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蓓 赵秀娟 胡克林
(中国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 二医院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可引起感冒、MERS、SARS等相关疾病。目前我国因感染该病毒确诊的患者已达7.4万多例,因该病死亡人数已达2000多例。该疾病的传染性和致死性特点以及抗击疫情工作的巨大压力,使很多医护人员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医护人员的工作效果。本研究将探索心理干预措施对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心理情绪的改善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参与2019-nCoV治疗的一线医护人员200例,包括医生84例,护士116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22例,年龄最小为22岁,年龄最大49岁,平均年龄(28.7±5.3)岁。按随机双盲的原则进行随机分组,每组100例。两组医护人员在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医护人员不给予任何心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医护人员实施心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岗前培训。
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认知心理学教育,有疫情防控专业人员向医护人员讲解2019-nCoV的病理学知识,详细介绍2019-nCoV的发展现状和一线治疗现状,将一线救援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点、疑点向医护人员详细介绍,着重讲解医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向医护人员发放自我防护手册进行学习,使所有医护人员在参与工作之前能够对2019-nCoV有详细的了解和认知,从而通过专业的认知心理学教育,使医护人员在参与工作之前消除紧张、恐惧、躁动心理[2]。
1.2.2保障足够的睡眠和饮食。
基于疫情的残酷为医护人员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通过科学的排班,使一线医护人员拥有足够的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同时考虑到医护人员被感染的现实状况,提供全面隔离的休息场所和睡眠区,满足医护人员的健康需求。
1.2.3保障信息的畅通。
?
参与疫情救援的医护人员与外界保持隔离状态,因此应保障信息的畅通,使医护人员能够随时与家人、与朋友沟通和交流。同时为医护人员提供官方的、院方的、专业组织发布的疫情通报,使他们能够及时对疫情的发展现状有详细的了解,消除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的疑虑和恐惧。鼓励医护人员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使他们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畅所欲言。
观察组医护人员工作7d和14d后其SCL-90各项症状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投入一线参与救援工作,疫情的严重性和一线工作的残酷性使医护人员的失落、抑郁、甚至愤怒、敌对情绪非常严重。本研究通过分组对比分析,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从认知、情绪、生理、行为等4个维度缓解参与疫情救援医护人员的不良心理状态,使医护人员拥有更良好的状态参与工作,帮助国家度过疫情的难关。