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效果观察

2020-06-23 04:07吴正祥熊小兵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8期
关键词:夹板肱骨患肢

吴正祥 熊小兵(通讯作者)

(1 重庆市垫江县长龙镇卫生院 重庆 408311)

(2 重庆市垫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重庆 40830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 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相关影像学检查方式下,所选患者均已经确诊,存在陈旧性骨折、新鲜骨折,稳定型、内收型、外展型、合并肩关节脱位型骨折等多种类型,选取的各病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共24 名男性,其余30 名患者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71 岁,均获得所选患者签字同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应用于对照组。患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显效后,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仰卧位于手术台,将患侧肩背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由患者的肩关节前外侧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充分显露骨折断端,仔细清理断端间血凝块,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通过对患者骨折情况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肱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或肱骨交锁髓内钉,放置在合适部位,对于不稳定的骨块,在对其进行固定时,可使用钢丝或钛缆来完成相关操作[1]。其后,在松质骨与皮质骨加压螺钉和锁定螺钉或交锁螺钉的应用下,分别完成骨折的固定。为防止钢板触及肱二头肌肌腱,影响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手术操作者需对钢板放置过程给予更高的选择,在生理盐水的应用下反复进行冲洗,安置引流装置后,将伤口逐层缝合,结束手术。术后1 天,复查肱骨X 光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术后3 天,观察患者切口情况,无明显红肿及炎性渗出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患肢小关节屈伸训练及肘关节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将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方式应用于观察组。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的体位、患肢分别保持仰卧位、中立位,1 医务人员站在患者头侧,在患者的伤侧腋下横挂牵引布带,施加持续的牵引;另1 医务人员双手环抱肘关节上端,以患肢纵轴方向对抗牵引;手术医生站在患侧,对有肩关节脱位者先整复脱位,然后对患者的骨折移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术前X 光片提供的不同移位类型运用相应的整复手法复位骨折断端,复位满意后,使用前、后、外侧超肩关节共4 板小夹板进行外固定。在此,为了保护患者的神经和血运,还需使用棉垫,根据患者年龄及疼痛耐受情况,必要时可选择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血肿内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各项操作完成后,使用三角巾将患肢保持前臂中立位,立即行X 光片复查,了解术后骨折对位对线情况。观察肢端血供情况,适当调整小夹板固定束带松紧度。定期复查X 光片,骨折对位对线差,移位明显,估计后期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可于2 周内选择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后期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小关节屈伸锻炼及肘关节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各方位活动度进行评估,逐渐加大活动量,必要时加强被动功能锻炼,尽可能恢复肩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标准

使用优、良、中、差四个维度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若患者治疗后,疼痛感基本消失,且肩关节能够正常的活动,则表示为优;若患者治疗后,患肢无疼痛感,肩关节部位偶尔会出现不适,则表示为良;若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得到缓解,有时会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则表示为中;若患者病情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出现加重,则表示为差;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若患者治疗后,骨折部位已经完全愈合,在相关检查方式下啊,对线位良好,患者能够正常的活动,则表示为痊愈;若患者骨折处逐渐愈合,患者可独立完成部分活动,则表示为有效;若患者身体仍存在较为剧烈的疼痛,骨折部位并无愈合的迹象,则表示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应优良率分别为92.59%、70.37%,组间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2.2 观察组患者治愈、有效对应人数分别为15 例、1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70.37%),组间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率比较

3.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中,肩部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且多发于老年人群。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患者身体上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对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不便。为了让患者的身体能够尽快康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采用恰当的治疗措施。手术切开复位内固是以往常用的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早期功能锻炼,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该治疗方式较为复杂,存在二次创伤,费用高,术中有损伤肱二头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及麻醉意外等风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术后常出现肩关节周围炎等常见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也探寻出了更适宜的治疗方案,只要患者依从性较好均可选择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该治疗方案安全性更高,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单,适用性广,避免了二次创伤,尽可能保留了创伤后原始解剖结构,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后期并发症少,预后及远期疗效更加显著,得到了临床医生的接受与认可[2]。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

综上,在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夹板肱骨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