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促进道德与生活相融合

2020-06-22 07:48李琴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体验式

【摘要】本文以《友爱残疾人》“体验式”德育教学片段为例,论述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德育教学模式与学生生活相融合的策略,提出创设无声交流、闭眼翻课本、含笔写字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生活中”受到品德教育,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体验式 德育模式 《友爱残疾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100-02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实施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起到奠基作用。但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道德与法治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上教师照本宣科的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使得小学德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上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由此,德育教育应以“儿童的生活”作基础,要将德育课堂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这样的品德教育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才能激起儿童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真正让儿童受到思想教育。笔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运用体验式德育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实现道德与生活相融合。

一、体验式德育教学模式的内涵

体验式德育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且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基于情境、基于问题、基于活动”的情境创设,将课堂的控制权、评议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中完成对道德认识的自我建构,对道德情感的自我体验,对道德行动的自觉践行。

二、《友爱残疾人》“体验式”德育教学片段

(一)体验活动一:无声交流

(师播放视频,生观看视频)

师:为了近距离地了解残疾人,老师特意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看完视频,你们知道这些孩子和老师说了什么吗?(学生默不作声)

师:同学们,这些聋哑孩子对老师说的是“我很爱你”。你们别看这几个动作很简单,可是他们为了学会这句话,付出了很多很多。现在,请每个同学想出一句对同桌说的话,要用动作传达,想一想,怎样让同桌知道你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试一试,给大家3分钟时间轮流尝试。开始吧!

(学生开始努力表达,教师巡视)

师:时间到。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我没有办法让我的同桌知道我要说什么。

生2:我用手势,可是他怎么也不明白我要说什么。

生3:我都急死了,差点忍不住就要说出来了。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感受就是聋哑儿童的感受。

(二)体验活动二:闭眼翻课本

师:现在,请把你们的课本盖上。(生快速盖好课本)请大家闭上眼睛试着把课本翻到第70页。没有老师的指令,不能随便睁开眼睛。(学生翻课本)

师:时间到!请大家睁开眼睛,能翻到第70页的同学请举手。(只有两名学生举手示意)

师:平时让你们翻课本是不是特别容易?但是今天闭上眼睛翻课本,这对我们来说原本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却只有两个同学能做到。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觉得眼睛看不见真是太可怕了。

生2:我刚才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什么都做不了。

生3:我一页一页慢慢数着翻,花了好长的时间,都还是不对。

师:经過刚才的体验,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盲人的不易。

(三)体验活动三:含笔写字

师:请同学们把一张纸放在桌面,把双手放到背后,用嘴巴含着你的笔,在白纸上写一个“爱”字。听到老师击掌的声音就停下来。(生开始写字)

师击掌:啪、啪、啪啪啪。(学生停止写字)

师:请同学们把纸举起来,大家互相看看。(学生互相看)

师:谁来说一说写字的感受呢?

生1:老师,我的嘴巴都痛了。

生2:笔很难咬住,太滑了。

生3:笔不受我控制,字写得好丑啊。(生笑)

生4:我的没写完,也很难看。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体验的就是残疾人的生活。下面,请用一句话把你的最深感受写在第69页的小卡上。(生写感受)

师:请来读一读自己的感受?

生5:残疾人真是太艰难了,我今后要帮助他们。

生6:我以前总是鄙视残疾人,今天的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容易,我以后再也不嘲笑他们了。

生7: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幸福了,有着健全的身体。

生8:我的邻居叔叔是个残疾人,他有一只手断了,可是他自己开了一间修理店,赚的钱可多了。

师: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不少见。像海伦·凯勒出生时就被疾病夺去视力和听力,但她经过努力成为一名作家,其中最有名的著作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作家张海迪、科学家霍金、作家史铁生等,他们虽然是残疾人,却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他们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

师:同学们,当我们见到残疾人的时候,不要因为他们身体的残疾而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想想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我们应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能做到吗?

生(响亮):能!

【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学习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这个教学片段呈现的是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学文明理的实录。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残疾人情况,设计三个体验活动:无声交流、闭眼翻课本、含笔写字,这一真实生活的再现,容易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获得真实的内心感受。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没有对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强加主观意见,也没有进行说教式的道德灌输,学生却得到正确的认知,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取向。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感悟,把获得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实现生活、教学、发展三位合一。

三、创设体验式活动的注意事项

运用体验式德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关键是创设体验式的活动,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面性。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让每一名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二是安全性。教师在设计体验式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安全性,不能为了让学生体验活动而忽视安全。三是生活性。教师在设计体验式的活动时,一定要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设计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在学生体验时调动其生活经验,得到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者简介:李琴(1975— ),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体验式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我们还要不要做体验式报道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新课标背景下留守儿童德育模式探究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研
街头雕塑动起来——体验式采访注意事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