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生:艺术生里“最文化”的,文化生里“最艺术”的

2020-06-22 07:48陈艳其
求学·理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选科编导专业

陈艳其

·专业小百科·

本文主角: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分类:戏剧与影视学类

实力院校: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

适合人群:想象力丰富,有艺术细胞的人

选科要求:①不提科目要求;②首选物理或历史,再选不提科目要求(选科要求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不管是文化生还是艺术生,对我们专业的理解都停留在浅显的層面上——“哇,上课就是看看电影,真轻松”。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有一句这样调侃我们广播电视编导(以下简称“编导”)专业的话——当得了导演,写得了剧本,扛得起相机,做得了主持,演得了戏,剪得了片,熬得起夜,还剩一颗光秃秃的头……

样样都会的杂家

为啥说编导生是个杂家呢?因为学的专业课多,基本上包括了大部分戏剧与影视类专业的课。我们学院有一条“五自三出”的规定,“五自”即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自剪。看起来不容易,做起来就更难了。

“自编”——你得有文学功底,还得有个有趣的灵魂,更要会做大数据收集,才知道现在的风向是什么,需要写出什么来。

“自导”——这就更上一层楼了,要求我们学会做一个导演。在有编导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有美术功底。话说几位知名的大导演,例如姜文、张艺谋、宫崎骏等,他们写的脚本都可以当成一部漫画来看。导演基本上是能写能画的。因此,我们编导生也有个外号叫“被秃头耽误的漫画家”。此外,导演同时还是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部影视作品的成败主要看导演能否调动演员的情绪,能否掌握摄影构图,能否很好地指导剪辑。

“自演”——一般在交剧本作业时需要我们自演。因为花不起钱去请表演系的同学来当演员,我们就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了。不过因为是自己写的本子,我们更加了解角色的喜怒哀乐,有时反而会把角色演绎得更加生动形象。

“自拍”——不是拍自己,而是自己拿着摄影器材,四处转悠,拍摄一些空镜头,或者一些人物镜头。是不是觉得我们都是妥妥的文艺青年,过得优哉游哉呢?其实相机可不轻,摄像机就更重了,要让镜头平稳,那手上的力气一定要大,所以运动也是我们的一门“必修课”。

“自剪”——即自己剪辑。大多数编导生头秃了,主要就是因为剪辑。我们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而且需要理论支撑。例如同一个时空发生两件事情,如何让观众看到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平行蒙太奇思维了。所以要想做好剪辑工作,理论支撑必不可少!

是不是看到这里,觉得身心疲惫?没事,我们还可以学形体、声乐、汉语言文学等课程,其实还是很有趣的!

啥啥都看的观察者

啥啥都看?看些什么呢?当然是看人间的酸甜苦辣,记录人间的真实瞬间。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觉得编导专业和新闻学一样呢?如果说新闻学是写出历史的初稿,那编导就是将历史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公众的面前。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时事热点,更要关注那些生活的细节。你拍出的影片一定是接地气的,能够和大众需求呼应的,这样大家才会鼓掌支持。

你要学会观察平凡和不平凡。比如,你妈妈每次送你去学校都会看着你的背影消失了才离开,你可能习以为常,但如果我们用影片的方式将这一幕刻画出来,你可能就会突然明白母亲的爱。这就是观察平凡,是将脑海里的画面投射到荧幕上。而大事件的观察则需要你运用更大的视角,将所看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比如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人用手机记录下了身边真实的瞬间,还有一些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医院记录一些不平凡的事情。这就是观察不平凡,是将真实的世界带给大家。

不管是杂家的角色,还是观察者的角色,都需要我们扮演好。这个专业说出来光鲜亮丽,又潮流时髦,但背后离不开艰辛的学习过程。永远别害怕努力,也许所有专业的第一课都叫“失望”,但你要相信自己的选择,你的专业一定有发光的地方,你会找到当初它打动你的地方,然后热爱并坚持下去。

猜你喜欢
选科编导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生涯规划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选科浅析
生涯规划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选科浅析
高一严禁选科分班
部分专业介绍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专业修脚店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