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幼儿教师研究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2020-06-22 03:56:22沈丽娟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沈丽娟

(武夷学院玉山健康管理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我国于2010年制定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幼儿教育从基础教育中单独分列出来,将其独立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1].2019年教育部表示中央财政将增加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保教质量.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基础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却是整个教育体系发展中的短板,各省市、各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流动性大、水平不高等问题日渐突出,为提高对学前教育及幼儿教师发展的关注程度,本文通过对中国CNKI数据库中专家和学者们认可度较高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又称南大核心)、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又称北大核心)和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三大核心索引进行检索,对其收录的2010-2019年有关幼儿教师的中文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该领域的研究知识图谱,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以上三个引文索引收录了绝大部分的中文核心学术期刊,这些期刊作为各大学科知识的主要载体和创新点担当,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力.通过三大索引中幼儿教师相关文献搜索和分析,可以清晰地呈现出中国幼儿教师研究中的热点主题,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幼儿教师研究领域,为我国幼儿教师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概括性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与文献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使用的文献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CSSCI、核心期刊和CSCD的核心索引目录,检索文献的区域在文献篇名 (title),搜索关键词为"学前+教师 ""幼儿+教师" "早期教育+教师"和 "儿童早期+教师"四组,检索时间范围为2010-2019年,共得到482篇文献,剔除重复、无效文献6篇后,得到476篇有效文献.使用Citespace V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对中国知网已下载(可用于Citespace软件分析的Refworks格式)的文献信息进行导入、转换;其次,对阈值进行设定,时间分区(Time slice)为1,共分10个时间区,依次对作者、机构、主题、关键词、文献发表时间和文献来源进行检索,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 (Minimum Spanning Tree),其他设置采用系统默认设置.

二、幼儿教师研究基本情况

(一)年度发文量趋势

如图1所示,有关幼儿教师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2年为第一阶段,发文量稳定且维持在每年40篇左右;2012-2013年为第二阶段,由于教育部2012年发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以2013年发文量呈大幅度上升并达到顶峰70篇以上;2014-2019年为第三阶段,总体上呈缓慢下降态势,发文数量的下降表明该领域研究总体和研究热度呈下降趋势.

图1 2010-2019年学前教师相关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图

(二)出版物来源和数量情况

文献共来自103个出版物,分布广泛,表1列出了发文量排名前十位的出版物名称.在发文数量以及影响力上,《学前教育研究》是发表幼儿教师研究论文的主要阵地,是学前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期刊,占总比例的12.6%,是国内公认的学前教育学领域的核心期刊.据统计,《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四个出版物的复合影响因子分别为 1.883、1.288、0.979和 0.974,均在幼儿教师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

表1.来源出版物及数量统计表

(三)研究机构分布情况

如表2所示,就发表论文的机构分布而言,师范院校和高等院校的教育学院是我国研究幼儿教师主题的主体力量.其中,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发文量最大,在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如表所示关于幼儿教师研究的成果主要来自于高等师范院校,幼儿园一线研究者和机构少有研究成果,表明幼儿园及相关机构参与研究的缺失.

表2 机构发文量统计表

(四)作者分布情况

通过图 2发现,十年来幼儿教师研究领域核心作者来自于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王刚教师,他是这个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者,发文量达到8篇.其他核心作者发表篇数为张大均(5)、胡恒波(5)、胡福贞(4),排名前20的其他作者皆为2篇.核心作者是推动学术创新与学科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是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2].

图2 2010-2019作者分布图

三、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众多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3],是某领域学术共同体的成员,通过撰写一定数量的、有内在密切联系的、以探讨科学问题为宗旨的论文所表现出来的研究的集中趋势[4].

(一)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通过对文献内关键词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反映出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热点.在同一领域内,同一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和中心度越高,代表这是某一特定时间内学者们高度关注的主题,也就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将关键词聚类后的结果能够反映关键词之间的亲密关系,更有利于呈现幼儿教师的研究热点.

表3 2010-2019年幼儿教师研究高频关键词(前 20位)

1.高频关键词的词频和中心性分析

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分析后获得了幼儿教师研究中关键词频率和中心度较高的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表.将2010年-2019年文献的时间切点设为1年,节点类型选"Keyword",选取每年TOP 50前的节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这10年国内幼儿教师研究领域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根据Citespace分析数据后生成的关键词表,我们以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关键节点)为标准,选择了20个关键词来代表幼儿教师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表3可得知关于幼儿教师研究中,对"专业发展""农村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职业认同、压力、倦怠、承诺"等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居于首位.由于关键词"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学前教师"等是众多文献中对于研究主体的共同群体称呼,在筛选研究热点时不予以考虑.

2.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命名,选择"LLR"(对数似然率算法)得出7个明显聚类

从图3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词聚类的分布情况,关键词主要聚类为"职业认同"、"幼儿教师培训"、"专业素质"、"工作投入"、"幼儿"、"现状"和"幼儿园教师".

图3关键词聚类分析表

(二)研究热点阐述

研究结合聚类、关键词词频和中心性,参考2010-2019年文献,选取前3项聚类作为2010-2019年国内幼儿教师研究的热点.

1.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

第一个聚类是Cluster 0(职业认同),这一聚类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职业认同、职业倦怠、职业承诺和心理资本.结合施引文献进行分析,该聚类主要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幼儿教师是教师体系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肩负着"教育者"和"养育者"的双重角色[6].由于幼儿本身的特殊性,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面对沉重的职业压力而无法及时应对时就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目前国内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多从职业认同、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职业承诺以及心理资本入手.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其能够在主观上接纳并认同自己的幼教职业,进而积极主动地从事所热爱的幼教事业的一种心理状况和精神状态.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7].学者们从职业压力、心理资本、职业幸福感[8]、幼儿教师胜任力、工作投入[9]、社会支持[10]等多方面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即在幼儿园特殊的教育环境中,由于社会影响、幼儿园情境和家庭等因素引起的幼儿教师不愉快的情感经历和负面体验[11],国内对幼儿教师压力源的研究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社会因素(社会地位、社会期望、社会支持等)、自身因素(气质、性格、能力、价值观、健康状态和家庭支持等)和幼儿园因素(幼儿园的管理、制度、环境、人际关系等),现有研究也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水平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职业认同、职业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等其他心理状态和体验[1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指的是幼儿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形成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的心理过程.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因素(自我价值感、自我满足感、性格类型、心理控制点以及情绪智力)、社会因素(工资待遇、社会的尊重认可、社会变革带来的机会与挑战)、组织因素(角色定位、工作量和专业发展机会)、职业因素(安全责任压力、幼儿园的环境、人际关系及其择业动机),更多的研究探讨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和干预途径,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3]、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物质待遇[14]、建立激励管理制度和体系[15]、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等[16].

幼儿教师的职业承诺即幼儿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及其从事教学、研究的意愿[17].现有研究主要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现状进行研究,并从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角色失调、情绪耗竭、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等相关影响变量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是指幼儿教师在职业发展和心理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一般认为积极心理资本包含自信、希望、乐观、坚韧力四个维度,它能够促进幼儿教师职业的发展.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资本在职业压力、职业幸福感[18]、工作投入[19]、职业认同[20]、职业倦怠[21]等各维度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农村幼儿教师弱势群体的职业心理尤为关注,研究发现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大、职业承诺低、职业倦怠程度严重等.

2.幼儿教师培训

第2个聚类是Cluster 1 (幼儿教师培训),在这一聚类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幼儿教师培训进修、培训需求和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幼儿教师培训能够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对幼教事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2].

幼儿教师的培训可以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职前培养主要探讨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现状、问题与模式,包括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和模式,也讨论了国外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启示[23].我国更为侧重研究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研究多从幼儿教师培训的模型构建[24]、培训需求及对策[25]、培训现状[26][27]等方面入手,认为幼儿教师因为没有制度化的培训体系,所以接受继续教育或培训的状况并不理想,当前幼儿教师的自我提高主要靠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且自我反思对幼儿教师成长起巨大推动作用.研究者们建议应建立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幼儿继续教育和培训激励机制,支持开发远程网络培训课程,最终构建属于幼儿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

3.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第3个聚类是Cluster 2(专业素质),关键词为专业发展、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关注,便是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间接促进[28].研究主要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态度、信念、价值观[29],专业伦理[30])、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系统化的终身专业学习[31]、同伴学习[32]、个人反思[33])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园本教研[34]、园本培训[35])展开了讨论,随着2012年我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发布,学者们围绕"专业标准"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这也成为了近几年幼儿教师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多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构建[36],专业素质的提升[37]等角度来探索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专业标准》的试行以及其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明确要求对幼儿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8].

四、小结

本文运用 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对 CSSCI、核心期刊和CSCD收录的2010-2019年幼儿教师研究的文献(中文)进行分析,绘制出了近十年(2010-2019)国内幼儿教师研究知识图谱.经由知识图谱的绘制和解读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幼儿教师研究发文量出现多次较大波动,2013年达到顶峰,之后呈逐步下降趋势;2.主要的发表刊物有 《学前教育研究》《教育探索》《教育评论》等;3.研究内容广泛,研究主题集中;4.核心作者有王钢、张大均、胡恒波、胡福贞等;主要研究机构有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和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等;5.研究热点有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幼儿教师培训、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等.

未来幼儿教师研究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问题应引起社会及研究者们密切关注.随着2016年中国二孩政策的放开,成倍数的幼儿数量于2019年入园,所带来的问题也将会成倍速的增加.在这个历史关键期,如何有效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相比于城市幼儿园优良的师资与环境,乡村幼儿教师的处境十分令人担忧.当前农村教师队伍中,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年龄层次和性别分布不均匀,教师队伍和管理建设不到位等,这些都已引起了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中心点,应逐步提高对城乡幼儿教师的关注度并考虑在之后的研究中更深入地探索和挖掘幼儿教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加强不同机构作者及跨机构、跨学科间合作.研究发现幼儿教师研究的作者和合作机构较为分散,大部分作者都是单打独斗,应增强作者及跨机构、跨学科合作网络,形成具有引领性的核心作者群.与国外幼儿教育学科具有鲜明的核心作者群相比较,我国幼儿教育学科研究中尚未形成明显的核心作者群.核心作者如能在学前教育学科领域内凝聚其他学术力量形成核心作者群,这将对非核心人员的研究活动产生无形而深刻的影响,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理论支持提供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同时,高校学者和研究者应增强与幼儿园一线研究者和机构合作力度,力求发现最真实最迫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最适合最具有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第三、多从英文文献入手,借鉴国外研究经验,吸取国外学前教育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发现更多研究创新点,降低国内对幼儿教师研究内容的重复性.现今国内关于幼儿教师研究特别是幼儿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研究的一致性较高,缺乏较大创新性,应结合国内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和新理论进行创新,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