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客工坊课程进校园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22 23:20魏小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2期
关键词:实践与思考进校园

魏小康

【摘 要】本文通过总结探客工坊课程进校园活动工作的具体实践和做法,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放大科技类体验场馆的作用,就如何开发设计“进校园”活动、课件及素材,怎样做好“进校园”活动的能力建设等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思考。

【关键词】探客工坊;进校园;实践与思考

1.引言

探客教育源自于麻省理工学院和旧金山探索博物馆提出的Tinkering理念,是根据少儿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儿童心理专家让·皮亚杰“用双手思考,从实践认知”的学习理念,开发设计的教育课程[1]。课程旨在开启少儿成长过程中的科学认知旅程,通过敲敲打打、缝缝补补、拆拆装装、锯锯钉钉、弯弯折折等方法,让孩子学习如何应用材料、利用工具、按照自己的构思造物,同时培养和训练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通过综合实践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将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发展提高到新的历史高度和时代起点。北京市高度重视实践育人课程,出台了《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依托社会大课堂完善中小学实践育人体系的指导意见》[2]。2018年5月,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与北京市教委签约合作研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为进一步落实“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面向广大青少年组织开展富有实效的科学教育活动,提高探客工坊教师设计实施校外科学教育项目的能力,2018年起,笔者作为主要参与人员之一,开始了探客工坊课程进校园活动的策划与实践。通过采用将工坊课程成果教具化、学具化、玩具化,生动展示了校外创新课程的魅力,受到了校内、校外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为实践馆校合作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探客工坊课程进校园活动的实践

2.1推进馆校结合,探索活动模式

科技馆是是人类文明的展示橱窗,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与学习场所,肩负着神圣的、公益性的教育使命[3]。学校科学、科技、劳动教育更注重科学理论,而探客工坊课程将灵动有趣的体验项目与课程相结合,实现了学校和场馆的优势互补。在学校教育面临实验室资源緊张、班级人数多等难题下,馆校合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教育中互动性和体验性的不足,帮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和直观的感受。通过设计、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包,并将工坊课程设计成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长度约45min的校外实践活动,不仅与学校课程有很好的衔接,还让学生从不同维度对知识点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动手“捣鼓”的过程中,感受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如我们设计的“世界建筑巧搭建——我最高”,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木夹子,引导孩子探究重力的方向,通过团队协作最终搭出高塔,材料创新、形式新颖,在试错与探究中,学生不仅收获了成就感,也加强了团队协作,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2.2开发优质课件,融入学校教育

有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只是做好进校园活动的一个前提。进校园活动能不能持久、优质和实效,关键还要看课程资源能否符合学校课程教育的需要。只有找准学校教育教学的迫切需求,才能使探客工坊课程进校园活动收到实效,真正的受到学校的欢迎。

探客工坊课程始终着力于培养孩子对工具的使用能力,这里的工具不仅包括木工、金工等传统器械和现代化的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机械工具,还包括机械制图、图形化编程以及思维训练工具等。2020年3-5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中心线下场地无法开放、传统工坊课程及活动不便开展的实际情况,本人结合学校低年级数学教学大纲内容进行适度拓展,开发了一套面向6-8岁儿童,名为“动手玩思维”的思维工具系列课程,以游戏的形式将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方位与坐标、三视图、数独、华容道、拓扑启蒙、路线推演等多项学习内容融入其中,让孩子们接触并掌握多种思维训练工具的同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该套课程的线上授课录像已被部分区县教育线上平台选中,成为校内一、二年级学生的拓展课程。

3.探客教师进校,助力研学实践

工坊新奇有趣的课程自推出以来受到了来访学校师生们的广泛关注和欢迎。但受限于活动场地和时间,短短几十分钟一节的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无法满足部分学校师生深度体验课程的需求。为此,中心和探客工坊开始谋求在接待学校师生来馆体验以外,将课程带入校园的可能性,积极拓展馆校结合的多种形式。

2018年,探客工坊的老师们受邀携工坊课程参加了海淀区某小学科技节。课程设计团队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针对学校1-6年级开发了6套主题为“快乐文具”的工坊特色系列课程。如“笔盒上的电路”课程,我们采用科技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主题式课程包形式,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将文具盒和传感器的结构、功能解析结合在一件作品中,最后完成一个具有感光功能的机器人。这种创意十足的课程包让学校教师也受到了很好的启发,丰富自己的课程形式。

二、对探客工坊课程进校园活动的思考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中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5]。探客工坊课程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试错能力、探究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够极大地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沉下心来进入心流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课程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学校师生们的欢迎和认可,经过3年的沉淀与积累,已有10万余人次学生参与了工坊课程活动现已成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品牌项目。但从全市100多万青少年的总量来讲,活动的辐射效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更好的放大探客工坊的作用,笔者有以下感悟。

3.1做好前期活动策划和课程开发

探客工坊课程活动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它将枯燥、抽象的知识,以生动、直观、探究的形式展示出来,对于助力教育改革,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探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把探客工坊课程进校园活动引向深入、做出成效,不仅需要练好内功,还要练就真功。受限于活动时间和工坊线下的活动场地,必须做好活动的前期策划和课件教材的开发,这是进校园工作的基础,也是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3.2积极调研学校需求

工坊教师要主动和积极地走访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深入调研其需求,积极配合教改的目标和学校课程需求,课程活动既要与校内课程相衔接,又要有所区别。

3.3课程资源整合与推介

将进校园活动持久化、常态化推进过程中积累的课程资源进行整理和整合,形成一套“课表式资源单”,让学校能够根据教学需要自主选取组合课程的内容。这种订单式推介,可以进一步提升探客工坊课程活动进校园的效率与水平。

4.结语

探客工坊课程进校园活动经过近几年的推广与发展,已经取得实际的成效,受到所进校的普遍欢迎和关注。今后要进一步集合和借鉴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开创新局面,让探客工坊课程在科技教育事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静,潘洪建.美国探客教育的内涵,发展与价值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9,(7):44-50,90.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依托社会大课堂完善中小学实践育人体系的指导意见.2018年9月29日.

[3]杜华.场馆学习--理论技术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2020.

[4]王乐.馆校合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5]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11日.

(作者单位: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猜你喜欢
实践与思考进校园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戏曲进校园是传承民族文化最佳选择
优秀剧目进校园
应用性本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展评”课堂不容忽视的四个之“最”
汾阳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