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向民 王钰禧 何忠杰 王触灵 李志辉 王永刚
国家经济稳步发展70年,企业安全生产观念、人民幸福感逐年提升。但是灾害、危险化学品、交通等各种事故时有发生,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1]。在这种新形势下,对于意外伤害等研究更应该加强。在发生事故抢救危重患者时,在现场救护人们常常将希望寄托于医院和专业的医护人员,缺乏对现场救护伤员的有效初步救护,而事故发生后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患者最重要的时刻,能最大限度地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轻伤残发生率,对降低带来的经济损失、减少伤残调整生命年、增加人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在总结近30年急危重病救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急救新理念——白金十分钟,并发起“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等系列活动,以建立起创新的国家急救模式,希望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和生产活动产生积极的帮助。
急救是不分空间、不分专业、不分时间地以挽救生命为目的的崇高行为。在急救链上的现场急救,包括自救互救和专业急救是较薄弱的环节。由于急救的时效性规律揭示自救互救有最大的急救时效值,很多危急重症的时效性很短,而专业力量又不能到达。
急救白金十分钟是指伤病发生后,专业人员不能到达,时效性最重要、救治最薄弱的最早10分钟左右时段的伤病救治的时效性原则和理论。包含了心肺复苏、除颤、解除气道异物、止血要在目击下开始[2]。它是与“120”或救援系统衔接的一个急救阶段。其特定的时效目标是挽救生命和避免伤病恶化。这一理论还可以在应急救援、战伤救护等领域应用指导实践。急救白金十分钟揭示了急救的时效性规律,并以时效性规律为标准从时间、空间、人员、规律和策略五个要素强调,急救必须从现场做起、从伤病开始做起、由伤病者自己和目击者做起,采取自救互救的策略。
白金十分钟经济学是研究时效性救治的人数和效果评价,计算经自救、互救等方式抢救后,减少个体伤病、死亡、残疾、早逝等因素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经济学分析评估,是医疗投入和患者康复效果、产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意外伤害是造成居民早死或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创伤。急救链是干预意外伤病的急救模式,包括:(1)现场自救互救抓住白金十分钟(A);(2)专业急救把握围心跳骤停(B);(3)移动ICU安全转运(C);(4)医院链式流程完成早期急救(D);(5)ICU加强治疗挽救生命(E);(6)早期康复保全功能(F)。这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环节,环节相联就是链[3]。
白金十分钟补齐急救链:既往思考点,是从专业介入开始的,即从急救链的第2环节开始,显然不完整。现实中,意外伤害,呼叫专业救治人员进行抢救时,会存在“急救盲区”,这段时间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抢救的阶段,包括了急救干预在时间、空间和人员的盲区。笔者用现场自救互救抓住白金十分钟(A)去补齐急救链。
急救盲区包含“救护空白时间”和“医疗空白时间”这两个时间概念。“救护空白时间”是指没有任何救护的抢救阶段,这个救护既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由大众来进行的。“医疗空白时间”是指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抢救的阶段,亦相当于专业的急救反应时间。
理想的急救全链条包括:现场自救互救抓住白金十分钟、专业急救把握围心跳骤停、移动ICU安全转运、医院链式流程完成早期急救、ICU加强治疗挽救生命、早期康复保全功能等。因此,需要抓住这两个空白期进行抢救。在这一段时间存在相当大的“急救潜力”,该定义是指在该急救盲区经过院前抢救直至最后出院的人数减去等到专业人员来救治至最后出院的人数。
抢救模式与数学模型:根据白金十分钟的全链条模式,可将抢救模型分为两种情况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模型一算法:急救人数=A类(a* A%)+B类(b*B%)+C类(c*C%)+D(d*D%)+E类(e*E%)
此公式主要的特点为:需要对疾病类型进行分类,分别统计人数和抢救成功率,由于相关数据资料不方便查找,主要以列式和表述为目的,以两种抢救效果计算比较即可。
模型二算法:急救潜力=(白金十分钟救治的人数)-(一般急救救治人数)
A需要救治的总人数=现场死亡+中度以上+轻度
对现场死亡、中度以上、轻度进行抢救效果计算,然后进行比较。
2.1.1 创伤分析
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人数高达6 200万人次,创伤致死达70万人[4]。按照创伤死亡的流行病学分布推算,其中25%(17.5万)是在10分钟内死于现场,其中有2/5(7.0万)可以通过正确施救而存活[5]。52.5万死于之后的现场、院前“120”、医院急救科、重症医学科及其他科室。白金十分钟死亡∶余下死亡=17.5∶52.5=1∶3。如果采用白金十分钟方案,可以挽救10分钟内的7万人[6]。
2.1.2 猝死分析
10余年前我国每年猝死(原为健康,非预期发病而突发在6小时内死亡者)为54万人[7],近年国家卫健委推算猝死患者的数量已经达到100万人[8],如果按照最新的数据计算,其死亡分布为:其中65%(65万)死于10分钟内[如果在前4分钟内开始抢救有50%的人(32.5万)可能存活。如果按照白金十分钟方案,95%的人(61.75万)可能成活,可多挽救29.25万人][6]。之后还有35万人死亡(“白金十分钟”方案还将让这部分人获益)。院前死亡:院内死亡=65:35=2∶1。
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患病率处于上升的阶段,推算患病人数约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人数为1 100万[9],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70%的病例(245万)死亡发生在院前。白金十分钟研究团队通过收集近30余年的中国院前心肺复苏的资料总结可知:截至2015年1月,中国院前10分钟内进行心跳恢复成功率为17.1%[10],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如果通过自救互救及时抢救,理想中的≤1分钟的心跳恢复成功率在84.7%,就造成67.6%(约165.62万人)的急救差异。假设约有35%的心搏骤停的人经现场及时救治可以挽救生命,死亡险经济赔付约80万元/人计算,可以挽救85.78万人生命,可减少经济损失约6 860亿元。如果及时进行院外的抢救,就可以把时间窗延长至20分钟左右,救护车就有可能在延长的抢救时间内赶到,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
如何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卫生经济学技术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3种,其中最主要的分析方法为成本-效用分析法[11]。但是,现在的卫生经济方法对于衡量急救带来的效益不明确,影响到我们的研究、实践投入方向,而没有发挥好医疗作用,根据经济学原理和白金十分钟理论,模拟衡量急救的经济效益的公式。院前自救互救,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出院率,对降低社会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有重大的帮助。上面计算出急救潜力的大小,再通过以下指标的计算,可以衡量急救“白金十分钟”挽回的经济损失。见图1。
注:1.伤残失能损失:因伤残或失去基本劳动能力给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
2.早逝损失:因早逝给患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3.病休损失:因发病所造成的缺勤天数、卧床时间、休学天数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4.其他损失:因疾病就医所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医疗费用差额等;
5.贴现率:指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
图1“白金十分钟”抢救价值计算
例如,某40岁一青年事故创伤现场死亡,发生的抢救费(A);其他损失按现有法规,可获得上一年度平均工资20年累加额(B);40岁以后到退休的工资总和(C);退休到平均寿命年间的退休金总和(D)。国家的损失额=A+B;家庭损失额=C+D。如果经过白金十分钟方案抢救成功,并活到80岁死亡,节约抢救康复费和护理营养费(a),40岁到退休之前工资总和(b)、退休后至死亡前的退休金总和(c),医生创造的价值=a+b+c。A、B、C、a、b、c均以当地政府公布的年度数据为准。患者一死一活造成的经济价值差=成活者价值—死亡者的损失=A+B+C+a+b+c,如果将该理论带入群死群伤事件中计算,各阶段抢救成功率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具有巨大的经济学价值。
“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是由全国的危重病急救专家们于2010年10月10日10点10分,共同发起的公益组织,旨在向大众普及“急救白金十分钟急知识和技术”,降低意外伤病死亡率、减少致残率。至今有遍及全国31个省210个城市和站点的医疗机构,包括急危重症专业专家团队作为骨干,遍及行业学会协会、红十字会、救援组织、街道社区、党团组织、公益组织团队和个人等600多个单位,近10 000名志愿者。该活动服务大众200万人次,20余名受训大众抢救他人成功。专家以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机制,创立了传播急救理念和急救知识的中国模式。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日”系列活动包括:(1)“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每年10月10日举办;(2)“白金十分钟-邻里守望-公共空间急救技术普及中国行”2015年开始,在15城市17站,每月第四个周六下午在全国20余个城市举办;(3)“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官兵普及(联盟专家到军营服务官兵普及自救互救);(4)“‘一带一路’急救学术交流暨‘白金十分钟’急救建设西部行”甘肃项目普及到30多个城市县;(5)白金十分钟急救建设西部行全国巡讲,2017年开始,在赤峰、枣庄、吉安-万安-井冈山、商丘、遵义、赤水、习水举办;(6)从2018年8月至今,开展“‘白金十分钟伴你成长’——青少年急救技能普及”,从2018年至今;(7)举办白金十分钟广场舞大赛;(8)举办“白金十分钟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国家商务部相关培训班50多个国家代表);(9)“邻里守望相助 公共卫生应急防范-2020”;(10)“白金十分钟急救进校园全国”项目(中国儿童基金会);(11)白金十分钟急救建设扶贫及帮扶项目,2019年开始在青海玉树、四川黑水、新疆克州、西藏山南、新疆哈密等展开;(12)旅游景区白金十分钟意外急救普及项目(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安全与应急产业委员会支持);(13)“白金十分钟-邻里守望-公共空间急救技术普及国际行” 2020年蒙古站。
创新的模式,产生了巨大的行业影响:“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于2015年3月被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首批50家“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称号;2018年,获得北京市“学雷锋五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赤峰团队获得2018年赤峰市精神文明办公益“最佳组织奖”。“急救白金十分钟 全国自救互救日”项目在2015年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铜奖; 2018年4月,“急救白金十分钟 全国自救互救日”项目获得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表彰。“‘白金十分钟 邻里守望’公共空间急救技术普及中国行”项目获新余市团队(2017年)、惠州市团队(2018年)、邵阳市团队(2019年)精神文明办 “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文明办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共同颁发的(2018年)首届全国卫生系统志愿服务大赛铜奖。2019年获得首都文明办“学雷锋五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团队”、“最美志愿者”奖。
为创新发展,进行了急救理论创新、普及实践创新,成为国家急救普及的新形态。2018年,“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的专家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了“北京白金十分钟时效应急技术研究院”来支持和管理“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将产生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
健康战略是国家的优先战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医务行业要践行“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的新模式,才能改变中国旧生态,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做贡献。
在中国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并影响村民的生活与生存。一些农村贫困人口在政府的帮扶以及自身努力下,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但是一旦有家庭成员遭遇某些重大变故,让众多家庭不得不重新迈入贫困户行列。我们必须要考虑投入产出模式。
健康战略又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选择科学的、投入产出比好的模式,才是当前健康工作要进行的调整,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诉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公众心肺复苏普及率在3%以内,发达国家为25%~50%,国内急救知识普及的不足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12]。
为提高国民的自救互救参与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亡和致残率和避免、减少国家、单位、家庭、个人的巨大经济损失,白金十分钟团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白金十分钟理论”[12]。由于我国经济规模、地理环境、城市管理等因素所限,无限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是不现实的,应把广义白金十分钟实践开展起来,补齐急救链(自救互救-“120”急救转运-医院救治-重症或专科救治-康复),把广义、狭义的白金十分钟全部完成,形成全链条干预的理论和实践,着力国家的急救需求,提高我国的急救水平[13]。但是我国由于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院前急救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加倍努力去克服完善。
随着社会城市的改造及建设的发展,社区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基本机构。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给现有的医疗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达国家社区急救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他们的急救系统不断向前延伸努力,但仍然存在急救空白时间,这个空白时间永远存在[14]。与先进的国际模式相比,我国已经具备后两个环链(即急救系统院前急救-医院急救),第一个环链该如何建设?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服务联盟专家成立北京白金十分钟时效应急技术研究院,就是专门研究和实践:“公众自救互救-急救系统院前急救-医院救治康复”的全链条急救模式,推进实施白金十分钟,补齐急救链,要使之成为国家急救战略[15]。
急救的时效性要求是建设社区急救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120”的反应时间往往不能保证在10分钟以内到达事发的社区。对于大众在白金十分钟的理念中可以把握专业人员不可能获得的急救价值最大的前几分钟,他们的正确施救可以延长抢救的时间窗口,甚至可以获得比专业人员到来更好的抢救效果[16]。
明确高危者—识别先兆—抢警—尽心肺复苏。白金十分钟活动以鼓励大众参与自救互救为主要的目的,传播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抢救技能,相对于其他的抢救模式,采用广场舞、说唱的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以大众志愿服务参与的方式,以低投入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
北京白金十分钟时效应急技术研究院以“专业-志愿-公益”的模式和精神,开展白金十分钟的时效应急技术研究[16-20],以“急救时效学-时效应急医学-时效应急救援”思想为统领,定义了“围猝死”、“围心跳骤停”、白金十分钟、急救时效学等概念和方法。把这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培训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培训标准和方案。经过30年的理论实践积累,形成了简便、高效、核心突出的培训模式。实践此方案就可以大大降低伤残调整寿命年和医疗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20年,白金十分钟全国宣教活动在百余个城市举行,各地的志愿者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白金十分钟,提高民众的急救素养、培育急救人才、造福人民;它也起到了对社会和谐新风尚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导引作用[21]。
第一,全民自救能力偏低。我国大多数人在大学期间才第一次接受急诊急救知识,急救知识普及主要在20岁~30岁年龄段,45岁以上人群对其知晓率偏低,基本上不具备急救能力;有专家呼吁在地铁、商场、公园等公众场所安装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设备,但经过相关调查表明,工作人员不知道如何使用,AED设备形同虚设。公众急救知识匮乏,盲目搬动和救治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第二,急救装备不足。院前急救设备投入高,经济效益低,在东部沿海和西北地区间、北上广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间、农村间都有很大的差别。胸腔引流包、心包穿刺包、呼吸机等只有一线城市和三甲医院救护车配备,而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加上群众急救意识不强,以致我国中小城市、西部地区无法开展有效的院前现场急救。
第三,配套不完善。由于我国经济规模、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城市管理等因素所限,院前急救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急救医护人员和设备分配不均,没有形成完善而有效的急救网络,危重患者仍然依靠地市级三级医院救治,造成急救半径大,患者丧失宝贵的急救时间[22]。
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迅速凝练国内外创新的急救观念、理论、实践、模式,尽早确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应急观、急救观,以新技术革命为基础,以中国人民伟大创造力为背景,去创新急救理论和实践模式。政府、相关协会应加大力度支持这种理论和实践创新。
其次,发挥医疗专业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其他宣传渠道,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常识宣传,指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疾病中紧急情况。开展救护培训,以卫生机构为依托,在重点人群和行业中培训急救知识,发挥医务人才优势,使其具备初步的现场急救的知识水平。
再次,增加公共场所急救设备的投入,减少死亡致残的经济损失,我国公共医疗设备配置率还非常低,目前公共场所仅有部分机场、车站、市民中心有相应配置,且配置的AED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被闲置,很多AED成为摆设。目前在我国,AED是作为医疗器械来备案,只有具有医疗资质的人才可以使用。如果及时使用AED及抢救可以避免身体损伤和挽救生命,相当于用最小的医疗卫生投入,创造最大的卫生经济学收益。
最后,用新理论、新方法提升急救意义认识,通过白金十分钟体系建设实践,可以达到提高急救能力,在家庭,可以让自己参与亲人意外伤病的急救,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在团队内,可以为好友、同仁提供第一环节的急救保障;在企业单位内,可以为企业和同事提高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抢救能力;在公众场所,可以救援我们的陌生同胞和国际友人;在特殊行业,可以成为生存之本,使其完成特殊任务、使命;在国家应急层面(自然灾害、公共安全、意外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可以让国民具备基本的应急救援能力;最终,提高国民的自救互救参与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亡和致残率,并避免、减少国家、单位、家庭、个人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享受幸福家庭、健康团队、安全职业、平安中国、民族复兴,和谐世界社会做储备、做贡献。白金十分钟的研究和实践说明中国人在现代急救的探索中没有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