究假设及研究方法相似;有研究开展或发表的年限;病例组及对照组样本量都必须分别大于25 例;原始数据提供OR 值及95%CI 或可以转化OR 值及95%CI;暴露的定义基本相似;不包括特殊职业人群的研究资料。检索时间为2014 年1—6 月。
将文献按Meta 分析的要求整理数据,数据核对无误后采用Stata 1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异质性检验,P >0.1 且I2 >50%时,说明研究间异质性大,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对不同数据类型,全部转换为OR 值及95% CI 的形式;对研究文献采用q 检验法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
根据文献资料的入选及排除标准,经筛选纳入本次Meta 分析的文献共有18 篇,累计调查中国大陆17 省(区、市),累计结肠黑变病病例组1982 例,对照组206197 例。
18 篇文献报告了中国结肠黑变病发生率3.2%,纳入208179名研究对象,对18 篇文献中的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进行合并分析,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间异质性大,因此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根据性别、不同年龄段和地区划分,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进行亚组分析,见表1。
表1 18 篇文献中结肠黑变病发生率
结肠腺瘤性息肉、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炎性息肉、直肠炎性息肉、结直肠息肉病、结肠炎症伴异型增生、直肠炎症伴异型增生、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黑变病关系的合并OR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列为危险因素。根据其估计OR 值的大小,结肠腺瘤性息肉、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炎性息肉、结肠炎症伴异型增生、直肠炎症伴异型增生与结肠黑变病的关联强度较强;直肠炎型息肉、结直肠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黑变病呈中度关联;结肠癌、直肠癌、克隆恩病与结肠黑变病的关联强度不强,见表2。
结肠腺瘤性息肉、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炎性息肉、直肠炎性息肉、结肠癌、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病、结肠炎症伴异型增生、直肠炎症伴异型增生、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黑变病关系的合并OR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列为危险因素。根据其估计OR 值的大小,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炎性息肉、结肠癌、结直肠息肉病、结肠炎症伴异型增生、直肠炎症伴异型增生、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黑变病的关联强度较强,其他因素呈中度关联,见表3。
表2 结肠黑变病伴发危险病变与OR 值的单因素分析合并结果
表3 结肠黑变病伴发危险病变与OR 值的多因素分析合并结果
文献报道[3]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在尸解标本中占0.04%-11.2%,国内报道本病的发病率为0.06%~5.9%。本文研究了结肠黑变病病例1982 例,对照206197 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成年人结肠黑变病发生率为3.2%。与文献报道本病发生率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对结肠黑变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②受检者的地域环境不同,不同地区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也有差异;③与受检者的年龄有关。随着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的增加,纤维素摄入相对减少,便秘患者将增加,服用泻药者相应增多,黑变病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4],也表现出差异性。
结肠黑变病可以伴发多种危险病变,本研究说明结肠黑变病伴发危险病变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结肠腺瘤性息肉、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炎性息肉、直肠炎性息肉、结肠炎症伴异型增生、直肠炎症伴异型增生、溃疡性结肠炎有差异显著。此次研究还显示,有的伴发病变危险程度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炎性息肉、结肠炎症伴异型增生,直肠炎症伴异型增生。但更多的情况是多种病变、长期伴发。多因素分析显示,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炎性息肉、结肠癌、结直肠息肉病、结肠炎症伴异型增生、直肠炎症伴异型增生、溃疡性结肠炎等伴发病变危险程度高。
本研究纳入了18 个调查研究,未将队列研究纳入分析,原因在于:调查的人群、时间及样本量大小不同。通过本次Meta分析研究,初步明确了中国大陆地区成年人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结肠黑变病的主要相关危险病变及关联的强度,表明结肠黑变病的伴发危险病变有结肠腺瘤性息肉、直肠腺瘤性息肉、结肠炎性息肉、直肠炎性息肉、结肠癌、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病、结肠炎症伴异型增生、直肠炎症伴异型增生、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