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区创新发展研究

2020-06-22 13:23徐洪杰郭小虎
乡村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农村社区新型城镇化创新

徐洪杰 郭小虎

[摘 要] 本文首先概述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区创新的重要性,如农村社区具有独特主体性、价值功能及独特魅力,农村社区所扎根的农村是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其次分析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区创新发展对策,以期农村社区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99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2-51-3

1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社区概述

1.1 新型城镇化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及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1]。

1.2 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是由居住在农村的一定数量的人口所组成的相对完整的区域社会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区,形成于原始农业时期。原始农业出现后,人们可以在相对固定的土地上通过种植农作物取得较为可靠的生活资料,为人类创造比较稳定的居住条件,人们开始定居并形成了最原始的村落,产生了最早的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从产生到现代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农村社区、传统农村社区和现代农村社区3个发展阶段。

2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社区创新的重要性

2.1 农村社区具有独特主体性、价值功能和独特魅力

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阵地具有独特的主体性,在实现乡村到城市的转变、“村民”到“市民”的转变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不断涌现的诸多新型农村社区既不是传统的城市社区,也不是传统的农村社区,他们能为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功能,如保障功能、教育功能、社会治理职能等,为农村大步迈向城市化发挥了关键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村社区是国家进行农村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国家实施惠农服务政策措施、社会改革及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最重要的阵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的独特魅力体现在有助于在乡村建立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提升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生活品味,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2.2 农村社区所扎根的农村是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调整城乡关系的比重,让农村发展迈向正轨,让农村发展向城市靠近,这是当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但是,过快过渡到城镇化的发展方式是不可取的。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注重重塑农村社区,保存乡村文化的根基[2]。如果所有的力量集中于城市,甚至过度强调建设和发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让各种高楼大厦横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如果没有农村社区作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缓冲,将会损害农民的利益,也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产生影响。

西方国家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有益的经验,但是我国在学习西方国家城镇化经验的同时,一定不能失去乡土之根,尤其要将农村社区作为一个连接城乡的重要桥梁加以对待,且要立足长远、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创新性,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发展之路。

3 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社区中各参与方积极性较低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存在众多农村社区。当前,农村社区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管理混乱和行政责任缺乏。首先,部分政府管理部门为了政绩,加速推进社区建设,但未考虑农民的意愿。而且由于新型社区的发展还不完善,功能尚不健全,有些地区的新型社区建设损害了当地农民的利益,因而农民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政治参与度较低,一些农民对政府有关的政策执行不到位,也未积极向当地政府建言献策。加之许多农民固守原来的传统观念,缺乏创新意识,对新生事物持抵制态度,各种因素导致农民在新型社区建设中参与度较低。同时,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仍沿袭之前的村委会、村干部管理模式,随着社区管理范围的扩大、管辖人口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民价值观念的转变,旧式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式,导致农民不认可新社区的建设,不能理解新社区建设的意义。其次,在当下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些大学生村官和志愿者深入农村基层一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但是大学生村官和志愿者对农村社区的认识不足,导致自身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积极性。再次,社区辖区内的相关乡镇企业对社区建设缺乏较大的积极性,对新型社区的建设缺乏清醒的认识,未认识到新型社区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社区的相关建设投资较少。然后,一些非政府组织一直在促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却忽略了作为农村“主阵地”的农村社区,没有意识到新型农村社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部分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不够重视,仅仅落实上级指示,没有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当地的农村社区,导致其新型农村建设相对滞后。

3.2 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不足

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基础设施配备、宅基地建设、楼房建设、社区基础建设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另外,社区工作人员的开支、环境绿化开支、农村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等均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加之在中央政策扶持方面,对农村地区的政策优先度较低,而且地方政府扶持补贴相对较少,导致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不足。一些依靠当地企业建设的社区,则因资金回笼周期较长,导致社区建设进展缓慢。另外,农民收入较低,导致自筹资金较少。上述种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农村社区建设资金不足,阻碍了农村社区的建设[3]。

3.3 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落后

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地理位置偏远,服务辐射范围较少,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例如,农村社区绿化建设相对匮乏;公共照明设备较少;公共消防设备缺乏;公共健身及儿童娱乐设备较少;公共安全设备(围墙、摄像头、护栏、园区大门和档杆)建设不够完善;公共场地较少,公共道路建设相对落后;公共给排水设施(公共给排水管道、下水渠道、管井、各类水泵、管道阀门和雨水管道)建设不够合理。此外,老年公寓、老年保健、老年法律和老年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缺乏。综上,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能有效地服务社区居民。

3.4 农村社区功能不完善

由于各地发展情况不同,新型农村社区所要发挥的功能亦不同。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发挥的功能存在同质化现象。而且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农村社区功能不完善,无法发挥相应的服务功能。首先是农村社区内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农村社区教育功能缺失;其次是农村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完善,如低保政策落实不够全面、缺少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服务功能等。再次,农村社区的卫生保健服务不完善,如社区卫生保健室较少、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等。最后,农村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建设相对落后,如未建设足够数量的福利院、养老公寓、老年保健、老年保健、老年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加之农民对当地社区不信任,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农民对当地社区的认知度降低。

4 农村社区创新发展策略

4.1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助推农村社区发展

首先,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赋予农民更加充分、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其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最后,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从规划、标准、市场配置、评价考核等方面全面建立和落实节约用地制度。抓紧编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安排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根据区域资源条件修订宅基地使用标准[4]。

4.2 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保障民生

农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应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因此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农民群众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制定社区建设规划时,必须重视农民的意见,赋予农民基本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并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实施、管理等全过程的自主参与度[5]。

新型农村社区中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改善硬件设施外,要着重提高其经济收入水平。住进社区之后,农民的生活成本有所提高,因此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所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尽量靠近城市、靠近中心城镇、靠近产业集聚区,防止出现农民住进新房却面临没有工作的境况。

4.3 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利益的社会保障体系

4.3.1 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首先,政府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可以采取政府贴息贷款、降低审批费用等多种方式,增加财政投入。其次,全面整合建设资金,如从中央到县级财政的涉农资金、专项基金、涉农融资等都可以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最后,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发动群众自主筹集资金。

4.3.2 完善社区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土地将会转化为城镇用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将会失去生活保障。因此,农村社区要按照有关部门的指示把辖区内的居民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保障农村社区居民的待遇与城市社区居民的待遇相同,解决好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养老、医疗、住房、就业等问题。

4.3.3 完善补偿制度。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进行拆迁安置的时候,农民的补偿选择更加多元化、形式更加丰富,包括货币补偿、房屋补偿、征地补偿费、土地使用权入股、社会保险及土地债券等多种补偿方式,补偿额度应适时提高。全面考虑农民就业、生存和住房等核心问题,引入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部门全面评估农民实际的住宅面积以及相应的宅基地使用和流转权力,给予农民适当的补偿,避免农民陷入生存困境。

4.4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不断丰富,一些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优秀文化的传承增进了农村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增加了农村居民的凝聚力。对此,要重视农村社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保护当地的特色文化并将其创新继承、发扬光大。也可以利用农村社区的特色文化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为农民创收提供新的途径。另外,通过引入社会各界的有利经验,建立完善的农村传统文化保护机制,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给予适当奖励,并开展一些文化普及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4.5 推行新型管理方式,选拔实干型人才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摒弃和改善原有村干部、村委会的管理方式。借鉴和引用城市社区管理方法,拓宽用人渠道,并让农村干部秉承公平、公正理念,选拔有才能、有才干的人才来管理农村社区。秉承公开透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选拔理念,重点考察选拔者的综合素质,考察其对当地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真正引入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干型人才。同时,引入专业评价机制,对工作能力突出、为社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

4.6 推进农村社区多样化建设,体现区域特色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及农村地区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构建新型农村社区,不搞一刀切,注重体现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如“制造社区”“石油社区”“智慧社区”“物联网社区”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秉承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理念,并要注重保护农村的精神根基,不失根脉和血脉,维持农村的原生态性。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03-07].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卢宪英.“政经分开”改革及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对“南海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发展观察,2018(15):52-56.

[3]民政部.2016年全國工作会议(社区治理创新篇)[EB/OL].(2015-12-28)[2020-03-07].http://mzzt.mca.gov.cn/article/elyl/gzbg/201512/20151200878853.shtml.

[4]潘泽泉.行动中的社区建设:转型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项继权.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14.

猜你喜欢
农村社区新型城镇化创新
诸城市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研究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