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芳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血透室 上海 200333)
血液透析HD,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经将体内血液引流到体外,通过经无数根空心纤维构成的透气器,血液、和机体浓度相似电解质溶液会于同根的空心纤维内外,以弥散、超滤,以及吸附、对流等 实行物质交换[1]。如此一来,利于患者将机体中的代谢废物清除干净,确保电解质、酸碱的平衡。本次研究将血液透析患者为主,重点分析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防范对策,以此确保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
我院血液透析室2017 年9 月—2018 年9 月的60 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参照组)。选我院2018 年11 月—2019年11 月60 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护理干预(研究组)。研究组男性(n=32)、女性(n=28);年龄的范围在15 ~70 岁,平均年龄(42.5±4.4)岁。参照组男性(n=35)、女性(n=25);年龄的范围在16 ~70 岁,平均年龄(43.2±4.5)岁。研究组和参照组的临床相关资料情况对比(P >0.05)。
纳入标准:肾小球肾病;糖尿病;高血压所致肾病;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协议。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依从性差;血液透析禁忌。
1.2.1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患者家属讲解疾病、血液透析相关内容,使其明确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性、提高依从性。
1.2.2 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干预,每日做好血液透析室的通风、消毒、清洁等工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②穿刺舒适护理,穿刺位置实行局麻处理,确保一次穿刺成功,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心理护理干预,因患者对自身疾病、血液透析治疗方法、操作流程的了解较少,所以会产生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心态变化的观察,为其讲解相关疾病和治疗的内容,并采取鼓励、安慰语言和患者沟通、交流,旨在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2]。③血液透析后护理干预,透析后拔针时保证动作轻柔,告知患者禁止立即起床,旨在避免发生低血压的情况,然后做好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工作。
自病例进到血液透析室后,即构建不良事件记录簿,要求护理人员详细记录不良事件的相关内容,比如:患者姓名、年龄,以及性别、疾病类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成因等内容。同时,定期应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工作培训活动中,主要的目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操作水平、风险及责任的意识等。
观察、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见表。
表 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n(%)]
其一,因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工作时间长,所以致使护理人员容易产生疲劳/烦躁表现,这时护理人员如果不细心则会引发查对差错的现象[3]。其二,护理人员对透析设备的认识不足,则无法准确掌握操作方法,遵循设备说明操作,这时就会增加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其三,反复穿刺易使患者出现血肿的表现,上机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隐血流量问题,静脉压监测为0 时透析设备、管道会产生凝血的状况[4]。其四,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不能仔细观察,为引发不良事件的基本原因之一,因此会促使患者发生低血糖、低血压情况。
首先,应构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各自职责,对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监控,如果发现不良行为应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目的为降低风险的几率[5]。定期需组织护理人员参与相关血液透析护理培训学习活动,以考核方式检验护理人员培训学习的情况,旨在使护理人员合理使用透析机、掌握透析原理,同时定期做好透析机的保养工作。此外,需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如若发现异常立即对症处理。
综上,本次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主要与机器故障、穿刺差错、查对差错等因素有关系,经采取护理干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故此护理应认真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后,及时采取相关防范对策规避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